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410-4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成为雍正妹妹之后》410-420(第11/21页)

睨之态。十四忍不住说:“盐宝还是很威风的。”

    海棠就坐下来和四阿哥商量如何拥有一个长期的进项来贴补他的亏空,那就是建立一家新的商行。建立一家新商行还有个好处就是把四阿哥那些专门给人出租铁牛的人一个差事。

    “收庄稼也就是一年两次,耕地是一年一次,不能为了这一两次的事儿专门养一群人,但是这群人还要维持着庞大的规模,毕竟他们能熟练操纵机器,到了农忙又能很快上手比再训练一次人更划算,重新训练要考虑机器的损耗和维修,这样亏的更多,所以平时行商忙时收割耕种,这模式挺好的。

    我在胶澳给这个商行留一个仓库,到时候派人去,稍微赚一点就能把损失弥补了。这是我做的计划,四哥你看看。这是贸易模式,刚开始几年未必会有大收获,不过目的是维持您手里人的规模,赚钱反而不是首选。这是贸易路线,这是贸易的货物,这里面有一些是问过汗阿玛的,顺便说一下,要分出些利益给造办处。”

    四阿哥的目的是不赔钱就行,他看了看,以他的理解是挑不出毛病的,就给了六阿哥和十四阿哥看,六阿哥在低头审阅,有看不明白的就问,十四反而跃跃欲试想在里面分杯羹,只是这会海棠和四阿哥在说话,六阿哥在问,旁边围着几个侄儿在听,他也不好大剌剌的喊出来。

    海棠在和四阿哥说:“种地是再怎么精耕细作都不能再拔高产量了。”除非有化肥,但是目前的化工产业简直是一片空白,化肥遥遥无期,就是有了化工产业也未必能造得出来,这真不是开玩笑,因为几百年后有些国家也不能大规模生产化肥。

    海棠说:“只能用商业和工业来补贴农业。这一步走出去后,只要能成功,日后就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用工业商品换粮食。到时候发展商业,最好的模式就是闲的时候让百姓去做工补贴家用,忙的时候回来种地,这样能保留耕地,又能有额外的收入贴补家用。”

    弘晖就说:“正在规划的那条山西到京城的铁路是不是就是这样?这条路修两三年,沿途的百姓就有差事可做,能赚一份钱补贴家用。”

    海棠点头,问六阿哥:“说到这条铁路,听说如今有进展了?”

    “嗯,关于黄河大桥有了进展,把黄河的泥沙和冰凌洪水都考虑进去了,就是费银子。”

    海棠很有兴趣:“哦?”

    第416章 放鱼饵

    六阿哥就给大家介绍:“目前设计的线路是从太原出发,进入河南境内,在开封的东北方向过黄河,然后进入河北。造黄河大桥目前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个就是造墩子桥,全长五十里,高十余丈。”

    四阿哥听了忍不住皱眉:“五十里?”这要花多少钱啊!怪不得说费钱呢。

    六阿哥点头:“是,这么费劲是因为黄河是悬河,是地上河,这桥随着河堤地势是一个拱形的,所以全长就很长,这是预备着将来黄河改道设计的。”

    大家都皱眉,花钱是其次,关键是黄河这条母亲河的脾气不好,最最最关键的是,开封旁边那一段河岸很危险,历史上好几次黄河决堤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历朝历代都对这里进行加固,堤坝比一座小山都壮观。

    弘晖问:“就不能从别的地方修吗?非要走开封那一段?”

    “不走就要绕个大圈子,还是要过黄河,过黄河是避免不了的,而且这圈子兜得太大别说一二百万的银子,就是五六百万都难说。”

    海棠问:“那第二个呢?不是说有两个办法吗?”

    “第二个是浮桥船,就是用铁船铺上铁轨,平时就固定在河面上,一旦有船经过或者是洪峰冰凌过来,立即拆开靠岸。看着是很方便,但是有个很难把握的地方就是水位,丰水期和枯水期船位如果和岸上的铁轨高低不一样怎么办?所以工部上下还是觉得修墩子桥的办法更好一些。”

    海棠接着问:“有可靠的工匠吗?”

