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40-50(第11/12页)
能被判处徒刑以上的案件,都归大理寺管辖。他的要求显然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皇帝却道:“本案牵涉内阁大学士方如希,他曾是黄尚书的弟子,大理寺卿又为黄尚书之子,尔等两人关系密切,为防包庇之事,本案不可由大理寺承办。”
皇帝继续道:“临安虽是郡主,同时身具举人功名,朕便封她为员外郎,负责贡院走水一案的查办。”
百官仍极力反对,但在皇帝压抑着声音问出“那诸卿认为谁合适?”后瞬间哑火,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愿意碰这烫手的山芋。
虽然他们推举不出合适的人选,但仍坚持不能让临安郡主成为本案主办人。
如今大理寺退居次席,刑部不行也得行。在其他百官的殷殷注视下,刑部侍郎主动上前揽下了这桩棘手的案件,皇帝再次提出要让郡主从旁辅助,大臣们见好就收,皇帝都退让一步了,他们也得给皇帝面子。
刑部侍郎更是乐得如此,到底方如希跟他并不亲厚,有临安郡主分担压力自然是好。
宫门口的死者亲属得到内官传出的消息,山呼皇恩离去,但所跪之处的地上还是留下了一地斑斑血迹。
一直逗留在女考生居所的许清元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却开始不安起来。
从入京后与临安郡主的几次接触来看,她并不单纯是一个地位尊崇,盛气凌人的宗室女子。更有自己的主见,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扮出一副皇帝宠爱下的附属品的样子,时人也常常忘了在她显贵的身份背后,同时也是京城有史以来第一位女解元。
不管主观意图如何,现在来看,临安郡主仍须牢牢地站在皇帝一方阵营中,且她自己也是女考生,皇帝又这么信任她,应当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女考生这边也没闲着,她们在许清元的建议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举动,希望能提升团体声誉,消解越传越玄乎的流言。
贡院失火案有外在苦主,他们才是这整件事情中最可怜的人,同时也是最需要一个真相的人。只有让他们的心情平复下来,才能为临安郡主查案争夺更多的时间。
但是有些对谣言内容信以为真的亡者亲属对她们持有强烈的抵抗情绪,尤其不欢迎许清元。
这件事要是没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散布谣言就怪了,许清元心中冷笑着想。
但她们不能硬上去解释,这种事解释不清的,只能采取怀柔方式,逐渐化解他们心中的疙瘩。人能装一天两天,但装不了一辈子,日子长了他们自然就会发现女考生们珍贵的品性。
大多数亡故考生的亲人都是绝望透顶的,想也知道,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举人,谁不把他视为家中的顶梁柱。未来几十年家族的希望,突然就这么一下子意外去世,家里人肯定崩溃。
不过悲伤也是可以被抚平的,时间或是金钱,都是弥补感情创伤的良药,倒不是说用钱去换亲人的命,时间可以给人勇气,但钱可以给他们慢慢走出创伤,继续生活下去的底气。
她们给不了那么多的金钱,但可以给予家属精神抚慰。
女考生向其表示自己会带着他们儿女的希望继续努力,等她们考中后会替同窗尽一部分孝道,也会时常去看同窗。逐渐的,家属们开始有了一点寄托,即便对她们的举动无动于衷,也不会再心怀恶感。
除了抚慰家属之外,许清元还想到一个快速提高名声和形象的好方法。
做公益。
对于举人来说,可以进行的公益比较多样,代写文书都是最基本的,而许清元的建议是要做就做真正能起到效果的公益,不要装样子搞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最后众人议定最终方案,由许清元挑头设立清霖书会,女举人们便是初始会员,她们将自己用不到的书籍捐赠出去,给那些寒门学子们尤其是女学生提供一些科考上的助力,并时常在居所开设小型读书会,不限来人是何身份,大家聚在一起聊些学业上的事情,也为蒙童解疑答惑。
进行完这些活动后,女考生们的声势有所上升。刑部和临安郡主那边也调查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贡院的火灾现场被打扫的一干二净,烧水处的地面全部被用清水冲洗过,仿佛有人试图掩盖一些什么似的。
官差用了好几天的功夫将贡院翻了个里朝天,最后终于在精白堂阶侧发现了一把小小的铜壶,临安郡主就在现场,她托起铜壶,打开盖子仔细闻嗅,却不妨被这刺鼻的味道呛的一皱眉。
她觉得这味道有些熟悉,仿佛是在新伞或者新家具上闻到过……
她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这里面可能装过一样东西。
桐油。
桐油是用来防腐防水的重要介质。布匹涂上后会变成油布,可以用来制作挡雨的油伞。为了防止家具被蛀虫腐蚀,木匠们也会涂上一层桐油。
最重要的是桐油具有很好的易燃性,很适合用来充当燃烧介质。
而当此物出现的那一瞬间就意味着,二月十五日晚贡院的那场大火根本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故意为之。
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一日白天, 方歌去凌舟书院找了一圈没发现许清元的身影,赶回到许府也没寻见人, 问过脱雪后才知道小姐的行踪, 她忙不迭赶过去,果然见到许清元正在一户普通样式的人家院里跟女举人们说着些什么。
“姑娘,有要紧事。”方歌走到许清元身边, 附身附耳悄悄说道。
许清元离开人群跟她走到墙根旁,方歌一手遮着嘴,小声说道:“早晨报亭收到了京兆府的一纸函告, 您看。”
许清元接过她递来的纸,先着眼浏览一遍, 提着的心稍稍放松下来。
信函的内容似乎很简单,京兆府希望借助报纸的影响力寻找一位对指纹方面具有深入了解研究的能人异士, 并在信尾提前感谢了一句各家报刊的配合。
但许清元却从中嗅出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官府是有自己的信息公开渠道的, 但他们却选择向民间机构寻求帮助,看来这件事一定很紧急且迫切。
而且“指纹”是个与刑事案件紧密相关的词语, 让她不能不联想到最近正在探查的贡院走水一案。
“姑娘, 我去其他几个报刊老板那里打听过, 他们也都收到了一样的函告。”方歌补充。
许清元点点头:“好,你回去跟其他报刊老板商量商量,大家刊登的内容和版面大小尽量都保持一致。最近还有别的事吗?”
“说起来,还真有一件事。有人找上我,想在外地开分刊呢……”方歌犹豫着说。
“是谁想做这个生意?”许清元好奇地问。
方歌的脸色瞬间变得奇怪起来, 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口:“是……杭老板。”
报亭进入正轨后,方歌转入幕后, 不再现身于人前, 因此无论是晋晴波还是杭成都没有通过她发现报亭的真正归属。
这丫头可能是想到杭成曾经说过亲事那一茬, 看起来有些遮遮掩掩的。
“这件事不着急,以后再说吧。你先把京兆府的函告一事办妥。”关于分刊的事情许清元还没来得及认真构想,况且现在也实在腾不出手来。
两天后,朝堂上。
一位邓姓男子战战兢兢地被带入庙堂之上,看着满朝文武百官和坐在龙椅上威严赫赫的皇帝,说话的声音都打着颤。想到内官田德明说的话,他更是害怕自己出现什么差池。
原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