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穿越快穿 > 你听我解释啊(快穿)

140-1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你听我解释啊(快穿)》140-160(第22/30页)

   就是,嗯?这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在他腿上蹭的小东西是何时爬进来的?道维弯腰拎起小皇帝的后脖颈,将人摆到眼前桌子上,偏头用眼神问大太监。

    大太监神色奇异,吞吞吐吐:

    “王爷,陛下一个时辰前邀您捉迷藏……他先躲起来,便是躲在这桌下,后来,后来您忙于政务,陛下在里头睡着了,不叫奴才们打扰,非要等您来寻,想来这会子是被说话之声吵醒了……”

    他们王爷和陛下,真真是生动形象的诠释了民间画本子里那句——你越是对我爱答不理,我越是对你上心着迷!

    挺难懂的。

    道维看小皇帝举着小胖拳头揉眼睛,把人复又拎回地上,在对方委屈噘嘴的表情中,逗他:

    “去认认人,都是你叔伯和兄长们,往后他们便要与宫中常来常往了,你见了面记得嘴甜些,好叫他们为了你的江山社稷多多卖命。”

    瞧小皇帝的表情,估计是没听懂道维在说啥,就明白了个嘴甜认人,于是有社牛的小皇帝在大太监的引导下,抱着叔伯们的脸就是一顿啃,糊了人家一头一脸的口水不说,完了还抹抹嘴,自认十分大气的点评:

    “二叔脸上的胡须真扎人,二婶一定不爱和您亲近。五叔身上的味道最好闻,回头我也要和五叔一样香香的,吸引几个漂亮姑娘做我媳妇儿,叫她们和我一起孝顺皇叔。还有六哥手上全是茧子,摸起人来硬邦邦的,六哥一定是皇叔说的那什么硬汉!”

    说完还补充了一句:“从头硬到脚的硬汉!”

    顺手给比了个大拇指!

    众人顺着小皇帝的视线,意味深长的在六皇子身上扫过,哄堂大笑。

    小皇帝得意极了,他最近跟着皇叔学到可多了,昨日还有个白胡子老爷爷夸他词汇量丰富,远超同龄孩童呢!那老爷爷真没见识,他不就夸他老而弥坚,一树梨花压海棠吗?这就把他高兴的直跺脚啦?

    嘿嘿,那可是他听皇叔夸三叔祖父时学来的!这不就用上了吗?有何难的?

    原本热烈又焦灼的气氛,在小皇帝的童言童语中陡然一松,众人这才有心思打量起老周家这位继承人来。

    小小一人儿,站在摄政王面前求表扬的样子神气极了,很有天家风范是肯定的,但他们怎么越瞧,越觉着这孩子不似记忆里的先帝,而像眼前的摄政王呢?

    想当年,摄政王年幼时也是个无法无天,敢骑在建业帝脖子上拔胡须的主儿,真是又聪慧又狡黠,和当时的沉稳的太子完全是两幅模样。

    啊这,摄政王不会真是按照建业帝养他的标准,教养小皇帝吧?

    除了摄政王和他爹建业帝本人外,众所周知的一个实情——

    便是建业帝他老人家根本不会养孩子,孝安贞皇后怕建业帝把孩子们养成纨绔,不得已才全部交托给夫子和嬷嬷们教养,偏建业帝本人喜爱亲自养孩子,孝安贞皇后无法,只得牺牲了自个儿所出的四皇子,安抚建业帝一颗无处安放的老父亲心。

    所有人都以为按照建业帝那种宠孩子法儿,四皇子指定得养成一个无法无天的纨绔,这事上皇后的牺牲确实大。谁知四皇子性子里确实无法无天,但后来竟神奇的安静下来,还成了如今摄政王这幅样子,也是列祖列宗保佑了。

    拿了圣旨,得了好处的众人眼神乱飞:要不要告诉摄政王这个事实呢?

    道维沉默的饮口茶,眼角抽搐,你们表现的这么明显,该不会以为我还没发现吧?

