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穿越快穿 > 我为跳台滑雪退出娱乐圈[竞技]

90-1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为跳台滑雪退出娱乐圈[竞技]》90-100(第13/14页)


    他们乘车前往跳台场馆已经许多次,但路过“冰玉环”步道时,凌放、叶飞流和方唐还是都看向了车窗外。

    这是个晴朗的冬日,古杨树场馆区域的风光很好。

    张家口赛区分成三个组团区域:太子城冬奥村和颁奖广场所在地、云顶滑雪场、古杨树组团。越野、冬季两项、跳台滑雪项目场馆,属于古杨树区域。

    凌放他们从太子城冬奥村乘车来,走运动员专用道,等接近跳台附近,路过距地面七米的环形天桥“冰玉环”景观步道,这条宽敞的步行道是给观众和以后的游客准备的,实现人车分流。

    他来的稍早,观众还没被放入场。

    沈擒舟、凌放的姥姥姥爷、还有韩墨京,稍后就会从这条步行环桥的进入,步行入口和“雪如意”跳台的观众区距离约一公里。

    凌放抓紧时间在车上发微信给沈擒舟:“姥姥姥爷要是觉得累可以用电瓶车,60周岁以上拿身份证,和工作人员说就行了。”

    随后收到一条语音,是姥爷中气十足的回复:“可不用!你妈妈查了就几百米,我和你姥姥溜达着舒服!”然后又一条是姥姥:“小放啊,别记挂我们,你好好比赛,好好发挥。”

    车子已抵达内部停车场,凌放回了一个“好”,收起了手机。

    热身和等待时,凌放面色平常,叶飞流也只是多叮嘱了两句,第一跳他看着选风,有可能让凌放多等一阵,另一个就是注意一下着陆面特点——“雪如意”的着陆场没有做反坡,这样占地和维护面积扩大了,但是有利于以后的场地利用,直接就是一个独立体育场。这对于运动员的影响不大,而且是正向的影响。

    顺向的坡度本就是减缓落地冲击力的,如果飞出距离太长,飞过了坡度,落在0度水平区域时,膝盖受力较大,反坡更甚。虽然不大可能有飚到停止线前的情况,但总要为极端情况做个准备。

    本场比赛正式开始后的第20分钟,工作人员通知中国队,准备去热身区。缆车在滑道侧方,裁判台和热身区分别有两站,随后运动员乘电梯登高,教练步行去教练台。

    这是本届冬奥首个跳雪项目决赛日,天气晴好,雪山也妩媚。

    “雪如意”就在凌放脚下。这座玉雪妆成的跳台,自然条件相当好,它借山势坐西向东,南北两侧有着天然的浅浅山谷,白天比赛,侧向风的气流条件相对稳定。

    赛前有记者提问,他跳过许多跳台,最喜欢哪一座?凌放想都不想直接回复,当然是“雪如意”。他和它已经很熟识了。

    这支独一无二的雪如意顶端,那极具特色的大朵“祥云”环形出发区,就在凌放身后。奥林匹克转播团队、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团队,就守候其中。北京冬奥的跳雪赛事,还是他们头回能够实时从正后方追拍运动员松手、出发、腾空的全过程,不用借助无人机,拍起来自由度高很多,记者们也都挺兴奋。

    央视团队直播间也就设置在现场,解说还是国内跳雪迷已经熟稔的前运动员苏靖和他常搭档的女主持人。

    随着冬奥邻近,冰雪运动热起来,苏靖最熟悉跳雪,但是以他的阅历,解说一些滑雪、极限滑板等赛事也还是够用。他已经辞去了原本的主职,专做赛事解说。用苏靖某次调侃自己的话说:“只要凌放还在,我这碗饭就吃得下去……”

    “……好的我们看到,咱们的运动员凌放出场了!”凌放站上跳台的实时镜头切过来,苏靖很振奋地开始解说,“凌放目前在标准台的FIS积分世界排名第二位,近两年发挥非常稳定,在去年夏天积分超越了芬兰选手克里斯多夫。目前在标准台排名仅次于一会儿将出场的哈萨克选手阿伊苏。平昌冬奥中,凌放拿到的中国跳雪第一块金牌也是在这个项目。”

    女主持人接过话题:“说到这里,‘雪如意’的标准台落差和滑道区域倾斜度与平昌跳台数据比较接近,让我们期待他今天也取得好成绩!”

