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成为雍正妹妹之后》520-530(第9/19页)
疼罢了,买不起的永远买不起。我知道您担心饿死人,但是这是夏天啊,这时候树上的野果子快熟了,地上的野草长得正旺,穷人在夏季饿不死。而且咱们坐庄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旦漕运衙门的大船在通州靠岸,粮食入仓的时候就是粮价落下的时候。”
雍正觉得还是有些冒险。
他带着弘阳挑水浇了一些菜苗,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想了一夜。
第二日就叫了两个弟弟来商量,老六阿哥问了一个问题:“若是有大量的银子进场呢?假如说晋商拿出大笔银子,无论粮仓卖多少他们都买,买到粮仓没一粒米了,等新粮入仓还不肯降价,咱们不可能把所有储备粮都卖掉,他们一直拉高价格怎么办?”
弘阳的解释是:“这就需要动用国库的银子跟着入场,或者是用进出口商行的银子入局。举个例子,让进出口商行参与买粮食,商人的粮食一直不降价,进出口商行就压低价格出粮,那时候百姓肯定去买便宜粮食,接下来逼着他们降价,不降价就一直屯着,都是陈粮,屯上二三年不卖就坏了,您说他们卖不卖?”
雍正和两个弟弟都在犹豫,储备粮啊!这个真的不敢轻易冒险。
然而今天外面没有开仓卖粮,粮价比昨日足足涨了一成。在他们犹豫的时候,舒宜尔哈进了园子,说起粮食价格飙升的问题。
十三阿哥就把弘阳的计划说了一遍,舒宜尔哈笑着说:“我觉得这主意好,皇兄若是不放心,妹妹给他打下手。”
雍正说:“别的事儿倒也罢了,就是粮食这是大事儿,朕不敢轻易尝试,稍不注意就是饿殍遍野。”
舒宜尔哈说:“原来是这事儿,进出口商行每年都有计划买粮食,若是不出意外,这时候今年第二批粮食到广州口岸了,在广州口岸的南仓卸船之后,靠小木船送到通州一部分,剩下的送到广西云南四川等地,若是您不放心,把南仓那边的粮食先送来应急。”
雍正说:“让朕再想想。”
次日粮食价格再次飙升,普通百姓望而兴叹。也确实有晋商和江南富商掺和进来。这里面以浙商为主力,他们那里钱庄生意兴隆,大量的银子到了粮商手上。这些民间资本的贪婪和肆无忌惮给京城的八旗老爷们上了一课,让雍正意识到不是读汉人圣贤书就能治理好天下的。
现在不仅仅是京城粮商囤积粮食,全国的粮商都参与进来,他们拿着银子在北方的地主家里进进出出,甚至有人去京城的八旗人家收购粮食,毕竟八旗兵丁都是领钱粮的,把存粮卖了下次再领就是了。
此时牵扯的地方太多,动用朝廷的拘捕手段是没什么用了,别的手段对抑制粮食价格没多少效果。
雍正经过多方询问和反复考虑之后就把舒宜尔哈叫来。
“弘阳年纪小,你带着他把这事儿给办了吧。”雍正这么说就是留了个活扣,这事儿办坏了就是舒宜尔哈背锅,办好了自然是弘阳的功劳。
雍正还不放心,问:“朕一直没过问过你们,那些钱庄的人个个狡猾如狐狸,你们手下有这样的能人吗?”
“还真有,”前几年海棠就觉得进出口商行是庞然大物,某种意义上它除了不具备发行货币的权力外,已经渐渐有了央行的职能,就大量考核筛选吸收票号钱庄行业的人。从明朝开始萌芽的钱庄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行规和专业术语,打理庞大的资金比进出口商行的管事们更专业。
这次舒宜尔哈就是从山东港口的总行调大量账房进京,就为了打赢这一仗。
同时舒宜尔哈拿到了各地大仓的粮食数据,把还在海上漂着的海外大米算上,准备拿出一半来打赢这一仗。
她除了带着弘阳还有弘时弘杲跟随,加上十阿哥家的弘暄和凑热闹的莹莹,一起参与到了这次的价格战里面。
京城的风暴远在江南的海棠已经知道了,弘晖不放心,也觉得拿粮食做赌注太危险了,但凡换个物品他都没这么纠结。
他问海棠:“您说十一姑妈这事儿能成吗?”
