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680-7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成为雍正妹妹之后》680-700(第31/35页)

在,她叽叽喳喳不停地讲话,让这烦躁的旅途变得稍微不那么难以忍受。

    百岁这时候抱着昏昏欲睡的百年说:“……什么披萨,不就是肉夹馍少了一层饼子吗?是不是百寿弟弟。”

    百寿摇头:“大哥你说错了,我姐说的就是大饼子卷菜,弟弟听山东人说大饼可以卷一切,这不就是洋人的大饼卷肉吗?”

    百岁点头:“有道理啊!”

    他说完低头摇了摇怀里的小堂弟,这是老六阿哥的长孙,因为他家没人跟着出来,雍正亲自带着,就怕没人照顾让他受委屈了。百岁问:“百年弟弟,你说呢。”

    百年迷迷糊糊睁开眼问:“到了吗?”问的时候把嘴角边的口水擦了擦。百岁说:“没有,我们说肉夹馍和大饼呢。”

    百年摸摸肚子:“大哥,让你们这么一说弟弟觉得饿了,吃点什么?”

    可是这车里没吃的啊,大队人马正在赶路也不可能为了他的小肚子让所有人停下。

    安康说:“我有办法。”

    她掀开马车的帘子,刚把脑袋伸到外面,就有太监骑马靠近了问:“大格格,您有什么吩咐?”

    安康说:“你去把我车里的干粮送来。”

    车里的百年露出抗拒的表情,“我不要吃干粮。我听说百寿哥哥的牙齿就是啃干粮啃的。”

    百寿开始换牙,听了赶紧捂住嘴。“我这不是啃干粮啃的,我这个是该换牙了。不过我姐姐的干粮吃了是真的会坏牙的。”

    安康恼怒地说:“才不是,姑姑说了,干粮是干粮,赶路的是才吃点,又不是当饭吃的。”他担心小堂弟不乐意吃,就说:“百年弟弟,别听你哥哥的,这是好吃的南疆干粮,是赶路时候才有的美食。要不是因为咱们出这一趟门儿,我姑姑才不做呢。”

    百年听了叹气:“我知道是什么了,我玛法常讲以前圣祖爷带着他们打仗的事儿,天山南北的干粮不就是馕吗?”

    这还是干巴巴很硬很硬的干粮啊。

    这时候太监在外面说:“大格格,奴才给您送来了。”

    安康半个身子悬在外面,接了盒子才缩回马车里。

    盒子外面包着布,他把布打开之后又揭开了盒子盖子。

    几个人都围上来:“这是什么?葡萄干?”

    安康说:“玛仁糖,用核桃仁、蜂蜜、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大枣这些东西做的。”

    要是海棠在,看一眼就知道是切糕。

    安康拿了一块给百年:“吃吧,可好吃了。”

    看着都好吃,百年都没接,直接张大嘴,让安康放他嘴里去。

    安康掰了一点点喂给他,把剩下的几个掰开分给百岁和百寿吃。

    百岁看着手里这一块并没有立即吃,而是皱着眉问:“会不会特别腻啊?”

    百年边吃边摇头说:“不腻,一点都不腻,好吃,我还要吃。”

    安康说:“这是干粮,你吃一点儿就行了,吃太多容易撑着,我再给你一块,你不许多吃。”

    四个人在里面一边吃一边说话,外面百岁的随从,以前的混混霍大头骑马赶来通报:“大阿哥,到曲阜了。”

    百岁掀开车窗帘往外看,看到一片田野,这和北方任何一处地方相比没什么不同,任谁都不会想到这是几千年前圣人的故乡。

    最前面车架里的雍正也在看这片天地,他坐的车是当初康熙出行用的车,非常大,像是一座移动的小房子,哪怕十多年没用过,这个车子还很坚固,重新刷漆打扫之后,各处显得崭新。

