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穿越快穿 > 执手

20-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执手》20-30(第12/21页)

遗憾和抱歉。

    但钟鸿川却笑着摇头,说了一句意味不明的话:“人啊,这辈子一路加加减减,有得到也有失去,最后回头看,得到和失去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

    俞锐还没想明白什么意思,钟鸿川却转头望着他,忽然说:“臭小子,老头我能拜托你一件事吗?”

    嘱托虽未出口,但眼里的诚恳和郑重,让俞锐很难说出拒绝的话。

    于是他点头道:“您说,但我所能,一定尽力。”

    “没这么夸张,”钟鸿川表情渐渐松弛下来,“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我就是想说,如果有可能的话,你能不能试着跟钟烨交个朋友。”

    俞锐面露一丝惊讶。

    “很为难吗?”钟鸿川问他。

    俞锐摇头:“不是,只是有些意外。”

    钟鸿川随即笑了笑:“钟烨这孩子我知道,他只是表面上看起来不近人情,实际上随了他母亲,也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就是不爱表达,也不多话,所以这么多年也没见他有个关系亲近的同学或者朋友。”

    钟鸿川说话速度放得很慢,言语中既有不舍,又有担忧。

    “我就是担心自己走了以后,这孩子孤孤单单的,身边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明白。”俞锐打断他,手搭上钟鸿川的肩膀,轻按了两下,示意对方放心。

    钟鸿川也握上他的手,轻缓地点了点头:“这我就放心了。”

    他们这个位置和医大图书馆,刚好处于弧形的两端,于是抬眼过去,便能看到那座双子塔楼,以及垂直于杏林路的另一条沿湖主干道。

    “你知道我为什么非要赌这一场么?”钟鸿川问。

    “知道。”俞锐说,“您是为了临床研究,也是为了留给以后的病人更多生存机会。”

    钟鸿川却摆手笑了:“我没你想得那么伟大。”

    似是感慨,又似是缅怀,钟鸿川和那条路隔湖相望,淡声说:“做医生这辈子,我没想过别的,唯一希望的就是,配得上作为顾景芝的亲学生。”

    俞锐目光微动。

    他原本躬身坐着,双肘随意地搭在膝盖上,这会儿腰都直起来了,眼皮往上抬,也跟着钟鸿川,远远地望过去。

    医大沿湖的杏林苍翠茂盛,教学楼标志性的白墙红瓦,高高低低,便都隐没在这成片的绿意之中。

    顾景芝——

    那是何等明亮耀眼的人物,他不仅将毕生精力全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辞世后又将遗体捐献给医大,连最后的骨灰都种在了医大杏林之下。

    因为生性低调,去世后甚至留下遗愿,不许追悼,不许刻碑立传,离开时化作孑然一捧黄土,却依旧不让透露自己最后的踪迹。

    即便是家人也从不清楚,到底哪棵树下埋葬着这位老人。

    很久以前,他曾经问过顾翌安,为什么顾景芝会这么要求,顾翌安说,也许是因为他并不想留下自己的名字。

    “如果有幸,能被人记住的话,我想爷爷他宁愿被人记得的,始终是他对医学的那份赤诚和热爱。”

    也正因如此,毫无踪迹可循的顾景芝,最终还是将墓碑竖在了后辈学子的心中。

    所以,无论是杏林路,亦或是杏林苑,皆取自杏林春满,风骨长青之意。

    同时,为了感怀顾景芝生平对医大和八院的付出,医大也将校园沿湖的主干道命名为景芝路。

    想到这里,想到钟鸿川所说的话,俞锐很难不动容。

    有些人毕生坚守,

    还有些人至死热爱。

    而这份风骨,便是从顾景芝身上,一代代延续下来的。

    所以,即便早已去世多年,即便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渐渐不再被人提起,可对于绝大部分医大学子而言,依旧能在听到顾景芝这三个字的时候肃然起敬。

    没再说话,钟鸿川始终望着湖对面,除去病中虚弱,他的脸上只剩下平静。

    沉默了许久,久到日落西山,夜色渐晚。

    钟鸿川才又开口:“我完成了这辈子最重要的使命,可以了无遗憾地去见老师,去见钟烨的母亲了。”

    “不仅如此,俞锐,”他转头对着俞锐笑了笑,笑容里带着满足,也带着安详,“你还给了我一段健康平静的时间,让我有机会重新当一回合格的父亲。”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是我最喜欢的一小节。

    我真的很喜欢这个故事里的老人,尤其是全文不出场但始终无处不在的顾景芝。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爷爷,才会有后来朗月清风般的顾翌安。

    从顾景芝到周远清钟鸿川,再到俞锐顾翌安,有传承更有坚守。

    刚好遇上教师节,感觉这章发得刚刚好,嘻嘻,感谢阅读的小伙伴(#^.^#)

    第27章 冰点

    大早上,侯亮亮敲开办公室门来找俞锐签字,刚进来他就发现,他偶像正对着办公桌上一大袋东西发呆。

    袋子里装的是治疗腱鞘炎的中药贴,是俞锐前几天拜托苏晏找中医院的老教授拿的,本来是想给顾翌安的。

    俞锐捏着眉心正头疼怎么送出去,侯亮亮进来便问:“这是什么?”

    侯亮亮凑近扒开袋子,看清药包上的字迹后,他惊讶道:“中药贴?俞哥你哪儿不舒服吗?”

    随口回了句“没有”,俞锐将袋子系好塞进桌面下方的矮柜里,问他:“找我有事?”

    侯亮亮将病历夹递上去,俞锐看两眼,一笔签完递回给他。

    临出门前,侯亮亮提醒道:“对了俞哥,放哥让我告诉你,今天是COT103的项目启动会,十点钟开始,在行政三楼大会议室,你别忘了。”

    桌面上摆着台历,今天的日期被特殊批注过了,俞锐自然不会忘。

    他视线轻瞥过去,应下一声:“知道了。”

    项目启动会是临床试验项目实施前的必经程序。除研究组成员外,院方核心管理层,申办方药企负责人,甚至药监局代表都得出席。

    COT103项目已经进展到临床Ⅲ期,可以普遍适用于大部分恶性脑胶质瘤患者。

    不过,由于前两期的临床试验国内并未同步参与,治疗效果对于国内病患而言到底如何,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

    为了获取最准确的治疗数据,且制定出适合国内患者的剂量方案,顾翌安和申办方最早就根据国内地域和人群特点,同步在西南、东北、南方以及北方好几家大型三甲医院组建了Ⅲ期试验点。

    事实上,八院的进度是遥遥落后的,其他几个试验点都已经基本完成受试者筛选,这边才刚把研究组搭建起来。

    因此,这段时间研究组的大会小会不断,顾翌安作为项目PI忙得脚不沾地,不仅要远程处理外省几个试验点反馈过来的问题,还得追赶八院这边落后别人的工作。

    启动会只是序章,作为脑瘤组的负责人,俞锐紧接着就得配合肿瘤内科,迅速从上万名恶性脑瘤患者中筛选出合格的受试者。

    临床Ⅲ期项目对受试者数量需求更高,且入组标准严格。

    从年龄到性别,从病灶特点、病理特征再到影像报告,包括预计生存期以及个人意愿,所有病患都得经过研究组成员逐一讨论通过才能最终入组。

    前前后后忙碌了两周,这项工作才算是基本完成。

    最后一场讨论会后,俞锐先是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