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帝鉴》76、第十五回 颁新例清查宗室地 聚文庙痛哭舞弊案(第2/2页)
我身上的还不够多吗,也不再差戕害宗室这一条了。”
笑了笑,傅后又敛了神色道:“人人都以为三王之乱平定了,就天下无事,可王国之弊并未根除,先不论藩王权重,就是每年朝廷支付他们的俸禄就耗费巨额,还不算他们在地方上侵吞百姓田地。如今开国不足百年,宗室亲王就有二十多个,郡王一百多个,其余将军、中尉不可计数,按太/祖定下的规矩,亲王长子世袭罔替,诸子袭爵降爵一等,再过几十年,宗室人员恐怕就得翻倍,这样以来朝廷将不堪重负,百姓也会受其所累。”
这笔账周后不是没算过,如今国库空虚,各省税粮难收,还得颁赐巨额银钱恩养宗室,只是积习难改,太/祖留下的老例,哪是说动就动的。周后微微叹息,但凡傅后决定的事只怕九头牛也拉不回,照这情势,恐怕此次清理藩王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早有谋划,只不过待于孟阳提出来,她顺手推舟而已。想通了这一点,周后也知没法再劝了,却还是道:“你不怕有人借对付藩王一事,结党营私,为非作歹?”
傅后微微一笑,“这个你放心,他们若是过分了,我会提醒的。”
既明了傅后态度,周后也不再相劝,那些宗室亲眷们再入宫打探消息,她便一一推诿过去,不是托病不见,见了也绝不提此事,宗室们明了态度,只能铩羽而归。不久,于孟阳又与宗人令郑王协力重修《宗人府则例》,除有功于社稷的庆王、郑王、辽王等少数几王爵位可世袭罔替,余者袭爵一律降级一等,于社稷无功者不得轻封王爵,还有各亲王、郡王、辅国将军、公主、郡主、县主等封地数额皆依次削减,若有侵占百姓土地者,一律依法论处。新《则例》一下,惹得宗室怨声载道,原本气怒不已的庆王好歹可以世袭罔替,他也便消停了,其他威望不高的亲王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心里记恨。
整饬宗藩的事虽风波不断,可也扰不了朝廷行政,偏偏科考出了岔子,闹出了大事。四月朝廷放榜,所取一百五十六名进士中有一百三十四人为南士,而前三甲无一北人,首辅于孟阳一子一侄同登进士,闹得天下士子一片哗然,尤其是一众北士齐聚文庙大呼科考作弊,求朝廷彻查。
此次会试总裁为内阁大学生赵原,副总裁礼部尚书杨惟中、吏部侍郎严文焕,还有翰林院同考官若干。总裁官赵原为南人,严文焕为于孟阳一手提拔上来的,朝野纷传,考官徇私舞弊,趋炎附势,尽取南士,于北人不公。科考历来为朝廷大事,如今士子们都聚在文庙里痛哭不已,朝廷三令五申驱赶,也无一人退场,闹得皇帝头疼不已,一面下令核实考卷,誓给天下士子一个交代,又急诏余良甫、余良甫、赵原、杨惟中等人进宫商议。
乾清宫西配殿的弘德殿内,皇帝坐在御案前取了数份考卷,仔细读了几份,看到一甲榜眼的试卷上写着“常豫”二字,心微微一沉,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三甲进士的答卷皆为上乘,于懋昭的策问不算出彩,也不是没有真才实学,如此看来,考官们评卷也未失公允。”
一听皇帝提到幼子,于孟阳的心跟着提了上来,却不便多言,余良甫并未监考,倒是不避嫌地道:“若考卷没有问题,那么有可能就是监考官泄了题。”
这么一来,就把矛头指向了总裁官赵原,他急道:“怎么泄题?考官们事先并不知考题,开考前就被安置于贡院,不许与外界交通,要说考官泄题,倒不如说出题的人泄题!”
考题由余良甫和翰林院的几位学士事先拟好,上呈皇帝裁决,这么一来连带着把皇帝也骂进去了,赵原自知失言,连忙收住嘴。
皇帝不见喜怒,放下考卷,对赵原道:“你是此次会试的总裁,也审了考卷,这些士子是深是浅,总有个谱儿吧。”
此次科考出了岔子,赵原身为总裁恐怕难逃责任,他擦了擦汗,回禀道:“臣不敢说所判无错,但绝对是摸着良心审士子们的考卷,此次,实在是,实在是,南士文章多优于北士。”
这样问只怕也问不出个什么,皇帝沉着脸罢罢手,挥退了众人,诸臣皆战战兢兢地告退。回到东暖阁,皇帝又令张彬取来落榜士子的文章,仔细对比了一番,觉得北士也并非赵原口中说得那般不堪,有些落榜的士子实为庸才,有几个却是可惜了,她心里有了底子,对赵原等人愈发得不满。一时无处发火,便对玉溪道:“赵原还敢说问心无愧,朕看天下英才都被他耽误了,其他不论,单就这个梁广成怎么看也强过于懋昭、于懋敏兄弟。”
玉溪在旁伺候着,见皇帝脸色阴沉,她道:“依奴婢看,赵大人并无大错,也非故意徇私。”
皇帝眉头微皱,“此话怎讲?”
“本朝肈基于南土,勋亲功臣多出自淮西,当下内阁中枢也多为南士,于阁老、赵大人,就连余师傅都是江淮之人,南北文风迥异,南士文雅,北士质朴,赵大人判卷自然有所偏爱,此为人情所致,非特意徇私。”
自开国以来江南士人便居于要位,□□皇帝迁都后,有意提拔北人,南北尚能平衡,先帝偏爱南学,南人占据朝堂,傅后当政有意提拔了一批北人入阁,这么多年也未出大的问题,如今此等风气又卷土重来?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