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成为雍正妹妹之后》500-510(第7/19页)
整个人瘦了一圈,带着十五十六和舒宜尔哈五个人来到康熙跟前拜倒:“儿臣回来了。”
康熙说:“起来起来,这一路辛苦了。”
九阿哥起来说:“别的倒也罢了,儿子是北方人,在南方活得特别艰难,去了之后上火很严重,脸上嘴里天天起泡起痘,关键是上火除了牙疼浑身都不舒服。不过好在没白受罪,您和妹妹交代的事儿我们办得差不多了。”
九阿哥和十阿哥负责的是公对公的谈判,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跟随舒宜尔哈考察广州的商业。下面的这些年轻人和王府阿哥们也分成了两派,有极少数是两边都参与的,比如说弘晖和弘阳等皇孙们。
因此上报的事情各有不同。
公对公的谈判很艰难,因为两边都在据理力争,两边都觉得对方是蛮夷,这里面充斥着不同程度的傲慢和偏见,数次谈着谈着打了起来,几次撕毁合约,到现在勉强算是得到了一些结果。
九阿哥说:“英夷占地广阔,然而只同意咱们在附近买卖,他们不允许咱们的东西进入欧罗巴和他们其他地方。只让咱们买,却不让咱们卖,若是想卖,要签很多合约,这合约都是坑人的。咱们也不许他们的东西进入咱们这里,吵了半年,结果就是和以前一样,买卖各凭本事,若是不服,海上再做一场。”
这等于什么都没谈成。
康熙点头:“这些洋人畏威而不怀德,以前水军不是占有优势吗?既然这样,让水军不必退一步,只管把眼巴前的好处占尽了,吃到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他看向舒宜尔哈,舒宜尔哈赶紧说:“民间的事儿儿臣已经理清楚了。”
他身后的侍女把一本册子呈上,魏珠接着打开放在了康熙跟前。
舒宜尔哈说:“儿臣一同核定了十七个行业,给每个行业中的翘楚商号派发执照,允许他们参与外贸买卖。”
除了早先的几个行业外,还添加了珐琅、鼻烟、钟表、仪器、玻璃器、金银器、毛织品等。这几个行业是极其赚钱的,鼻烟自从意大利传入明朝,发展到康熙朝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千多种鼻烟,分成了干湿两类,其中又有更精细的划分。除了云贵川等地大面积种植烟叶之外,还带动了鼻烟壶等衍生品的发展。
珐琅更不必说,和瓷器一样是很抢手的商品。至于大号的座钟,北方有造办处,南方有表匠,一南一北各自发展,北方的装饰性很强,摆在宫殿里十分精美,南方的更实用,船上用得更多,因此各种各样的大座钟卖得也很好。
至于仪表仪器,这是蒸汽机上要用的,这也属于造办处下辖工坊的拳头产品,远销世界,这玩意可以随意喊价,真的是有价无市。
可以说每个行业都牵扯了大量人员,比如丝绸,养蚕、缫丝、织布、印花这每个行业都有大量人员参与,因此只要赚钱,这个行业上的人多少都会沾些利益。
关起门来大家说了整整一天,最后散场的时候,九阿哥劝康熙:“您明年再庆贺一番吧,您不就是怕花钱吗?儿子让内务府介入,广州那边给您留一座南库。”
内务府把持着丝绸生意,因此丝绸出口除了各个环节赚钱外,最后的纯利润落入了内务府的口袋,也就是说这都是天子的零花钱,南库就是南边的内务府银库。
康熙摇头说:“朕老了,折腾不起来了。你回去吧。”
九阿哥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了。
海棠留下和康熙说话,海棠说:“他们把持着殖民地,就不会允许咱们进去做生意。若是想进殖民地市场,必然要吐出大量的利益,算到最后,大头是他们的,咱们上下挣的就是血汗钱。”说完摇摇头:“没道理咱们给他们做长工,要做就做东家,咱们地大物博,断然没有做长工的道理。”
