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16、火炕与馒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16、火炕与馒头(第2/2页)

两个石匠人不知道这石碾有什么用处,好奇跟过来,看着韩盈指挥着二哥给马套上绳子,将一斤小麦倒在石面上,驱赶着马转圈。

    马带动石碾,逐渐将坚硬的小麦碾成颗粒,再慢慢变成粉末。

    麦粉不是韩盈见到的雪白色。而是微微泛黄,有点接近于灰淡些的玉米粉,应该是没有过筛,以及碾麦中混进去杂质的缘故。

    韩盈搬来自己做的石秤和砝码。

    精度肯定达不到现代,不过凑合着用是够了。

    一斤麦,能出七成多的粗面,不到三成的麦麸。

    刚碾出来的粗面有水分,肯定还得在降一些。

    这样算,那就是能得七成的粗面,比现在的粗米多了足足一成!

    韩盈顿时兴奋起来。

    这对于农家来说是极大的改变,每斤多出来的这一成面,有时候就能决定全家能不能活下去!

    她立刻对着韩硕喊道:

    “二哥,你再多碾些面来,我多记几次,看看数对不对。”

    她这边兴奋着,两个看的石匠人也好奇不已。

    有人忍不住发问:

    “麦碾成粉,吃起来是不是就不咯牙了?”

    “不仅如此,麦粉吃了还不会腹胀难受呢!”

    韩盈拿出来家里最大的陶罐装着面粉,笑着回道:

    “这麦粉能做很多吃食,你们等着瞧好吧。”

    将每次碾的面粉称斤,确定出粉率能稳定在七成左右,韩盈便放了心,开始琢磨起来吃食。

    随身空间里有酵母,死面饼还是算了吧,直接蒸馒头,鱼肉小煎包也来几个,豆芽包子也别拉下。不行,死面的烙饼还是得做,不好吃没啥,主要是耐放,放上十天半个月再送过去,徐田曹肯定会明白自己的意思!

    要弄这么多花样,韩盈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拉来韩羽韩虎,三个人好一通忙活,终于在傍晚把馒头包子和小煎包都搞了出来。

    除了馒头没有翻车,包子和小煎包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包子花褶不够美观,皮比馅还厚,小煎包底部只焦不香——韩羽舍不得放油。

    两点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并不影响众人对面食的喜欢。

    刚出锅的馒头,被大家撕成小块,放进嘴巴里慢慢咀嚼,柔软的口感让人极为舒适,细细品味之下,还有几分甜意。

    站在韩盈家门口,众人闻着麦香,回味着舌尖上的甜味,你一言我一句的说道:

    “这馒头真不错。”

    “就是,不咯牙。”

    “还是月女有本事。”

    “真香。”

    “要是以后日日都能吃到馒头就好了。”

    如今除了蒸米,并没有用来蒸馒头的工具。

    韩盈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蒸出来了七个成□□头大小的馒头。

    可围过来这群人,能有三四十个。

    七个馒头你一口我一口,直接就没了。

    看韩盈忙活了这一整天的模样,谁都没有脸再讨。

    好在,总有些人家,为了那几口粮食,多种了些麦子。

    于是趁着傍晚,大家热热闹闹的开始了换粮的活动。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