    穿着连身服的年轻运动员,带着中国队的冷白+正红色头盔、茶色目镜,露出两颊和下巴一点皮肤,白皙得像薄壁的瓷器,在晴朗日光直射下接近透明。

    透过深色目镜,高清镜头里能拍摄到凌放的眼神格外清冷,看上去似乎不带任何情绪。

    他静静地俯瞰着高台下的这片苍茫大地。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0章

    考虑到跳雪这项运动的极限性质, 以及本人相貌条件,站在跳台上准备出发的凌放,显得愈发炫目。

    要知道, 吃瓜网友们原本就在狂欢着盘点本次体育盛会上的运动员美女帅哥, 作为中国队本届冬奥第三个夺金点, 这场比赛关注度也并不低。

    凌放一出现,实时微博热搜里#男子跳台滑雪标准台决赛#的词条, 大幅加速上升。

    “他可厉害了这项目的独苗。”网友里颇有一些了解跳雪的, 简单说两句就赶紧专心看比赛;“……我这个月恶补了他很多比赛好紧张,这个项目真心有点险, 今天跳了的几十个都没在咱的场子里出事我就放心了……”也有许多趁着冬奥热度浅浅入坑, 这类群体最热衷科普和讨论,而且说话有时难免夸张一点。

    “他是凌放对吧,天呀央妈镜头里怎么能比图片还好看!小哥哥看起来性格好冷啊, 好严肃眼睛都半天没眨了吧?虽然怎么看都还是帅!”“妈妈啊怎么有人站在那儿就这么蛊人!”这就是单纯路人颜狗……

    凌放本人在这个时刻, 很单纯地在看观众席。

    “雪如意”下面有南北两个看台:南侧看台包括VIP观众席、媒体记者席、评论员席, 边上是OBS转播保障、气象、场馆运维等赛事技术服务工作用房所在的技术楼。北侧看台是主要观众席, 约6000余个座位此时满满当当——家门口的冬奥,只要有中国运动员出场的赛事都是爆满, 何况这还是个有冲奖几率的决赛!

    凌放知道, 他的家人和韩墨京此刻就在那里。其中的二位老人, 还是第一次来现场看他比赛。

    雪面有些反光, 观众人群穿的五颜六色, 乌压压一片也认不出谁是谁。但对他最重要的人们都在,凌放在习惯的冷静中多了一丝欢喜。

    风速稳定, 风场指示灯长绿。

    裁判台给出准许出发信号, 从这一刻起, 叶飞流会眼都不眨地盯着风场图。

    凌放随时可能出发。

    今天一早,“雪如意”顶上的风挺正常,近3级风,在跳雪运动员看来比较弱。

    不过,山风穿行过耳时还是会有感觉,丝丝缕缕、呜呜咽咽。

    在数百万网友关注下、在现场观众的些微喧哗和所有媒体热切的注目中,站在制高点上,独自直面冬风的人,终究还是跳雪运动员自己。

    在这样的风声中,凌放在安静地等待。

    他远远眺望向南方那道灰突突的山脊。

    山脊上,草蛇灰线状蜿蜒起伏的有长长一道低矮砖墙,那是崇礼明长城的遗址。

    不错,站在海拔一千多米的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跳台的出发点,可以清晰地眺望到几百年前的长城。

    有明一代修长城历时200余年,崇礼地区的长城就有70多公里,它是赤城-崇礼-龙关一带,长城岭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历史景观,在选择跳台滑雪中心地点时就被纳入了考虑,取意是古长城和“雪如意”交相辉映。它在夜间亮起来会更明显,像一条金色的小龙,在白天就要天气好再稍加注意,才能看到烽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