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穿二代战神皇帝成长史

第22章 头香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穿二代战神皇帝成长史》第22章 头香(第1/2页)

    从琼崖岛到东滨港的海路不长,便是没走最短的航道,只要有风浪助力,半个时辰内便能到了。

    一名力工卸下一包粮食,便看见海天交接处驶来一艘巨兽般的战船,待船只再近些,便可看见玄色吕字旗,告知诸人,这是南方大岛岛主家的船。

    九幽长三十丈、宽十五丈,在当世已是罕见的大船,又用了最结实的铁力木,船身强度极高,还有部分包了铜皮、铁皮,巨船靠岸时,诸船避让,生怕被九幽撞出伤来。

    有见识的人明白,琼崖岛吕家的船队有大船上百艘,其中超过三十丈的大船只有吕家人才能开得这么快。

    有海商抱着胸,与同伴说:“吕家家主的船相传是柚木所做,这铁力木的大船应是吕家小辈开的。”

    还有老力工压着身边的年轻人:“快低头,这船上的可是真神仙!”

    船只靠岸,船上人没有干扰其余人做生意的意思,也不曾派护卫来驱赶路人。

    吕瑛让船员们看好九幽,又让船副丰收管好这些人。

    “不得狎|妓,饮酒要适量。”他很严厉,“违者赶下船。”

    丰收严肃道:“是!”

    安排好船员,吕瑛骑着老驴下船,姜平牵着兔子跟在后边。

    许多人稀奇地打量这个穿得跟雪团儿一般的孩子,有眼神好又离得近的,只觉得吕瑛长得和神仙童子一般。

    吕家人代代流传的高大、长寿、美丽,让他们体内流着“神血”的说法变得极有说服力,雨神虽不是菩萨玉帝那样信众广泛的神仙,可也只有神才会留下这样强大而神奇的血脉。

    骑驴走出去两百米,港口边又驶来一艘比九幽略小些的货船,那是沿海最常见的沙船,虽破浪能力差了些,航速也与九幽这样的福船不能比,却载货量大,造价更便宜,因而从糖代至今一直是中原大地最为青睐的船型,甚至占据了战船里的主流地位。

    单对单的话,自然还是九幽这样的船更有战力些。

    有数个家丁从那艘大沙船上下来,抬手示意路前的人让开,为主人家腾出一条道来。

    一名身穿宝蓝儒衫的少年人下了船,面上带着淡淡的倨傲,派头比吕瑛足得多。

    吕瑛随口一问:“那是谁?”

    姜平笑道:“是李家的小秀才吧,看年纪也对得上,听说去年四月在童试拿了滨州第四名,十四岁的少年人,也算不错。”

    吕瑛哦了一声,便不当回事了。

    李家是广府有名的商户之一,若说湖广的云、宋、郑、仇垄断了那儿的河道、私盐,圈了大片土地,又勾结武林门派,是豪强中的豪强,李家在广府的地位却是不差那四家什么。

    李家不贩私盐,可守着东滨港,肥美的海贸生意不仅喂出了李家,还喂出了廖家、熊家、谢家,但说到底,所有的海商都要仰赖吕家开辟和守护的航路才有钱赚。

    何况海贸大头也被吕家吃了,琼崖岛所有的港口都姓吕,在岛上比官府还有权威,李、廖、熊、谢不过是吃边角料的,吕瑛在家有理账,自然知道这几家和他们家比只是虾米。

    果然,那李家秀才在看到吕瑛和姜平这一行人时,目光在姜平身上停留片刻,认出了这是吕房身边的近卫,犹豫一阵,便对吕瑛拱手施了一礼。

    “吕公子。”

    吕瑛骑在驴上,对他颔首:“李公子。”

    李光君欲客套一番,如果可以,还想与这位雨神后裔套交情,却不料吕瑛已骑驴远去。

    秋瑜作为知府的独子,也算滨州第一衙内了,但他这个衙内对欺男霸女没兴趣,平时顶着冷郁的脸,小大人一般忙着椰子油的生意,为家里赚钱。

    只有在听到吕瑛上门时,秋瑜才

    舍得放下账本,亲自去开了秋宅大门。

    “瑛瑛。”秋瑜从驴背上抱起香香软软的吕瑛,关切道,“你病好了?我看你的脸色都红润了,跃婆婆真会养孩子。”

    吕瑛掐他的脸,不满道:“我在家吃补血药膳都吃得快吐了,你不是说了要带我过年的吗?怎么还要我来寻你?”

