哇叽文学 > 穿越快穿 > 春台既明

40-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春台既明》40-50(第3/13页)

  尹孟熙不知道他们都是谁,只觉得那个戴眼镜的男生有点眼熟,但是又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当时也就乖乖跟在肖至身后,等着他给彼此做介绍。

    “这是我的几个朋友,”他果然给她介绍了,依次看向胖胖的男生、戴眼镜的男生、矮个子男生和化淡妆的女生,“赵鹏,高涵宇,孙卓,陈欣宁。”

    他这么一介绍尹孟熙就想起来了——高涵宇,是他们学校计算机学院的大神,同样也是得国奖发SCI的,去年他们团委还辅助校媒做过他的采访。

    这是大佬啊……

    她还在心里感叹,肖至已经转头向他们介绍她了,说:“这是我女朋友,尹孟熙。”

    啊。

    “女朋友”……

    尽管尹孟熙一直知道肖至没有掩饰过跟她交往的事实,可当时也的确是第一次亲耳听到他对别人说她是他的女朋友……客观的介绍明明很简单,可是却在她心底撩开一圈一圈的涟漪。

    她脸红红的、拿不准该怎么跟他的朋友们打招呼,对面却先调侃开了,胖胖的赵鹏还吹了一声口哨,说:“我就说肖老师昨天晚上怎么突然翘了组会,原来是去接女朋友了!”

    “而且还带过来了!”个子不高的孙卓也在调侃,“家属的咖啡钱可不报销啊!”

    一唱一和说得热闹,也就高涵宇和陈欣宁安静一点,前者只有些木讷地对她点了个头,后者则对她轻轻笑了一下。

    “她刚大二,”肖至无奈地笑了一下,领着她在座位上坐下,“你们别欺负她。”

    尹孟熙也是过后才知道,这一圈坐的都是她的学长学姐——赵鹏和高涵宇是计算机学院研三的学生,孙卓则是文博的博士,最显小的陈欣宁也是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跟肖至是同一级的。

    他们也是光长了岁数、人跟本科生差不多幼稚,一听肖至说了句护着女朋友的话、反而就更想调侃,赵鹏一直啧啧摇头,感叹:“我之前说什么来着?肖老师就是闷声发大财的人,去年还说什么不想谈恋爱,你看今年就跟小妹妹好上了。”

    “那不然怎么的,都跟你一样当个老光棍?”孙卓又怼他,“你倒是想找小妹妹,谁搭理你?”

    “我服了,卓哥你不也是个单身狗吗,帮肖老师说什么话?”赵鹏抱怨,“怎么敌我不分呢你……”

    叽里呱啦又是一顿说。

    尹孟熙在旁边听得心扑通扑通跳,毕竟从来没有像这样光明正大地被人跟肖至拉在一起调侃过,在羞涩之外还感到一点具有刺激性的快乐,微妙的小心思是不值得跟人说的;最正经的还要数高涵宇,坐在咖啡厅里膝盖上也摆着电脑,别人只顾着开玩笑,就他一个记得说正事,看着尹孟熙问:“学妹是哪个院的?读什么专业?”

    她一愣,下意识就扭头去看肖至,他对她笑笑、隐约有安抚鼓励的意思,看样子是让她自己说。

    “学长学姐们好,我是11级新闻学院的,”她规规矩矩地跟大家问好,又很乖地做自我介绍,“刚刚分流,广电专业。”

    “新闻的啊,那挺好,”赵鹏很热情,主动跟她搭话,“可以做出版物这个方向对吧——或者也可以跟欣宁一起做bp,你们文科生搞答辩都有一套的。”

    bp?

    答辩?

    尹孟熙眨眨眼睛,完全没搞明白状况。

    “她还不知道具体情况,今天只是顺便跟我过来听一下,”这时肖至说话了,是替她解围,“先具体说项目吧——我记得昨天是结束在类目划分那里对吗?”

