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80-100(第24/36页)
啪啦响。
乳母笑着说:“咱们家哥儿这么巧,下次打个金算盘给哥儿用呢!”
不料林璋半点不吃这样肤浅的夸奖,拉着脸:“金算盘有什么用,磕磕碰碰容易坏,算盘只是用具,若是用硬木还使得,何必用金?那不是算术之道,是炫耀之法。”
乳母被林璋堵的说不出话,脸色发红,还是贾敏出来解围,让乳母先下去。
林璋嘴是有些厉害,但也没骂错,家里真给他弄个金算盘,马上朝廷就会有人参林如海豪奢。
朱谦以前在户部算术名声很大,受朝廷重用,读书人就是如此功利实际,林璋学算盘没受非议,反之坊间也渐渐推崇修习算学,甚至有人提议把算学纳入科举,但被好几个大儒联名否决。
林璋摇一摇小算盘,看看湛蓝的天,掰开弟弟那颗靠着自己睡死的脑袋,愁眉紧锁。
望天感叹:“要是我在京城就可以帮珠大表哥算成婚的账了。”
林璋又转过头去问贾敏:“母亲,我们什么时候回京述职?”
作者有话说:
林爹还是某种程度上很欣赏王子腾的!
薛宝钗已经出生了
黛玉还会远吗?!!!
🔒98 ? 第九十八章
◎“日子马上到头”◎
第九十八章、“日子马上到头”
听见林璋又开始说没着落的话, 贾敏又气又笑,往儿子脑门上拍一掌,嗔怪道:“什么叫我们进京述职, 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你小小年纪,当了多大的官儿, 出去可不许胡说。”
林璋小模样像是他操心了什么大事, 真说出去肯定会有人说他轻狂, 就算要进京述职, 也要等到明年,而且林如海私下与贾敏说过,没准儿朝廷就不让他回去了。
林璋十分老成的抱着手瓮声瓮气, 点头:“知道了。”
儿子肯定是想京城里面的贾琏他们了,小时候一处长大一处玩, 老二没多少记忆, 林璋却记得清清楚楚。
贾敏又摸摸儿子的脑瓜,就算在荣国府, 儿子和几位表兄相处的好,所以要为贾珠操心媳妇账,可是二哥二嫂怎么会让外甥算账,前儿贾敏插手家里的事情, 背地里被人念叨的了不得。
贾珠开春四月成婚,贾敏打算趁着冬日往京城送年货把预备的贺礼送去。
原本以为要先给贾瑚送, 世事难料。
随着贾珠婚事渐渐近,崔氏忙着给侄子操持,看见二房那边一派喜气洋洋, 崔氏心里却在滴血, 贾瑚送出去将近两年, 明明就在城郊,却无音讯,半张纸都不曾寄回来。
自己养大的儿子,她怎舍得,偷偷让人去看过好几回,只说那个地方日常有炊烟袅袅,有一次还能看见紫气升腾,像是福泽之地,让奶奶不要担忧。
要说大房也是不顺,贾赦的通房上个月添了一个姐儿,可惜养了六天就咽气,没立住,那孩子不算成人,家里只当没这件事。
贾珠娶的这一家国子监祭酒,家里清贵,嫁妆不算多,不过老二家那边不会平白说自己不好,嘴碎的婆子没吭气,大房崔氏管得住。
珠儿这个媳妇家,就连崔氏也觉得好呢!
崔氏正伤怀,外面有婆子进来说:“大奶奶,两位爷到京城了!”
原来是崔氏的两个兄长到了,他们也是读书多年,但是运气和才学都不如林如海和贾敬这些人,不过现在都过了不惑之年,前回中举,早早进京赶考。
贾赦知道这个消息,赶回来却没有见到人,原来崔氏已经把人安排好,并没有在荣国府下榻,这二人是崔氏的兄弟,虽是庶出弟弟,加色也觉得不可怠慢,又对崔氏道:“这样更好,家里有喜事,一起做客吃酒。”
崔氏依旧是懒懒的,只说他们还有大儒要拜见,等安顿好还要给贾母请安,贾赦想到这几日家中忙乱,方才罢了。
贾赦不解,又问崔氏:“明年才考,他们这么早就进京来,可有落脚处?”