海棠点头:“有九成的概率。”这是既当裁判还当选手,想不赢就难,除非舒宜尔哈有什么迷之操作让人想不明白。
弘晖过了一会又小小声地问:“这事儿和八叔没关系吧?”
不是海棠看不起八哥,这事儿八阿哥真的玩不转,别说他了,他的老对头四哥都头疼。
四阿哥真的头疼,他最近努力在学钱庄里面的手段,但是每次人家开讲他都头晕,是每个字都能听明白,连在一起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他自己都感慨:怪不得那么多皇帝最后成了昏君呢,想当个明君真的好难啊!
第526章 价格战
以前康熙做皇帝的时候靠着聪敏好学记性好碾压大部分臣子。给雍正的印象就是皇帝要懂很多才能不被臣子蒙蔽,因此他觉得自己该补上这一课,在四十多岁的年纪拿出当初在尚书房学习的劲头重新学习了。
海棠在江南就打算送弘晖回京城,目的就是让他学习。
她此时回到了孤山行宫,带着弘晖在行宫里转悠。就问弘晖:“你说为什么这次粮食价格来势汹汹?”
弘晖说:“是因为今年大旱,所以民间出现了恐慌,恐慌生出流言,流言推高了粮价。”
海棠摇头:“你说的是最表面的原因,说到底是恰逢其会,制造出这场危机的是今年的摊丁入亩和追缴亏空,再远一点就是大量白银流入国内,这笔银子没处钱生钱,因此闹出了这件事。”
“愿闻其详。”
“先说白银流入,钱庄生意从前明开始,一直以来都是混业经营,钱庄有吸储和放贷的生意。吸储好理解,白银流入那些富商之手,这些人把一部分银子拿出来放到钱庄吃利息。钱庄靠什么挣钱呢?自然是放贷,可是国人对借贷很慎重,借贷的群体有两种人,做生意的人不会轻易扩大规模,一直以来都是谨慎行事,对借钱都是三思而后行。另一种是百姓,百姓借钱没几个子,就是驴打滚九出十三归这种伤天害理的印子钱,最后逼得人家家破人亡,也就是百儿八十两银子的收入。可是钱庄的吸收的储银越来越多,需要付的利息也多,但是放出的贷款却不多,这就是挣得少花得多,自然是想趁着粮家飙升捞一笔弥补他们钱庄的亏空。”
弘晖点头。
海棠接着说:“这是钱庄入场的原因,他们看上去就是为了捞钱,可是钱庄里面也有聪明人,那些掌柜们都是人精,难道看不出这里面的危机吗?有时候有命挣钱没命花钱,这事儿闹大了,朝廷追究下来,民斗不过官,你说他们怎么就这么多钱庄一起投钱呢?说到底他们的东家和股东都是江南的大地主。
他们不满这次摊丁入亩,就想推高粮食价格,到时候在朝廷焦头烂额、民间动荡的时候向你皇阿玛提条件换取取消摊丁入亩,如果朝廷不推行或者晚几年推行他们就低价抛粮,你皇阿玛若是不愿意吃这个亏,直接下手明抢,他们一把火烧了粮食,最后还是天下动荡,你说你阿玛被逼得没法子会不会捏鼻子认下?
说到底他们就是吓唬咱们,如果不顺着他们就是天下大乱。到时候成功了,他们江南的大地主有钱人岂不是如明朝末年那样又可以兴风作浪?到时候结党营私,再次用他们掌握的官员挑起党争党同伐异。
明朝灭亡他们袖手旁观,甚至是推波助澜,这群人才不会管谁做皇帝,谁和他们穿一条裤子谁就是好皇帝。”
顺着海棠的思路,弘晖说:“他们想跟皇阿玛谈判,就要有人牵线搭桥,这些人就是各地的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