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容皇后》80-90(第15/25页)
言外之意,不由默然,这确实是顾昭会想的事情。
定远侯夫人拍拍他的手,“陛下心思纯净,你也应该多跟他说自己的想法,免得误会。”
“嗯。”容从锦颔首,他从未想过冷落顾昭,但性格使然他也不会轻易流露对顾昭的心意,或许顾昭会觉得不安吧。
“辛苦您为着我的事进宫了。”容从锦略有歉意道,“嫂嫂也来了?”
“这有什么。”定远侯夫人道。
“您和嫂嫂难得来一次,在宫里用膳吧。”容从锦提起精神,“说起来我还未见过嫂嫂呢。”
“你一定喜欢,她最是温和的。”定远侯夫人笑道。
容逸是在容从锦随陛下去建州的时候成婚的,山高水远只能给容从锦写了一封信,王府的贺礼和信一起回来,后来又是登基临朝忙碌都是朝政大事,竟从未见过。
容从锦起身梳洗,顾昭在门外站了片刻,知道他心情好多了不敢进去打扰,怕他见了自己又不快,却又舍不得离去。
就在他纠结的时候,侍女出来道:“陛下,君后请您进去呢。”
顾昭心弦一松,一步步挪进去,站在角落里目光瞥着容从锦。
“过来帮我。”容从锦在铜镜里瞧见顾昭的视线,好笑道。
侍女将玉梳奉给陛下,听到他的语气,就知道他是不大生气了,顾昭愉悦接过玉梳,站在他身后为他打理着青丝。
“你这呆子。”容从锦忍不住道。
“对对,我是。”顾昭连忙点头,旁人提起他的痴症总是耻笑,他也不愿意被笑话,能让皇后一笑他却
是愿意的。
容从锦无奈道:“我喜欢谁你不知道么?我喜欢你呀。”
“我从不会因为一个人是我的夫君就心悦他,我看重的是你,而这个名分只是恰好你是我的丈夫。”容从锦不加掩饰道。
“科举取士,乃是国家之本。””大人莫要忘了,刚抄家流放的陈子墨也是科举进士出身,还是状元呢。”吕居正道,“学识和人品不挂钩。”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大臣被气得胡须抖动,抛出一句道。【1】
这是说唯有用道德和理法约束百姓才能让百姓同时具备羞耻心和归服朝廷,也是说明科举的重要性。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吕居正立即反唇相讥,宣称没有失德的其实无德,不标榜自己有德的才有德行。【2】
大臣败下阵,迅速有一派的大臣接替辩论,吕居正舌战群儒毫不落下风,论对四书的熟读这些人都不及他。
一派支持增开州试,另一派如吕居正则认为三年一考已经足够,再增开考试也只是选上来一批庸碌之才,不选也罢。
科举是重要的上升途径,这些朝臣家族世代簪缨,朝中刚罢免了一批官员,不少人都心思活动想把子侄安排到官员的位置上,容皇后基本断绝了荫封制度,想要做官就只能考科举了,他们一部分中确实有真才实学,这批官员子弟学识的积累非寒门可比拟,可以通过州试,另一部分则是想着科举中还有其他办法。
虽然有封弥、誊录等方法,但考官还是可以控制的。
他们吵了一阵又逐渐安静,邵大人提出增开科举,只是将原有科举内容中的经义和治事两项重要度稍加增改。
“原有经义考文墨,即便加上释义也是背诵,不如着重治事,治民、水利、讲武、历算这几项由吏部出题考核。”
这样只是考试比重改变,但官员们的目的还是达到了,众人认可了。
邵大人又道:“以往都是乡学举荐,既然要选拔人才,不如把条件再放宽一些。”
各行业除工商外,即使是已经在官职下担任幕僚的也可以参加乡试,在朝中担任官员之子则不必靠州试,直接从太学考试与寒门分开。
诸位大臣达成一致,景安帝圣旨增开科举。
本朝三年一考,先后通过乡试州试后其实就可以任用了,不过还要经过殿试排名,以前朝廷在殿试上还有黜落,不过为了避免举子们心生怨恨已经不再黜落了,即使应对不利也只是把进士的名次向后挪一挪。
州试的题目都是由朝中大臣出的,选定出题人后就会暂时撤去其他职务,将大臣暂时扣留,亲眷朋友一律不准见,直到考试结束后才能放出。
经义一章还是照常出题考试,容皇后召来吏部官员交代一番,又亲自出了治事一章。
户部尚书也曾被叫去,回来后许多同僚都明里暗里的打听他是否知道历算这部分的题目,户部尚书倒也老实,直言容皇后拿走了户部建安年间的账目。
这段时间国库账目是最繁琐的,和夷族征战,赈灾还有建安帝奢靡无度,这出题范围太广了,官员们实在打听不出。
春闱前,景安帝圣旨,令考过乡试的入望京赶考,发放往来劵。
往来花费皆由户部承担。
大臣不禁哗然,官员之子都在太学待考,但他们还有族人之子要照拂,之前容皇后出题他们都没当作一回事,并非不认可容皇后的才能,而是这题目出得再好,印刷分发的过程中还有操作空间,他们完全可以做到州试前就拿到考题令人作答,再由族人之子背诵考试。
一直以来他们都是这样把持着官员晋升的,如此才能数代显赫。
不过毕竟他们的嫡系在太学考试还是轻松许多的,众大臣知道容皇后的手腕也不愿意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赶着去得罪他,毕竟还有枢密院正使和辅政老臣的前车之鉴。
开院之日,诸位举子摇晃着出来,亲族们一拥而上连忙接过手里的书箱,忙不迭地问:”考的如何?背的都写上了么,题目会做么。”
一部分举子胸有成竹,另一部分就苦着脸:“《春秋》都没考,只考了两道《诗经》里的倒不是很冷僻,策论考的是舜耕于历山,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耕于有莘之野,何害其为圣贤,孔孟之论必自有旨。”
“这也不是很难。”家人里有考过州试的疑惑道,这不就是问怎么看耕读么?
“可是治事一章很难,不少题目都没做出来。”举子无奈道,让他们作诗还行,治民涉及到很多法律,水利又和当地河流、星象有关,历算他们倒是都学过一些,但考的题目是收入支出,许多减税、抵用,非常繁复。
“这两部分是分开阅卷的吧。”家人想到什么。
“是啊。”
“以百分制,策论经义加起来就只有三十分,这还是要看治事答的如何。”
在同一书塾念书的举子目光相对,彼此都有凄楚之色,看来自己答不上来的这些人也没答上来,众人颇感安慰,倒是有一些衣衫破旧风尘仆仆的举子面露喜色。
能通过乡试的不过三千人,很快阅卷结束呈到宫里,因为治事改了考试方式,总成绩被拉低了不少,容从锦翻过考卷,将治事里某一部分都答出来的也点了一下。”这些人也中榜了?”顾昭好奇坐在茶床上,翻着考卷,因为封弥他也看不出是谁的试卷。
“哪里,这些人大多都是地方官员的幕僚,经义都不大熟悉,只是专精一门,派去做个事务。”容从锦漫不经心道,比起在官员身边想着怎么讨好上级有用,而且他们的薪水朝廷是不发的,都得官员自行承担,这些开支都得盘剥百姓。
不如给他们一个官职,以后的俸禄朝廷出。
“陛下也帮臣看看,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