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70-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成为雍正妹妹之后》70-80(第16/20页)

看着九阿哥睁眼说瞎话,九阿哥却明明有空间愣是往趴在车窗口的海棠身上倒。

    海棠听见九阿哥说下车的时候就知道这人又要闹幺蛾子,都当冤家这么久了,说点难听的,九阿哥一翘尾巴海棠都知道他想干嘛。

    当九阿哥嚷嚷着给他让地方的时候,海棠听着背后的动静,在九阿哥的话刚说完立即往边上躲了一下,就像是背后有眼睛一样躲开了九阿哥。

    九阿哥扑空,半个身子靠在车窗口半个身子倒在车上,海棠趁着他倒下没起来的时候嚷嚷:“哎呀,这车子好颠簸。”然后直接在九阿哥的脚上踩了几下,随后被五阿哥一把拉开。

    九阿哥的鞋上已经有了好几个脚印,气得嚷嚷:“胖丫头,你踩着我脚丫子了!”

    海棠赶紧说:“对不住九哥,刚才马车太晃了,我没看到你摔倒,不是故意踩你的,对不住了!”

    马车压根没动,棋差一招的九阿哥咬牙切齿!

    好了,每日“马车颠簸”的戏码演完了,大阿哥说:“下车。”

    九阿哥赶紧收回腿,防着再被踩。

    大阿哥先出去,接着是三阿哥,四阿哥,六阿哥,七阿哥,海棠。八阿哥赶紧把九阿哥扶着,五阿哥想训几句,看他好几次都吃了苦头,也没说他,搀扶了他一把,也下车了。

    八阿哥和九阿哥是最后下来的,两人下了车瞬间缩起了脖子。

    这盛京周围的风跟刀子一样,也太冷了吧。到了这里九阿哥才想起额娘来,立即跟五阿哥说:“也不知道额娘冷不冷?”

    宜妃姐妹俩后来学着格格们,把被子拿进马车里,全身上下捂的结结实实的,她们的宫女又赶紧给他们改了棉衣,把一床棉被拆了,里面的棉花塞进了棉衣里,才没冻出好歹来。

    宜妃自己冻的发抖的时候已经想起孩子们来了,好在九阿哥有五阿哥的厚衣服,六格格哪儿也能应付,这才罢了。

    五阿哥说了一句:“额娘这会不冷了”就没再说话。

    八阿哥出发前也准备了厚衣服,和九阿哥在寒风中缓过来后哥俩跟着兄弟们先去给太皇太后和康熙请安。

    太子要么在太皇太后的马车里陪着说话,要么陪着康熙,无论是康熙的马车还是太皇太后的马车都宽敞舒服,太子作为储君,身上的衣服轻薄保暖,这会站着风中不像是几个兄弟那样冻的缩肩塌背。

    太子笑着说:“老祖宗等你们一会了,一起进去吧。”

    帐篷早已搭了起来,太皇太后的帐篷里十分温暖,驻守盛京的宗室女眷们赶来陪着说话,大部分都是蒙古女人,聊天的时候甚至还能对唱,远远的能听到帐篷中的笑声。

    太皇太后的心情很好,越是靠近盛京越是高兴,看到皇子们进来,笑着说:“去给你们汗阿玛请安吧。”

    康熙这会面前摊着一张纸,上面是明日入城的流程。为什么到了郊区不进城反而要驻扎在冰天雪地里?为什么盛京的高级官员要先来觐见?

    一切都是为了明日的入城仪式。

    明日进城时候的安保很重要,而且盛京为了接驾早在年初都开始筹划了,各处打扫的干干净净,甚至为了接驾还把皇宫给修缮了一番,可是说该做的准备都做完了,现在要进行整个接驾的第一步。

    也就是入城仪式。

    明日除了有资格坐车的贵人,所有人都要缓缓走路进城,为了表现出气势,所有人都务必精神饱满,不能显得麻木疲惫。而且要把把太皇太后和康熙的仪仗全部摆出来,要在百姓前展现出皇家威仪。到时候官员迎接,百姓跪拜,除此之外,还要有老农拦路进献瓜果蔬菜,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歌颂康熙治下清明。

    康熙给儿子们讲明日的入城仪式,每一步要做什么,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又有什么预案,都提前给这些皇子们讲出来,大家听的都很认真,海棠也是一副认真的样子。

    这不就是务虚吗?懂,太懂了。这都是为了在老家的穷乡亲跟前表现出混的好的意思。

    关键是你们家都是皇家了,都号称富有四海了,还用表现吗?这点自信都没有吗?

