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城破后我揭竿而起》120-140(第15/25页)
人,个个都是有真本事,且都是追随云锦绣多年,凭本事立足的主儿。谁能不心服口服?
接下来就是六部尚书了,云锦绣特意提出,以令潘宣为吏部尚书,谭可为兵部尚书。
其实看到这么两位出现在这里,好些人都明白,云锦绣必不可能天下大乱时用人不拘小节,天下一统,这就让手底下的女子们个个收拾着回家去。
谭可虽然当初是个弱女子,这些年却是凭军功一步一步的上来,以她为兵部尚书,在场一个个当兵的都不反对,文官们有什么说不的资格?
至于潘宣此人吧,能力是没有问题,真正让人这心里七上八下的难道不是因为她的容貌吗?
“陛下,潘娘子的相貌?”有想法总是不能不提的。云锦绣总不能不考虑考虑朝中人员看到潘宣时的心情。
“我以为你们提出反对的理由可以是因为她们是女郎,却不料是相貌。
“怎么,用人唯才,不拘一格,你们这是觉得我说的话不过都是骗人的?相貌有损就不能出仕了?
“谁要是连这点面对容貌有损的人的勇气都没有,或者无法静心处理国事,这样的人,趁早别当这个官。”
云锦绣大大方方地表明她的不屑,一个个什么人啊。连这点在潘宣面前站都站不直的胆子都没有,指望那么一个人干什么?
这回,无人敢再说潘宣相貌的问题了。
可不是吗?人的相貌无从改变,但是人的本事是能随着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而变化的。
真要是不想看到所谓相貌丑陋的人,大可自己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对人挑三捡四?
余下四部尚书的位置,杨觉举荐了两个,却是江南而来的人,一个出自王家王晏,另一个是为庾亮。
云锦绣和在场的人都见过这么两位,让他们出任既是为了平衡,也是因为这两位确实有本事。
是以,商议之后,以王晏为礼部尚书。毕竟王家出身名门,最懂得规矩,由他来当这个礼部尚书,想来一定能让人心服口服。
庾亮出任刑部,那也是杨觉认为比较合适的,毕竟这一位本事不错,天下百废待兴,也得有一个撑得住的人坐镇刑部,查查天下大案为妥。
当然,大理寺什么的也别忘了,这也是查查重案要案的地方。一个庾亮掌刑部,云锦绣便让颜茴掌大理寺。
随后定下吴由掌户部,一位久居长安的老工匠沈可为工部尚书。当然,天子门户也得有个识相的人来看着。云锦绣与众人商议后定下,以董照为京兆府尹。
大方向商量好一个个的官位,那更得论功行赏了吧。
在场的人对杨觉不求功,也不要惠及于自家的事,其实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但架不住杨觉坚持,那谁也不好再一味苛求杨觉非要当官,非要惠及于家族不可是吧。
云锦绣在赏赐上极是大方,如三省的长官们,一个个毫不吝啬地封他们为国公,六部的官员以及战功赫赫的诸位也都是封侯的封侯,封伯的封伯。
相较之下,虽为司空的曹耀只得了一个侯位,有人提醒云锦绣,是不是给曹耀封得有些低了。
“怕是封高了,好些人要准备翻旧账了。”可惜,云锦绣意味深长地丢下这话,叫一群人都不由地紧了紧皮。
对啊,可千万别忘了曹耀可是一路杀下江南的。
南边的士族们有多少死在曹耀的手里,别人怕是不清楚,云锦绣有数得很!
把人推得太高,可能是不小心把人架上火来烤,有些道理云锦绣清楚着。
一时间一个个都乖乖的不吱声了。
如此一来,云锦绣昭告天下。虽然这样一份封赏不能说人人满意,但相对而言算是公平,毕竟是真正的论功行赏,这里头可没有一个是云锦绣的亲眷。
当然,没有资格参加讨论论功行赏的人里,也有人想起来了,云锦绣都当上皇帝了,是不是应该对自家人论功行赏了?
本着也该为云锦绣递个台阶的意思,朝堂之上马上有人提出这一点,云锦绣该对云家人论功行赏了。
“云氏之功,功在于何?”云锦绣并不拒绝所谓的论功行赏,不过,这个功从何而来是不是也该说说?
啊?谁承想到云锦绣竟然会亲自问起云家人的功劳?
云锦绣就不想为自己家里人多谋划谋划?最好能让他们都因为她的缘故执掌大权?
对不起,云锦绣真没这个打算。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云家已经经了一场大难了。再把人扶上高位,云锦绣得花心思去约束他们,更得处处防着他们,累不累呢?
虽然对于云承在江南也算为云家报仇的事,云锦绣闻之很是高兴,但这些功能说到明面上吗?
“旁的人都可以不赏,陛下之父,对陛下有生育之恩,陛下当封。”这个事其实私底下都讨论过了,只不过云锦绣认为不是时机,愣是不让人下诏书。
此刻对于云锦绣问起云家人有何功劳这个事,好吧,他们一时数不出来,但是云承的功劳,就算他对国无公,他是云锦绣父亲这事就是莫大的功劳。
父母之恩大如天,绝不是一句虚言。
“那就依旧制而为。另,封叔公云启为镇南王。”云承要封,云启是谁都休想忘了。那可是实打实跟着云锦绣出生入死,坐镇在云锦绣后方的人。
只不过这一位存在感不强,好些人其实都忽略了他。
当然,也是因为某人没有一丁点上了年纪该有的稳重样儿,反而像个孩子。
且这一位整日就围着云锦绣转,就不想理会别人。好些时候都让人忘记他可是云锦绣的叔公。
别的人不知云启何人,拟诏的那位当然知道,赶紧按云锦绣的要求立刻写下诏书。
云承是为太上皇,云启为镇南王。
这镇南二字怎么觉得很是针对呢?
有人脑子闪过如此念头,最后又被甩得一干二净。怎么说云承都是云锦绣的父亲,怎么样也不可能父女成仇!
第133章
显然, 有人总是过于天真。
就云承的事,云启从江南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云锦绣,云承说了,往后就不回你眼前让你不痛快。他就领着云家的人在江南混日子。
正好, 江南风景好, 美人也多, 用不着操心他过得不好!
如此识趣的云承, 云锦绣颇是满意。
虽然云锦绣也不是没有准备,兴许将来的日子她得跟云承两看两相厌,父女成仇地斗上后半辈子。
不过,云承明白她这个当女儿的从来不欢迎他,也不乐意跟他有过多的往来,这就很好。
随着云承被封为太上皇,这当皇帝的人都有规矩追封七庙。这也好说, 云氏虽不是一等一的世族, 也是有族谱的人, 按制追封就是, 都用不着谁费心伤神。
与之而来, 云锦绣便考虑到将曹黎的坟迁了。
这一点和曹耀想到一处了, 曹耀从南而归,这就直奔长安了, 思及云锦绣没能为曹黎祭奠,心里不知有多挂念。
眼下天下太平, 云锦绣必想离得曹黎近一些, 如此也能常去看看曹黎。
是以, 曹耀将曹黎起棺, 运往长安。
云锦绣听闻消息, 如何也坐不住,闻曹耀离长安还有数十里之远,人已经等候多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