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明初第一太子妃》40-50(第3/16页)
讲课时引经?据典,妙趣横生。
常乐惯常会提早过来,坐在角落旁听,她两也?算互为师生。
今儿个也?一样,两人?先后进?入学堂。
原本扎堆在一起说笑的姑娘们纷纷起身行?礼,“见过太子妃、燕王妃。”
常乐摆了摆手,示意她们勿须多礼。
课程即将开始,姑娘们各自回到座位,常乐径自走?向最后一排的角落。
其中永平侯谢成之女,也?是未来的晋王妃谢云,因着身份、年?龄、性子都很合适,她是宋瑜和常乐指定的,类似于后世的班长。
谢云呈上来张纸条,“老师,贵妃娘娘卧病在床,临安公主请求休假,照顾母亲。”
宋瑜与常乐遥遥对视了眼,她接过请假条,在名单里作?下个标记,道,“好的,我知道了。”
课程开始,常乐单手扶额,难得有些走?神。
史书记载,临安公主之母贵妃孙氏,是朱元璋后宫唯一的贵妃,其地位仅次于马皇后。
当年?,十八岁的孙氏以容德闻名,彼时还是吴国公的朱元璋将其纳入后院。
她在当年?就生了皇长女临安公主,也?是朱元璋后院,除马皇后外第一个生产的女人?。
其人?敏慧端丽而娴礼法,马皇后曾赞之为“古贤女也?”。
可惜红颜薄命,孙贵妃于洪武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正?是今年?,就在四个月后,病逝,朱元璋为之感?悼。
因孙贵妃仅有两女,朱元璋命马皇后的嫡幼子朱橚为其服慈母服,斩衰三年?,且皇太子朱标及诸王也?需服丧一年?。
诸子为庶母服丧,连嫡长的太子也?不例外
朱元璋创造了个前无?古人?的先例,众子为庶母期的制度由此开始。
于孙贵妃而言,或许是得了君王的爱重。
可于马皇后而言,自己还活得好好的,孩子却要给妃妾服丧!
啧,也?亏得朱元璋想得出来。
常乐会关注这事儿,是有轶闻传言,太子朱标曾以不合礼法为由,拒绝为孙贵妃服丧。
朱元璋大怒,甚至拔剑相向,朱标见之逃走?,后经?臣子劝说,又向他爹道歉并服丧。
轶闻真?假未知,朱标及其弟弟们服丧却是史书里一笔一划记载的。
但愿到时候,朱标能够保持一贯的冷静理智。
洪武七年?六月,晋王朱棡与永平侯谢成之女谢云成婚。
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贵妃孙氏卒于病榻。
朱元璋如历史记载的那般悲痛,也?如历史记载的那般,命诸子服丧。
他的哀悼,常乐自觉无?法感?同?身受。
孙贵妃卧病在床时,没?见你给请个太医,人?魂归黄泉了,你倒是来劲了。
马皇后接到丈夫的圣旨后,半点异色未露,满脸只有失去了个妹妹的悲伤。
朱标更是令人?意外,他啥话也?没?说,干干脆脆领旨照办。
常乐真?是服了这对母子,也?狠狠佩服自己当时那说来就来的眼泪,演技到位。
夫妻两相携回到春和宫,屏退左右。
常乐亲手给他沏了杯茶,“您还好吧?”
别憋着气,气坏自己,得不偿失。
朱标端起茶杯轻啜了口,嘴角笑意隐约,“或许,于你我而言是好事。”
正?捧着茶碗的常乐讶异抬眸,“好事?”
朱标点点头?,伸手把自家太子妃拉入怀里,“你我子女缘分未至,服丧一年?,理由光明?正?大。”
常乐被?他的脑回路惊呆了
朱标懒懒把脑袋埋入太子妃颈窝,他舒服地长叹了声。
常乐回过神,揉揉他蹭乱的发顶,“如果没?有孩子这事,你是不是就要跑去跟父皇理论?”
朱标歪着脑袋想了想,“那肯定是要理论一番的,爹也?太任性了,他置娘于何地?”
常乐万分赞同?,朱元璋又任性又不讲道理。
“那你现在如此痛快地接了圣旨,娘会不会”伤心失望?
这么些年?,她也?看出来了,马皇后对朱元璋压根没?有半点情情爱爱的奢望,自然也?不会有失望。
只是,朱标是她寄予厚望的儿子
朱标揽着自家太子妃倒入软塌,“娘不在意那点儿虚的,她更在意你我夫妻恩爱。”
夫妻两个依偎在软塌里,低声嘀咕,像是在说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常乐叹息了声,感?慨,“还好孙贵妃德行?皆佳”
否则,为其服丧一年?,真?真?是跌了朱标的份儿。
常乐:“那你今晚就去睡书房么?”
朱标简直大惊失色,“书房?为何?”
他满脸是“太子妃不爱我了么”的伤心之色。
常乐眨了眨眼,“不是要服丧一年?么?”
朱标夸张地大松口气,“孙贵妃最通情达理,想必不会介意你我为朱家血脉努力的。”
常乐惊讶得张大了嘴,所谓服丧,敢情就是挂个名儿?
朱元璋知道他心爱的好大儿,如此“阳奉阴违”么?
朱标亲亲傻愣愣的太子妃,“放心,要能有个大孙子,咱们父皇保准第一时间撕毁圣旨,服丧什么的,不存在的。”
常乐:“”
随机应变什么的,还是你们朱家人?玩得溜。
第43章
成婚后?的每年春节, 常乐和朱标都会一起做个新年规划。
朱标的规划,关于朝堂、关于社稷,关乎百姓, 拉出来有厚厚一叠纸。
常乐在?做规划之前,会先调出相应年份的史书,根据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提前准备解决方案。
洪武八年,七月地震,八月干旱,一直干到洪武九年四月?
十二月, 年底了,再来?一场地震?
这新的一年,是要?历劫么?
煤油灯微弱的摇曳灯火里,朱标正埋着头奋笔疾书。
他在?为国为民, 鞠躬尽瘁。
常乐无声叹息,随后?移步到他对面?的圈椅里。
朱标抬眸, 唇角微扬, “乐儿困了, 先睡,我还要?一会儿。”
常乐看他, 轻轻摇头,把?刚刚从史书里摘录的纸条递了过去。
两次地震, 九个月的干旱, 人命关天,必须早做准备。
朱标接过纸条, 随即禁不住地手抖,“这, 怎么可能??!”
战乱刚止,国朝初建,如何能?禁得起此等?天灾?!
常乐自他手心抽回纸条,扔进炭盆烧成灰烬,“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我们早做准备。”
关键是要?怎么准备,以及,他们有准备的机会么?
即使?百官奏事已向朱标,可重大事件的决策人依然是朱元璋。
况且,谁又会信?
他们又如何解释消息来?源?
尤其封建社会,天灾往往被归结为君王无德。
朱元璋怎么可能?,怎么愿意?承认自己无德!
朱标焦躁地来?回踱步,片刻后?,道,“还是得麻烦刘先生?。”
常乐讶异,“刘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