    他也在车里处理一些折子,但是因为年纪大了,在车上看了一会儿就觉得眼睛疼,人也坐不住,就想在车里面走走。

    他站在车窗处向外看,想到此行的目的地就忍不住想康熙。

    民间说满清得国不正。

    历朝历代,得国最正的两个朝代是汉和明。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草莽出身,是真的一刀一枪在风云变幻中取得了天下,而其他朝代来路都有些不正,满清在民间和读书人嘴里是窃国。

    爱新觉罗氏以前是明朝的臣子,这一点别说雍正了,康熙都认,这也是事实。康熙去明孝陵祭祀,每次对着朱元璋的陵墓行君臣之礼,祭祀的碑文也一口一个臣字自称。他这样做是在收买人心,人心都认为满清皇帝是朱明皇帝的臣子。当初多尔衮入关打的也是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只不过赶走了李自成后就没离开。这就是读书人嘴里的窃国,趁着朱明皇室虚弱窃取了国家。

    康熙为了缓和矛盾安抚读书人下了很大功夫,他以皇帝的身份特意赶来祭祀孔子,还把对孔子的祭祀规格提升了很多,明里暗里偏袒孔家,对读书人多有拉拢,也让祭孔尊孔在历朝历代达到了巅峰。这一招效果很好,到了雍正继位,他也学着康熙接着办这件事,听说孔庙被雷击赶紧调拨银子令工部修缮,比修太庙都积极。

    甚至事后不懂事儿的百岁问他:“不是说做坏事才会被天打雷劈吗?怎么圣人的庙也会被雷劈?还被劈了好几次!”

    放几百年后大家都知道雷击是自然现象,但是放在这时候,大家真的想不明白啊,是孩子才会说出口,而百姓百官不敢说出口罢了。

    雍正没法跟年幼的孙子说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说了他也不懂,只能虎着脸说:“再这么说让你老子打你屁股。”

    他回想起这件事忍不住叹口气。

    前几日在开封的时候弘历上蹿下跳他没多想,现在看到了就明白了,忍不住又叹口气。

    就如海棠不愿意催着女儿成亲一样,雍正也不会对执意进场的儿子劝阻。他心里也明白,大部分皇帝上位是要献祭手足的。他虽然没立即献祭,然而他承认他打压了老八和老三,无非是没立即要他们的命,钝刀子割肉,把他们一点点献祭给了皇位而已。

    这都是自愿的,要么为王要么为寇,进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只有两种命运,落子无悔。这些入场的儿子是生是死,他不关注,也管不了,因为他的死才是这场争斗结束的标志。他都死了,哪里还会想那么多。

    雍正再次叹气,背着手在车里走来走去。

    旁边站着的苏培盛看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小声说:“奴才把几位小主子请来陪您说话吧。”

    雍正停顿了一下:“接来干吗?叽叽喳喳闹得人不安宁,去把弘历叫来,让他陪着朕说说话。”

    苏培盛赶紧出去叫人请弘历来。

    弘历上车,整个人气宇轩昂生机勃勃地出现在车门口。

    弘历二十岁出头,青年人正是朝气蓬勃的时候。

    “皇阿玛,您传儿子来有什么吩咐?”

    雍正停顿了一下:“哦,就是问问你祭祀安排。”

    弘历捞到了安排祭祀的差事,所以他忙前忙后,和孔家人也有了联系,据说双方还相处得不错,山东本地的大儒对他交口称赞。

    此时弘历在读书人里面的地位和能力远远超过当初的老三阿哥,老三阿哥毕竟高高端着,不像是弘历这么主动。而且读书人之间派系分明,写个散文都要分出派别,更不说看不惯陈布雷的人也很多。而弘历是直接一步到位,哪怕是读书人分了很多派系,就问你们尊不尊孔夫子吧?几乎没人敢说自己不尊孔。这就是弘历和老三阿哥的区别。

    弘历已经从袖子里抽出了单子,再次跟雍正读起这次的祭祀安排。

    雍正背着手在车里踱步,一边踱步一边听,时不时问个问题,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