    只是眼前这安排让海棠恍恍惚惚想起元朝著名套曲《高祖还乡》,就是汉高祖刘邦还乡的故事,全曲借用一个乡下人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

    在这曲子里,刘邦就是个流氓无赖。当亭长的时候嗜酒贪杯,曾经替人喂过牛耕过地铡过草蹭过小媳妇的皮儿;给人家办田地文书的时候趁机敲榨勒索;偷别人的豆子去还酒债……毫不留情地揭下了蒙在高祖脸上那层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的神秘面纱。

    回想起里面的内容,隐隐约约还记着一些词儿:“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海棠想笑,哎呀,爱新觉罗家这会人模人样,你祖宗的那点事儿这会在普通乡民看来,也就那么回事!

    说不定在跪迎的百姓里面还有人在心里说:这不就是那谁的孙子吗?你祖宗给人当过上门女婿呐,你玛法娶了姑姑不算还又娶了两个侄女儿,你老子还是那侄女生的,你们家那亲戚怎么论的?

    海棠想着忍不住低头,因为她脸上的笑实在是绷不住!

    九阿哥一直留意胖丫头,立即问:“九妹,你笑什么?”

    海棠立即眉眼弯弯的说:“棠棠在想等会吃什么,哎呀,一想到吃的,棠棠就忍不住要流口水。”

    九阿哥翻个白眼:饿死鬼啊你!

    康熙伸手撸了一下海棠的小秃瓢:“嗯,这会也该用膳了,今儿用了膳早点休息,明日一早进城,都别误了事儿。”

    第二日一早,大家早早的吃了饭,海棠以为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进城,谁知道一直等到了日上三竿整个队伍才行动。

    整个队伍庄严肃穆,皇帝的仪仗称“卤簿”,其本意是记录帝王出行时护卫、随员、仪仗、服饰等的册籍,后来代指仪仗本身。

    汉唐宋明,天子卤簿有三种,按照规格依次是大驾、法驾、小驾。其中最隆重的是大驾。到了清朝天子卤簿起初也有三种,名字的叫法不太一样。顺治皇帝规定大驾卤簿用于朝祭,行驾仪仗用于行幸皇城之内,行幸仪仗用于巡行四方。

    康熙这次是祭祀祖宗,用的就是大驾卤簿。

    这个大驾卤簿有对旗、对锣、对牌、对伞、对扇、金瓜、月斧、朝天镫这些仪器。马五对,纛二十杆,旗二十执,枪十杆,撒袋五对,大刀十口,曲柄黄伞四,直柄黄伞八,红伞二,蓝伞二,白伞二,绣龙黄扇六,金黄素扇四,绣龙红扇六,彩凤红扇四,吾杖二对,豹尾枪四根,卧瓜二对,立瓜二对。

    帝王所乘坐的车称为辂车,用六匹马来拉,这就是天子驾六的由来。但是辂车没有马来,需要移动的时候,要有二十八人来抬才能抬动,整个大驾卤簿是一千八百人的规模。

    前面需要官员做导引,车子需要官员亲自驾。

    除此之外,这庞大的仪仗里面,有一部分是要吹奏乐器的,奏的都是雅乐,缓缓而庄重。

    除了皇帝的大驾卤簿,太皇太后也有属于她的仪仗,加上随行的车辆,侍卫,宫人。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光是整个队伍进城都用了大半天的时间。

    当康熙的“辂车”入城的时候,整个盛京的百姓在官吏的带领下三呼万岁,一片片的百姓跪倒在地,车子过去百姓们站起来,踮起脚尖看着难得一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