    说起来,肖至这个人也真的是很神奇。

    他本科只读了三年、当时刚刚研一升研二,在那一群人里的年纪明明是最小的,可大家却都会下意识跟着他的节奏走,赵鹏他们年纪都比他大好几岁,可也都会很自然地叫他“肖老师”——他也没辜负这个称呼,一直像老师一样在控场,时不时地提出问题引导方向,总能让讨论很顺利地推进。

    尹孟熙一直坐在旁边听,一开始完全摸不着头脑,后来听着听着才渐渐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似乎是在筹备新一年的“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正在多领域间做跨学科合作,最终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具有强融通性和强交互性的线上博物馆数字平台,以文博藏品为轴心,串联其背后的古文典籍、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既致力于做推广科普,又服务于专业研究。

    第43章 交谈

    ……这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全国上上下下的博物馆有多少?少说得有四五千家, 里面的藏品不计其数,要一桩桩一件件汇总它们的影像和文字资料,那得做到什么时候去?

    “我的意见还是从点到面, ”赵鹏学长说, “明年四月提交作品, 从现在算满打满算半多年,我和高神拼了命也就能搭个有基础功能的平台, 就这还得找人工智能方向的外援, 没办法往大里做。”

    “没错,”高涵宇也表示赞同, “数据规模很庞大,图像处理的问题也不容易解决, 到明年四月能把A市博物馆搬到线上就已经接近极限了。”

    “这种涉及全国的系统性工作肯定也不是我们一个团队能做完的, ”商科的陈欣宁学姐接了口, “现在申报方面学校的创院已经给了我们重点项目扶持,之后我会再申省市级和国家级的资助,只要项目在挑战杯里拿下一个好名次, 就一定会有官方来谈合作, 到时候都好办了。”

    “工作量确实是很大, 之前我跟肖老师也盘过,要校对整合的文献资料非常庞杂,”孙卓的眉头皱了起来, “可是只做一个馆就有一些问题解决不了, 在专业评估方面会打折扣的。”

    “可能还是项目定位的问题, ”肖至想了想, 措辞很谨慎, “如果我们的方向只是做线上博物馆, 那么单做一个馆是没问题的;但是从学术上讲,更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打破馆藏壁垒,在文物藏品和典籍资料之间建立联系。”

    “就是这个意思,”孙卓打了个响指,“比如我在A馆看到一件汴京官窑瓷,同一窑址出土的文物还可能出现在另一个城市的B馆、C馆,那么从事专业研究的人肯定需要在平台上获得相关的信息,然后直接跳转过去查阅那件藏品的资料——这个意义是远大于只做一个线上博物馆的。”

    话一说完赵鹏和高涵宇都陷入了沉思,大概也在思考这个新提出的问题。

    “我不懂技术也不懂专业,就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讲吧,”陈欣宁补充,“线上博物馆这个定位本身的发展潜力确实有限,现在数字化是一个大趋势,之后各个博物馆肯定都会自己着手搞平台,那么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难道就是给他们写程序做样板?”

    “打通壁垒的意义肯定是更重大的,而且也更容易吸引普通用户,”陈欣宁继续分析,“这个就更需要依托跨馆的结构。”

    “你们文科生的嘴真是骗人的鬼,”赵鹏已经抱头了,“我反正就是个打杂的,技术上还得靠高神,高神说行就行。”

    停一下,又叫苦:“不过就算我们行、你们真能行吗?就算mvp版本里只做两个馆,这个文献量也得吓死人吧——肖老师和卓哥,你们都不打算睡觉了?”

    “那肯定得找人一起干啊,”孙卓摸摸自己所剩无几的头发,努力捍卫博士生的尊严,“我又拉了两个师门里的学弟,就拼一拼呗。”

    说到这里又警惕地看了肖至一眼,说:“肖老师你不会光顾着谈恋爱把活儿都丢给我吧?我先说好啊,你们院文献学和古文字学那些东西我们文博是搞不来的,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