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六州歌头

22-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六州歌头》22-30(第16/17页)

让对方坐下。

    他发现这人真的酷爱白衣,除了书院的襕衫武服,就没见过对方穿其他颜色的衣服。不论长袍短打,都是一身雪。

    “从心怕是天将明就来了吧?”裴明悯倒了杯茶给浑身冒着热气的少年人。

    柳从心一饮而尽,轻轻呼出一口气,才微微点头,“新粮出时,就是存粮青黄不接的时候,到处都催得紧。人手不够,书院正好放假,我便来押一趟。”

    “你们别急,快要装完了。”他又自己倒杯茶喝尽了,然后高声叫茶铺的掌柜过来,让对方给脚夫们准备解暑的茶水。

    说罢撑着头闭上眼休憩。

    柳氏商行的生意遍及大宣,凡是商队经行处,无不知柳氏之名。因其纵横江南路,与当地官府关系密切,民间便称“江南柳”;又因其名下布帛等产业上供皇室,也有人戏称一句“皇商柳”。

    这个“柳”是柳飞雁的柳,也是柳从心的柳。

    柳家三口人,男丁仅柳从心一个。

    商贾做到极致仍是商贾。要实现阶层的飞跃,唯有读书入仕一条路。

    虽然亲娘并不让他一心只读圣贤书,如何养他姐姐的,便如何养他。但这给了柳从心更大的压力,他不仅要维持家业不堕,还要再向上更进一步。

    除了拼命,别无他法。

    贺今行听着柳从心绵长的呼吸,知道对方就这么坐着睡着了,心下不免叹息。

    人活在世上,没有谁容易。

    求饱暖,求声名,求权力,各种各样的欲望或来自本身或来自他人推挟,终归无穷无尽,不到死不能休。

    有人从背后经过,扯了扯他的衣摆。力气很小,不带丁点儿恶意。

    他回头看去,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望着他,眨巴眨巴眼,叫了声“哥哥”。

    再往上,一张干巴巴的老脸不好意思地对他笑了笑。

    “还没问过老伯贵姓?”贺今行随老人一家到角落的桌子,问道。

    “贵不敢当,小老儿姓王。”王老伯请他坐,“上次你和另一个年轻人救了我们祖孙,还没有好好谢谢你。”

    老人说着要向他鞠躬,他扶住老人,“您的心意我知晓了,您这是要去哪儿?”

    茶铺的伙计送上两碗茶水,老伯让两个小孩儿分一碗,再分给他一碗。

    然后一边擦汗一边说:“我那老房子被冲垮了,官府说了以后会帮忙修新的,但是老在悬壶堂住着也不好……我打算去找我儿子,就是我这两个孙孙的爹,他和他媳妇儿在江南路做工。”

    “正好孙子孙女儿也到上蒙学的年纪了,我不认字儿,也不知道怎么找学堂。”老人咽了口唾沫,絮叨起来,“听说那边花样多,我也能做点小工,说不定比种地强。哦,我让村长看着我的地,等孙孙长大了,我就还回来继续种地。唉,我们稷州的地好啊,土肥得很,就是……”

    他深深叹了口气,已无半点几个月前在稷州护城河前的茶摊上的气势。

    贺今行把陶碗又递回去,“我已经喝过了,老伯您喝吧。”

    他说着侧身指了指自己那桌,裴明悯向他们小幅度地挥了下手。

    老人又吞了下口水,犹豫片刻,端起来喝了半碗,把剩下的递给两个小孩儿。

    一刻钟后。柳从心惊醒,回身看向码头,见装得差不多了,便起身要走。

    贺今行叫住他,拱手道:“有祖孙三人也去往江南路,可否搭一程你的船?”

    小事一桩,他点点头。

    “孤老幼子,从心路上若有空闲,还请照顾一二。”

    听了这话,柳从心停顿片刻,才迟疑着应了声“好”。

    他面上怪异的神色一闪而逝。贺今行看到了但没多想,去向王老伯说了,老人牵着孙孙们连连感谢。

    “哥哥你吃。”小女孩儿举起一只点心袋子,踮着脚往他面前送。

    “谢谢穗穗。”他蹲下来,拿了一块点心。这点心是裴明悯叫人送的。

    女孩等他拿走后,就把袋子抱在怀里,看着他笑。清澈的眼睛里,是明晃晃的喜悦。

    贺今行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穗穗以后要是上了学堂,要好好读书。”

    “嗯,穗儿记住了!”小女孩儿用力地点头,“哥哥再见。”

    江水汤汤,渡船逆流而上。

    太阳隐于重云,忽而大风来,卷起水浪拍响船壳。

    裴明悯恰抱了琴自舱里出来,船身一荡,他立刻抓住舱门。

    过了十来息,他慢慢适应了,才走上甲板。

    “晕船么?怕不怕?”张厌深撑着船舷,转头笑着问他。

    仆人在甲板中央铺了地毯团垫,他坐下来,把古琴放于膝头,也笑道:“不晕!不怕!”

    贺今行站在甲板最前端,视野里尽是向他奔涌而来的江水。

    他张开双臂,任河风穿过身体。

    “欲渡长川,何惧狂澜!”

    “咚——”

    琴音逆风而起,如惊涛拍岸,浩荡不绝。

    他回身看向弹琴的人。

    裴明悯披了件广袖丝袍,云纹随风如水流,手下弹拨不停,也看向听琴的人。

    目光相触,两人皆微微一笑。

    “江水发源于昆仑,横贯东西,大小支流千余,最古老的地理志里就已有它的身影。”张厌深席地而坐,悠悠开讲:“河流孕育文明,文明催生智者。自大禹治水始,千古人物生生不息,如群星闪烁至今。老子说上善若水……”

    江上风长,又无烈日,夏日里难得凉爽。在张厌深温和的声音里,渡船一路晃远。

    一行人走了两三日水路,跨进甘中地界,下船再乘马车。

    北上七八日,贺今行与裴明悯从道家老子听到法家韩非子,一度因“合纵连横”而争论不已,又因“兼爱非攻”而抵足夜谈。

    游学路线全由张厌深做主,他好山水,一路少及城镇,跟着的下人们都疲累不堪。难得走到甘中第一座大城——银州,裴明悯便干脆让他们都留在城里休整。

    而后雇了当地的向导,租了马往周边地县而去。

    他自下了船便不再碰宽袍,与贺今行一样,穿窄袖修身的单衣。要骑马出城,更是换了短打。

    甘中路比汉中路地形要崎岖,物产多矿藏少林木,因此尘土重。夏季干燥,马蹄踏溅,飞尘更甚,衣衫很快便沾了一层灰。

    他从前在意这些,在甘中路走了两三日,忽然就不在意了。

    张厌深说,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风俗人情,最快的办法便是寻一处村落,找几位老人。

    因此他们走了大半日,在太阳落山时就近寻了个村子借宿。

    借宿的人家是一对老夫妻,儿女都住在邻近的兴庆县城里,所以有空出的房间。

    两位中年向导睡一间,张厌深睡一间,剩下两个少年人便在堆杂物的房间里搭了凉席。

    土筑的房屋只开了一个窗,窗上还糊了纸,房间里闷热不已。

    两人面面相觑,还是没好意思去揭了窗纸。

    赔付钱财不是问题,问题是事后肯定要劳动人家糊上去。屋主人年迈,腿脚不便,他们不忍心。

    好在都已累极,往赤竹编的席子上一躺,也不管热不热、硌不硌人,很快就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贺今行忽然感觉到脸颊上一点冰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