康熙没说话,海棠也没说话。过了一会康熙说:“饭是一口一口吃的,先建造铁甲舰吧。”
海棠说:“儿臣听说英夷的议会叫嚣着也要建造铁甲舰。”
康熙没说话,看着海棠。海棠说:“咱们的铁甲舰要改良,除了给船政学堂多招生之外,就是要让火炮营继续研制火炮。日后也要把岸防火炮给换了。”换成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
康熙说:“不只要换,要在岸防火炮后面布第二道岸防火炮,专门射击海滩。”对方一旦抢滩登陆,这第二道火炮就是趁着他们立足未稳痛下杀手的。
具体如何布置要论证,这种事儿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成的。
然后康熙召见了鄂伦岱。
鄂伦岱和康熙的年龄差不多,然而康熙垂垂老矣,鄂伦岱还生龙活虎,看样子还能再祸害儿孙很多年。康熙挺妒忌他的,不过想想两个舅舅都是高寿之人,也就释然了。
康熙跟鄂伦岱说:“火器营不能闲着,班布拉心里一直嫌弃你们的火炮不中用,日后朕驾崩了,她总有一天回去水军坐镇。所以你们要赶快研制威力更大的火炮。”
鄂伦岱知道海棠一直嫌弃他们的火炮,就说:“行啊,那只能把口径再扩一点。奴才要看着人试一试,这可不是随便就能扩的。”
康熙点头。
随后他跟鄂伦岱说:“朕可能快要驾崩了。”
鄂伦岱看着他说:“您最近不是好好的吗?”
康熙说:“自己的身体好不好朕知道。现在不行了,一身病。”
鄂伦岱说:“那……您要吩咐奴才点什么?”
康熙说:“朕把遗诏带在身上,朕若是驾崩了,你来宣读遗诏。”
鄂伦岱想抽自己,这主意还是他出的,现在这差事落到了他自己身上。
然而这种事儿容不得他拒绝,鄂伦岱说:“奴才遵旨,您现在还好着呢,将来您不行了,奴才来守着您,您再考虑这事儿。”
说是考虑,实际上是让他不行了再吩咐谁来宣读遗诏。
康熙点头,因为他还没往遗照上补名字,遗诏还是个半成品。
这一日过去了之后,康熙开始分批次地召见孙子们。
先进去拜见康熙的是大阿哥家的老二弘昉和废太子家的老三弘晋、老六弘曣、老七弘晀。
康熙重点观察弘晋弘曣,废太子的几个孩子虽然跟着一起圈禁,但是年纪大了之后是被康熙安排读书的,因此这些孩子的学问都不差,甚至有些时候康熙会召见他们,这些人也在宫廷中行走,并不是大阿哥家那些孩子一样是出不了门的小可怜。
弘晋的年纪也不小了,康熙看这个孙子举止仪态都很好,言谈举止也彬彬有礼。一边的弘曣颇有股子书生气,未语先笑,此人擅长书画,康熙对他的印象很好。因此康熙对他们两个多有赞赏,就留他们在身边当差做个侍卫。
这是皇帝的亲孙子,领侍卫内大臣不会安排他们去守门站岗,是让他们随侍在皇帝身边,也不用排班轮岗,因此他们兄弟的身份比较超然。
大阿哥家的弘昉和废太子家的弘晀也各有差事,因此四个人都是欢欢喜喜出了畅春园,送他们出去的是弘阳。
弘阳和他们一起到广州又一起回来,和他们也比较熟,在门口几个人分别的时候,弘阳和弘晋说:“三哥说过前几年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了。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不就是洪福来了?”
弘晋笑着说:“承弟弟吉言,今儿得到皇玛法看重确实是洪福来了,哥哥打算现在回咸安宫给我们阿玛报喜。”
弘曣弘晀也要一起回去,弘晋就问一边的弘昉:“弘昉弟弟,你往哪里去?”
弘昉说:“弟弟也要回城给我阿玛请安报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