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美文小说 > 明血1641

第四百一十三章 速胜(二合一)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明血1641》第四百一十三章 速胜(二合一)(第1/2页)

    乾清宫一众大臣在列。
    朱慈烺站在前排眼睛眯着,沉默的很。
    他进入大殿的时候感觉到了不时飘来的视线。
    他知道因为什么。
    这些天他十分沉寂,甚至几次早朝没有来。
    因此,大约臣子在猜测他这么做的原因。
    朱慈烺不在意。
    他的困扰只在一个人。
    “陛下,辽镇五千骑军,蓟镇两千骑军,宣府一千五百骑军,京营骑军一万,保定骑军两千,尽皆汇集在丰台大营,如今修整数日,只等陛下的旨意从事,”
    陈新甲当先出列。
    朱慈烺在这里听着不禁感叹,各个边镇和京营除了留守本镇的一千骑军外,所有的骑军汇集在此,也就说,这两万骑军是大明在北方最后的骑兵力量。
    多吗,太少了。
    据他所知,就是张献忠也有两万骑军。
    何况还有建奴。
    一年两次大战,让明军骑军伤亡惨重,这是最后的精华。
    虽然,招募的很多骑军已经操练了三月,但是,没有战马,京营的骑军已经没有备马了,一人一骑。
    但是这次出击塞外,所有的战马都被收缴,让这八千骑军可以一人双马,否则在塞外打不过也跑不了,这干系全军的最后命运。
    于是,京营新招募的骑军重新变为步军,大明的境况就是这么可怜。
    就连骑军战马也得靠抢掠了。
    ‘很好,朕这几日就下旨让其北上宣府,’
    崇祯颔首。
    对于出塞抢掠,崇祯最初是犹豫的,因为这几十年来明军只有零星数次出塞,除了一年多前李辅明那次出塞外,余者尽皆大败。
    北方那绝对是崇祯的噩梦。
    但是,财赋的枯竭,由不得崇祯,为了凑足骑军的战马,崇祯也只能同意骑军出塞抢掠。
    “陛下,为了抚恤伤亡士卒,为了赈济建奴入寇造成的灾民,户部已经支出银二百三十六万余两,米粮二百六十多万石,可说此番秋赋支出近半,剩下的钱粮不足以支撑朝廷到明年夏末,”
    周延儒出列道。
    他现在兼着户部尚书,因此对朝廷的财赋情况了如指掌。
    崇祯一手扶额,每年的情况让他发疯。
    辽镇的军饷从两百多万,下降到近百万,山海关外该丢失的都丢失了,没有那么多军户军卒和家眷拖累,辽镇开支骤降。
    但是,接连的中原大战、建奴入寇,还有巨额的伤亡,抚恤的大笔银钱,让大明财赋没有丰裕的时候。
    总是拆东墙补西墙,没个尽头。
    现在湖北、四川、河南又是剿匪前线,耗费的粮秣巨大,吞噬着朝廷赋税。
    最近崇祯头疼欲裂,心里也翻腾。
    崇祯看了眼朱慈烺,发现自家的儿子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
    而不是向以往那样献言献策,表现十分沉寂。
    朱慈烺感觉到了前后交错的目光,但是他忍住没有发声。
    他现在只能韬光养晦。
    崇祯收回目光,决定不询问自家儿子,虽然他承认太子搞钱绝对比他强多了。
    但是,如同王一心点醒他的那句话,谁才是中兴之主,是他崇祯。
    “朕从内库再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填补户部缺额,过几日,就在早朝议一议,如何再行开源,这几日你等都好生思量办法,到时候朕要得到一个好的筹划,”
    崇祯将这些重任推给了众臣,既然不能总是指望自家长子,那就让这些臣子为君分忧了。
    朱慈烺心里无语,还是折腾内库那点家底,这次过后,内库剩下三十万的底子就不错,看日后如何。
    “陛下,现今湖广、汝宁,西川驻地,流贼肆虐,张献忠正在调集兵员粮秣,只是不知道其兵锋是向东还是向南,湖广处于危机之中,朝廷当立即派遣大军援助,否则有崩溃之危,”
    陈新甲道。
    大殿内气氛沉重。
    谁都知道湖广的问题不解决不成。
    但是,如何解决是一个大麻烦。
    京营打的半残,即使京营齐整,也不可能将大部分兵力投入湖广,毕竟京营是北方防御的基石。
    但是,湖广确是岌岌可危。
    这也是这次朝议的重点。
    崇祯面色苍白的寻看下面几十位大臣。
    很多人躲避开他的目光。
    “陛下,臣下以为丁启睿师老无功,有负圣恩,当立即撤职待勘,另遣重臣任五省督师,重整军力与张献忠决战,只要击败张贼,曹贼和李贼不足为惧,”
    吴昌时拱手道。
    很多人立即晓得这是周延儒的主意。
    谁都清楚吴昌时几乎就是周延儒的分身。
    周相这要抛弃丁启睿,那么谁是下一个替死鬼呢。
    没错,替死鬼。
    湖广的难度极大,张献忠三十万大军是一方面,朝廷内部左良玉和丁启睿的争斗是另一方。
    除非带领大军抵达,否则要依靠左良玉这个军阀和张贼决战,胜利遥遥无期。
    很有些人以为左良玉就是在养寇自重,如果剿灭了流贼,左良玉还有留在湖广还有必要吗,他还有名义集结过十万大军吗。
    所以顶替的人几乎还是一个替死鬼。
    ‘丁启睿剿匪三四年,败多胜少,足见其无能,让其致仕吧,’
    崇祯道。
    崇祯其实也明白,全部责怪丁启睿有些冤枉了。
    所以也别御史台大理寺查勘了,直接致仕吧,给这个老臣子一个体面。
    ‘卿家以为何人可以接任五省总督的重任,’
    崇祯问道。
    大殿内越发的沉寂。
    这个事是,你推荐谁,谁和你急,真是上刀山的难度。
    所以,和谁有嫌隙,就推荐谁吧。
    “陛下,五省总督是为了协调各省剿匪而建立的督帅,因此,此人必须通晓兵事,否则绝不可能剿灭流贼,因此臣下举荐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当此重任,”
    吴昌时再次出列。
    众人在下面议论纷纷。
    周延儒没有言声,其实没有反对就是赞同了。
    这是他和吴昌时早就议定的。
    周延儒感觉湖广不能这么下去了。
    必须换帅。
    而李邦华素来有知兵之名,也许能胜任,怎么也要比丁启睿要强吧。
    作为首辅,怎么也得解决湖广这个难题,这也是崇祯给他压力,李贼大败后,张献忠就成了平复天下最大的障碍。
    当今有些等不及了,不断施压。
    周延儒腹诽当今这是在和太子攀比,太子有开封大捷德州大捷,当今要建立自己的湖广大捷。
    再者,李邦华对周延儒不甚尊敬,调离京师符合周延儒的利益。
    这就是周延儒给出的答案。
    崇祯眯着眼思量着,李邦华,倒也知兵。
    整肃京营有些手段。
    资历也是够了,可以压服文武。
    队列中的李邦华脸上变幻着。
    他内心极为的纠结。
    希望去,如果功成,他就会如同孙传庭般名满大明,入阁拜相只等闲。
    但是,湖广的难度,他也是清楚的,他也没有把握压服左良玉。
    成功和失败的可能各占一半,真是一个魔鬼的诱惑。
    既可能品尝成功果实的鲜美,也可能跌入炼狱,身败名裂。
    ‘李邦华,如你督帅湖广河南四川等处,你以为当如何啊,’
    崇祯问道。
    李邦华知道这就是廷对了,合了上议他就是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