    秋瑜被掐得说话也含糊不清:“忙着下乡要备的东西,实在挤不出时间。”

    吕瑛:“你也要下乡?”

    “也?”秋瑜和吕瑛对视着。

    吕瑛扬起小下巴:“我已经下完了。”

    秋瑜为他整理鬓发:“那可真不错。”

    说着,他带吕瑛去拜会秋知府。

    秋知府正忙着和清客吟诗作赋,知道秋瑜连背四书五经都不够利索,只不耐烦的挥挥手,让儿子滚蛋。

    对待这个不愿走科举路,学武还被赶下山的孩子,秋知府疼肯定是疼的,但也不乐意让他在这美好的日子出来丢人。

    吕瑛看出来什么,被秋瑜拉着走时,淡淡道:“今日书房内的人都缺了点灵气,无人可有传世之作,不听他们唠叨也没什么。”

    秋瑜:“噗,倒也不必苛刻,其实在滨州城内,他们已经是最顶尖的那批读书人了……”

    和秦湛瑛这个书画ssr比,他家老头和滨州的文人们肯定灵气不够啦!

    接着秋瑜又说:“我的确不想听他们说话,比起那个,我更想去看看乡下的老人们有没有冻着饿着,快过年了,我想帮他们把这个年过好一点。”

    既然吕瑛来了,下乡送礼自然是要一起的,秋瑜的客家话说得还不够流畅,与南方的阿叔阿婆交流时还得指望小伙伴。

    吕瑛一口答应帮忙,又说:“这些话学起来不难,你怎么还没学会?”

    秋瑜自信满满:“再给我一个月,肯定都会了,我还要把英吉利语、东瀛语的口音转过来,这么多语言的进度要推进,所以慢了点。”

    吕瑛睁大眼睛,若秋瑜可以只用一个月就学会客家话、闽语、粤语,还把自己的洋番语的口音也扭过来,那他的语言天赋就很厉害了。

    秋瑜带他走入厨房:“要论书画科举,我不如人,我认,可若要说语言天赋,无人可比我。”

    因着帮吕晓璇收留了一部分难民,秋瑜手头活钱不多,可以送出去的物资也就相对有限,只有一千斤杂粮馒头。

    厨房里垒满了蒸笼,蒸汽携带着粮食的香气进入鼻间,秋瑜亲自端起蒸笼,拿夹子夹馒头,装袋上车,驾车下乡。

    吕瑛抿嘴一笑,又让人从布庄中调一批估衣来,这些二手衣物看着不体面,却足有几百件,且在广府这样的南面,也够御寒。

    “那些真正穷苦的人,家里大多没有能守屋的壮丁,便是给他们好衣服穿,也容易被抢走。”

    秋瑜好奇:“这是你下乡得来的经验?”

    吕瑛颔首:“不错,若不下乡,我也不会知道这些事,可见下乡好处多,我以后要多去田间走走才是。”

    秋瑜竖起大拇指:“很好,很有精神!”

    考虑到瑛子以后要从事的职业,他能现在就点亮田间考察这个技能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件好事了。

    这大约是吕瑛有生以来过得最开心的新年了,虽然小人家统共也没渡过几个新年。

    秋瑜带着家仆,驾了好几辆马车到乡下发放馒头和估衣,吕瑛骑着驴跟在边上,见秋瑜用扁担挑馒头去敲阿叔阿婆的屋子。

    送完了馒头和衣物,他们又携手把滨州周边逛了一圈,待吕家长辈耐不住,要来找他们的时候,就从秋知府口中得知,秋瑜已经和吕瑛,两人一起去了附近香火最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