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太后千千岁(清穿)》100-110(第11/26页)
炮弹,都不会因为过热或者火药泄露而炸膛。”
“用久了可能报废,但不会伤到自己人。”
怕多尔衮不信,他请多尔衮走到刚刚连续发射过的先进火炮跟前,请多尔衮摸火炮口测温度,并打开装弹腔,请多尔衮查看火药是否泄漏。
多尔衮摸了,也看了,非常满意,非常震惊。
他以为自己见多识广,以为两白旗已经掌握了这世上最厉害的火器,可与亨利这几船货比起来根本不够看的。
忽然有一种,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他们这些人只是井底之蛙的感觉。
格局被迫打开。
在今天之前,多尔衮一直认为南边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中心。只要能冲出山海关,占有南边的锦绣江山,大清将取代明朝成为下一个天.朝上国,下一个世界中心。
可当他请亨利吃完一顿饭,听亨利和李贞淑分别讲述在各国的见闻之后,多尔衮才意识到所谓的天.朝上国可能易主了。
或者说正在被超越。
原有世界观粉碎,格局重塑的感觉很糟糕,多尔衮一整天都心事重重,跟明玉滚床单的时候也在走神。
明玉将他从身上推下去,翻身骑坐在他腰间,伸手挑起多尔衮的下巴,让他与自己对视:“怎么了?被洋人下降头了?”
从码头回来精神都不正常了。
多尔衮面无表情:“明玉,我今天才知道,西边的洋人已然强大到这种地步了。为什么我们浑然不觉?你说到底是我们一直在坐井观天,还是洋人对我们藏拙了?或者两者都有。”
多尔衮像在看着明玉,又像没看,一直在自问自答,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
明玉一巴掌拍醒他:“既然知道落后了,管它是什么原因,迎头赶上便是。”
“他们能超越我们,我们就不能反超他们了?”明玉也没想到,多尔衮替她验了一趟货,居然能生出这些感慨。
大多数人都以为中国是从清朝开始落后于西方的,毕竟老朱家人一直高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清朝末年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慈禧老佛爷更是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不要脸?????的话来。
可明玉浏览短视频网站时刷到过这方面的科普,知道中国是从明朝中期开始落后于西方的,清朝取代明朝之后几乎照搬了明朝“闭关锁国”的大政方针,这才一步一步带领中国走向衰落。
等统治者们被洋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才震惊地发现自己早已落后,并且是全方面落后于西方,所以才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只可惜为时已晚,短时间内想追都追不上了。
这一追就是一百多年,到明玉穿越前尚且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可多尔衮不一样,他生活在明末清初,这时候的中国落后还不多,有大把的时间追赶。
就看统治者何时猛醒,或者何时愿意接受自己已经落后的残酷现实。
显然,多尔衮猛醒了,也接受了,就是刺激有点大,心里会有点不舒服。
多尔衮被明玉简单粗暴的一巴掌,和更加简单粗暴的两句话惊得回了神,甚至凭空生出一点叛逆:“你说的对,追不上想再多也没用!”
追就是了。
可一想到盛京那群各怀鬼胎的家伙头就疼,靠他们恐怕有点难。
所以回到盛京之后,多尔衮公布了由太后保管的“先帝密旨”,密旨里写得很清楚,若多尔衮活着回来,即刻册封摄政王,直到小皇帝成年。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这份所谓的“先帝密旨”,很有可能是多尔衮伪造的,或是他胁迫太后伪造的,可直到册封摄政王的圣旨颁下,都没人敢问一句。
除了多尔衮自身的威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跟随多尔衮和明玉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长长的车队。车上装的全是火器,从火.枪到火炮,大多数都是他们见都没见过的新玩意儿。
经过一轮试射之后,炸膛率几乎为零,只有一个侍卫因为操作不规范被火.枪炸伤了眼睛。
比之前火炮炸膛,敌人没死,自己这边先死一片可强太多了。
“这么多新玩意儿都是从哪儿弄来的呀?”试射场上有人小声议论。
“听说都是从皮岛运来的,互市上什么好东西都有。”立刻有知道内情的接话。
见有人知道,第一个说话的人又问:“这么多好玩意儿得花多少银子啊?”
这个还真没人知道,不过有人说:“都是睿盛夫人买的,没用国库一两银子。”
这回连知道内情的都震惊了:“睿盛夫人可真有钱!难怪摄政王听说睿盛夫人失踪之后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连朝政都不管了,陪着睿盛夫人在皮岛住了那么久。”
“生病算什么,你们就没想过摄政王为什么不称帝?密旨都造出来了,愣是没称帝。”
“这个我知道!”
“还用你说,我们都知道,因为睿盛夫人善妒呗。”
“我要是能娶到这样的女人,别说善妒,就是吃人,我也愿意。”
作者有话说:
明玉:想到回去要给布木布泰请安,心里就不舒服。
布木布泰:没人告诉你,我已经自愿给先帝殉葬了吗?
第105章 下场
明玉和多尔衮赶在过年之前回到盛京城, 回来明玉才知道,她跑路之后睿亲王府和明园都被岳托抄了家。
多尔衮之所以没第一时间去皮岛找她,一来是因为多尔衮长时间赶路积劳成疾生了一场病, 二来是要将两处重新修缮才好住人。
明玉本来想回明园住,那里是她的地盘,也住习惯了,可多尔衮说明园还没修缮好,明玉只得搬回王府。
小福临在海边住了几个月, 早已习惯海边的生活, 骤然被圈在王府的四角天空里,还有点不适应。
多尔衮空了就将他裹了抱去花园看大荷塘,这才勉强安抚住。
等明园终于修缮好,明玉想搬回去的时候, 多尔衮又有说词:“明园没有水系, 地方又小, 福临住过去可能不习惯。再说后院的暖棚烧炭, 空气也不好。”
理由足够充分,都是为了孩子好, 明玉不得不长期住下。
其实多尔衮住在哪里都行,他不挑, 可睿亲王府离皇宫近,上朝下朝方便, 能早一些回家, 早点见到明玉和孩子。
回来之后免不了要进宫请安,明玉是超品, 见亲王可不行礼, 可见皇上太后还是要福一福身的。
一想到要给布木布泰行礼, 明玉心里就不痛快,一直拖到不能再拖才带着福临进了宫。
多尔衮找到明玉母子之后,差人给太后送了信。太后知道明玉母子无恙欢喜得直抹眼泪,见到明玉又忍不住数落:“要走也该跟哀家说一声,免得哀家记挂。”
当时岳托逼得急,太后也知道,换做她是明玉,有机会跑路也绝不会嫁给岳托。
明玉知道太后不是在责备她,只是平白为她担惊受怕了一场,有些埋怨,便笑着解释了两句,把责任都推到岳托身上。
太后也没为难,让人把小皇帝抱来跟福临玩,太后没提布木布泰,明玉也没提。
海兰珠听说明玉来了,抱着八阿哥过来串门,太后对明玉笑道:“你好大的面子呢,大冷天把咱们安亲王都给招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