    第156章 大刀阔斧

    算上先前治理河道的二皇子, 担任宗人令的七皇叔,眼下京城又多了十二位皇子王爷出任要职。

    对南方民生有了解的,自告奋勇去南地统领推广梯田。自小对军事特别感兴趣的去北境做监军。有去江南道查贪污案的, 有去东南沿海组建水师的,有负责推广朝廷新政令的, 有去军中查贪污军饷案的。

    还有人生性沉默不喜多言,成了皇家暗卫统领, 做的都是些见不得人的事。至于爱读书,擅外语, 喜经商之类的人才,便安排他们去国子学, 去鸿胪寺,去沿海开办市舶司。

    此番举动释放的政治信号叫外界激动的同时不免担忧。

    所有人都能瞧出摄政王不仅不介意宗室王爷们参政揽权, 还大力支持, 也就是说,宗室里但凡有真才实学之人,进了摄政王的眼, 迟早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摄政王眼见要大干一场, 戏台已初步搭建完成, 演员们各自粉墨登场,至于这出戏最终能唱成什么样, 端看个人本事。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唯才是用的举动, 叫朝臣担忧宗室手里权利过大, 挤占非宗室之人的晋升渠道。

    大臣们不免要想了:这天下本就是你们老周家说了算,眼下你摄政王又是为宗室子弟专门开办学校, 又是对宗室之人委以重任, 咋的, 是完全不给别人飞黄腾达的机会了吗?

    同时,他们还有第二大忧虑,摄政王此番大刀阔斧的举动,肃清官场,平稳边境,同时配合一系列使民间休养生息的法子,又组建水军,开海贸,雄心勃勃,朝臣担忧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

    要知道细数历朝历代,这些举措哪一项都得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有显见的结果,哪一样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数样并行,稍有不慎,便会给朝廷造,给民间,成莫大冲击,很难不叫人忧虑。

    相对于第二个担忧而言,第一个都显得无足轻重起来。

    如此,少不得有人上书进言,请求摄政王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

    道维知道朝臣的担忧,但这些举措他势在必行。

    他不是心血来潮胡乱搞的人,仔细研究过,经过先帝和建业帝两代帝王的积累,不论是民间还是朝廷,都有足够的底蕴来帮助他完成这些政令。

    朝臣们之所以强烈反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是他们习惯了长久以来的温和行事,按部就班的走,便缺少了进取和冒险精神。

    在朝臣们的认知里,如今能安安稳稳就过上好日子,他们足够满足,足以史书留名。并不想拼上全部去博取一个未知的可能。

    此事在朝堂吵了半个月,主要的就一句话——万一改革失败了谁能承担的起这个责任?

    届时民不聊生,满目疮痍,朝廷各衙门停摆,谁去担负万民唾骂,将来史书上遗臭万年?

    反对的朝臣们没错,道维也没错。

    既然双方谁都无法说服谁,道维也不想把宝贵的时间耽搁在这些人身上,大手一挥,反对派的下放的下放,免职的免职,给赞同的人让位吧!

    总有人无条件信任他,或者说想借此搏一个未来。

    在反对派愤愤不平的口水中,道维提拔上来一波年轻人,年轻人敢想敢干,还听话,能力有,经验不足算不得什么,道维愿意给他们时间去成长。

    这些人很快走马上任,奔赴全国各地,去参与各项任务的建设。

    至于反对派暗地里觉得摄政王处事不公,等着看他笑话,或者眼红那些出身贫贱的年轻人升官发财的,道维都懒得搭理。

    说到底,眼下他是手掌天下大权的摄政王,说一不二,大约是之前表现的太过宽容,以至于叫他们觉得他是个能轻易被他们裹挟之人。

    动了不该有的念头,便要做好承担相应后果的准备。

    眼下,道维将先帝所出的公主们,也就是他的侄女们,还有建业帝的公主们,也就是他的姐妹们,以及宗室中上到四十岁,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