    “有,现在他们正在用木头做个小桥的样子,在上面放石头试一下承重,然后再拿去给汗阿玛看。这种是用桥墩做支撑,桥墩需要用大砖且耐水耐腐蚀,需要特意烧制,要在枯水期施工,南方有类似的桥梁,也算是有成熟的经验。不过根据那些老把式们说,这桥就算是建起来了,在黄河那地方顶多用二百年,多了就不行了。”

    十四问:“为什么?”

    弘阳回答:“因为那是地上河,河水携带大量泥沙会在桥下的墩子边形成瘀堵,就算是积极清理也是累年增高,对两岸堤坝的冲刷挤压就更严重,对两岸防洪也有很大的威胁。”

    六阿哥说:“这是其中一方面,重要的是这是砖头做的,就怕砖头到时候没粘性被风化了,大火车过一趟那声音震得各处落灰,要是强行用下去,早晚必出大事儿,所以要在附近重修大桥。”

    十四点点头:“也就是说这桥二百年后必是要修的。”

    六阿哥和海棠点点头,六阿哥说:“这件事是大事,如果干成了比当年修京杭大运河也不差什么了。先前山西的富商说是捐资一百万银子,现在听说一百万不够,又说这路不仅仅是山西用,河南和河北也在用,就吆喝着让河南河北的富商也捐钱。

    河南河北的人不想捐,修这条路的目的是山西的富商想向京城运货,山西的东西多啊,比如煤铁这些东西。但是河南河北没什么东西往京中运输,就不甚积极,后来民间这些富商串联,如今三地加起来一共有一百八十万两银子了。汗阿玛的意思是要建造的。”

    海棠说:“汗阿玛说过从内帑里面拿二十万出来,补足二百万。”

    四阿哥说:“这毕竟是第一条大铁路啊!”老爷子这么要脸的人,如果在史上浓墨重彩地记一笔“康熙年间第一条跨省铁路”对老爷子来说是功绩,所以他心里是盼着这条路能修好。

    十四追问:“二百万能修好这条路吗?”

    六阿哥看着海棠,海棠说:“预算是够的,但是要看实际。实际中每天工人吃喝拉撒都要花钱,里面各级要克扣,雁过拔毛一般,十两银子放下去,有五两用在正事上都谢天谢地了。”

    这时候外面高无庸进来问:“福晋打发人来问爷,晚饭摆在哪儿?”

    四阿哥想摆在园子里,但是冬天有些冷,就说:“那边花厅里放上屏风,咱们四家简单地吃一顿吧。”

    这种场合侍妾们没资格来,两个侧福晋也只能站着侍奉。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四阿哥带着弘晖送客。

    十四阿哥磨蹭到最后问四阿哥:“您说我要是去汗阿玛跟前接下修路的差事,如何?”

    四阿哥的第一反应是不同意,他说:“盯着这事儿的人多着呢,这事儿要是办出彩了当然各方赞誉,但是要是办错了,就怕往后再接不到大差事了。我的意思是你先接点简单容易的练练手,别一上来就弄这么大的场面。”

    十四不太高兴,应了一声,拱拱手就走了。

    弘晖看着十四家的车队走远跟四阿哥说:“阿玛,十四叔不会就这么放弃的。”

    四阿哥叹口气:“他这是被宠坏了,他要是把这差事接下来,最后干活的就是我和六叔九姑妈。”

    毕竟十四的差事办砸了德妃那边把孩子们叫去只要开口,这上面的哥哥姐姐就要给他兜着。

    弘晖问:“那他能接这差事吗?皇玛法乐意吗?”

    “谁知道呢?”毕竟老爷子的心思难猜啊!

    四阿哥说:“如今这时候特殊,你二伯那边不知道怎么样,你这些叔叔们各自守着一摊子事儿,这时候谁能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