崔氏兴致不高,敷衍答到:“说是林妹夫引荐了一个读书的去处,专门过来预备的,住处已经有,大爷不用操心。”
贾赦知道妻子这几日看见贾珠婚期将近,心里不舒服,便随着崔氏安排,要是把人安置自爱荣国府,崔氏又该担心自己把人带坏,讪讪笑了:“妹夫办事妥当,若她们能中,将来对琏儿也好。”
林如海在读书一事上有点人脉,去岁崔氏两个兄长去江南游学,几人见过,林如海就帮忙引荐了一位学士,崔氏兄弟上京拜会,只愿指点之后,能得一中。
贾珠成婚的阵势真不小,比先前贾珍成婚还要热闹几倍,旁人要给贾家、王家、史家、三家面子。整整摆出十日酒,轰轰烈烈,花团锦簇,闹到最后,旁人都不知究竟是为着贺新婚,还是为攀权贵。
总之王夫人即得意又满意,在母亲心里,就是什么公主和郡主来,她儿子也配得起,贾珠拿出去,模样相貌,读书学识,在京城公子里都排得上号。
看着这样的排场,王夫人人已经累得瘦了一圈,但心底和灌了蜜水一样甜滋滋的,将来要是嫁元春,也要这么热闹。
宴席散尽,荣国府恢复正常的生活,王夫人开始领着李纨熟悉家里各样事情,李纨比贾珠略大一岁,现在十六,长得清秀,很有少女模样,不是一团孩气。
王夫人看着儿子儿媳,满眼欢喜,儿媳妇一看就是文静模样,很对她眼缘,王夫人叮嘱贾珠道:“你虽娶妻早,但是读书不能丢,进来你挣到功名,你妹妹嫁人,好给她撑腰,就像你舅舅一样。”
贾珠领着儿媳,规规矩矩跪着给母亲磕头道:“孩儿记着父母大恩,必定不辱没祖宗。”
王夫人知道儿子儿媳都年岁小,也没有巴巴等着抱孙子,对贾珠房里丫头管的严,贾珠少年英才名声在外,很顺利就被选进国子监,在老丈人看顾下读书。
家中诸事顺遂,贾珠又得一门好亲,贾政和王夫人早年隔阂日渐弥和,大房二房对上的时候也少,最叫人惊喜的是,王夫人老蚌怀珠,肚子里竟然又有了喜讯!!
背篓里的舅舅,襁褓里的叔叔,这样的事在京城当中多得是,况且王夫人还没老到不能生孩子那个地步。
眼看王夫人又有了喜讯,贾母心里有点自己计较,若这一胎是个儿子,二房那边也得两个儿子,更加稳妥些,若是个姑娘,也该再给贾政正经纳妾,多添儿孙才对。
贾政的年岁,再添姬妾也是应该,偏生老二媳妇没有老大家那个大度,会帮自家大爷正经张罗妾室。
就说迎春的生母,那是正经官家小姐,读过书,实实在在的贵妾,当时老大媳妇抬她进来,就是贾母也要高看媳妇两眼。
有格局,有眼光,挑的人品貌都好,可惜命薄,现在迎春丫头文文静静,读书识字十分聪慧,就是随了生母。
瞧瞧老二家那个姨娘,丫鬟出身,老二媳妇不是知书达理那块料,就算添哥儿姐儿,也不一定能教好。
贾赦那边不缺通房,这几年丫头肚子里养过孩子,要不就是和前面那个一样立不住,要不然就是怀到半路又掉了。
想到被送去和道长修行的贾瑚,老太太心里暗自留下心病,前儿没缘没故,梦见老国公在哭,贾母心慌。
老太太头闷闷的难受,叫来大儿媳妇崔氏:“我瞧着家里喜事多,你预备下来我们娘儿去还愿,老二家不必去,我们两个带着琏哥儿、迎春丫头、元春丫头,还有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