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秦皇叔》24-30(第10/11页)
当然能,感谢咸阳城第一纨绔濯郎君精准扶贫,替我养终黎。”
赵濯挑眉:“扶、贫?你贫个锤子!比我富裕多了好吗?”
终黎辛的态度也不像从前那么冷淡,他疑惑地问赵濯:“早说过,在下不会离开镐池君,你到底想要什么?”
赵濯解下腰间的佩剑,玩了一手炫酷无比的转剑,说:“知道,不用终黎兄背主。我已经练剑好几月了,许多问题搞不明白,终黎兄有空的时候,指点一二呗。我爹给我请的剑术师父,总是怕我伤着,不敢教真东西。我的护卫每次跟我比试剑法,都故意输给我,玩假摔。搞得我还以为自个儿是什么剑术天才,可以一人一剑走天下的那种,结果不带护卫,换上布衣偷偷出城,不到十里,就被一个泼皮无赖给揍趴下了。”
甘罗、吕蜴跟吕惠听了,都哈哈大笑,也不骑竹马了,把竹马玩具交给侍从拿着,围过来看赵濯转剑。
终黎辛没有笑,他想了想,认真地承诺:“好。护卫每个月有四天假,在下会在家中陪着小妹,你可以来。我会的,都教你。只是有些问题,我也在琢磨,至今还没搞清楚。”
赵濯的眉梢眼角都浮起愉悦的笑意:“可以,保证风雨无阻。还有,我能每天入宫,镐池君上早课的时候,终黎兄也不能跟着,那个时间就用来教我练剑吧。”
终黎辛先看向赵琨,赵琨微微点头,他才答应。
赵濯这位玩鹰玩马玩六博、斗鸡斗犬斗蛐蛐样样精通的少年郎一加入,几个男孩顿时有了领头的。偌大的一座相府,居然都不够他们耍的,没过多久,他们就跑到巷子里玩踏鞠1(蹴鞠)。
赵琨和甘罗抢球,一脚铲过去,用兽皮缝制的实心球飞起来,在空中划过一道抛物线,被一名高大的文士用脚给拦截住了,随即踢了回来。
午后的阳光十分灿烂,来人身形修长,笼在一层光晕中,逆光,一时间看不清他的五官。
赵琨接住了球,等来人又走近几步,是个相貌堂堂,风仪不凡,两撇小胡须修得又整齐漂亮又精神的青年,看起来大约二十七、八岁的模样。穿一袭样式简单的蓝色深衣、曲裾,像是楚国那边的款式,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手拎着灰布包袱,手背上青色的血管非常明显。应该是听说了吕不韦的“招贤令”,前来“应聘”门客的楚国士子。
相府门前,站了两排门卫,其中一个门卫瞧见青年文士,胡乱地摆一摆手,仿佛在驱赶苍蝇一般,不太客气地撵人:“今日吕相大宴宾客,没时间挑人,明日再来吧。”
青年并没有气馁,而是拿出一张拜帖,说:“劳烦通传一声,在下李斯,在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吕相会见我的。”
另一个门卫不耐烦道:“你这人怎么回事啊,吕相现在没空,听不懂吗?诸子百家,哪个不是‘什么子’?大争之世,百年战乱,吕相最不爱听儒家那一套仁、恕、诚、孝、德治、仁政的言论。”
李斯掸了掸袖袍,镇定自若地说:“哦,在下是法家的。”
两个门卫对视一眼,狐疑地问:“你不是大儒荀子的弟子?”
李斯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
赵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赵琨迈开小短腿,噔噔噔地跑过去,轻轻扯一扯李斯的衣袖:“我带你去拜见吕相。”
第30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始皇崽崽可以。
他的腰间用丝带系着螭龙纹组佩,由玉环、玉璜、玉珠等玉饰品串联而成,走起路来环佩轻鸣,还挺悦耳的。同时也表明了他的身份。
斜阳巷陌,门卫齐刷刷地行礼:“镐池君。”
那个门卫刚才还一副不耐烦的神色,此刻立即变了脸,眼睛都笑成了两条缝隙,道:“岂敢劳烦公叔琨?小的这就去为李先生通报。”
赵琨哪里肯错过挖吕不韦墙脚的机会,大咧咧地说:“不劳烦,筵席就要开了,我刚巧顺路。”
说完,他转向李斯,彬彬有礼地邀请:“李先生,请随我来。”
李斯这一路行来,不知多少次听见秦国的百姓议论镐池君赵琨,有离奇的水神传说,有亩产接近千斤的麦田,没想到鼎鼎大名的公叔琨竟然如此年少。他怔了一瞬,才不紧不慢地作揖,“见过公叔琨。”
赵濯和甘罗也凑上来,和赵琨一起行动。吕蜴跟吕惠俩兄弟一左一右地簇拥着李斯。吕惠才五岁,奶声奶气地自荐:“我来带路!”,
李斯被朝气蓬勃的少年和孩童环绕,一下子感觉心态都回到了少年时。他拱手道:“劳驾诸位小友,感激不尽。”
赵濯灿烂一笑,依然是嘴比脑子快的发言:“不用客气。都说楚乃蛮夷之地,我看你虽然是楚国人,礼仪还挺到位的。”
李斯没接话。
赵琨无语,不要搞地域歧视啊!再说了,按照时下的地域划分,中原之外,还有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在那些中原诸侯的眼中,不仅“楚乃蛮夷”,秦国也是蛮夷,虎狼之秦和戎狄差不多。秦国境内的陇西郡,就有一个地名叫——狄道。狄道县的命名原则是这样的——“县有蛮夷曰道”1。
其实秦国继承了西周故地,传承了一部分西周的文明,包括衣冠、礼仪制度、语言、文字等等。真正和中原文化迥异的是楚国。虽说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但楚人称主帅为“莫敖”,称老虎为“班”,崇拜九凤(九头鸟),还保留了上古的巫傩遗风,语言、风俗都和中原不同。
所以李斯一出现,大家从服饰就能判断他是楚人。如果是韩赵魏燕齐的士子入秦,至少不会从穿衣打扮上被人一眼瞧出籍贯。
赵濯悄悄地对赵琨说:“我是不是得罪他啦?”
赵琨小声回答:“没事,俗话说‘债多不压身’,‘虱子多了不嫌咬’,你得罪的人多了,不差这一两个。”
他像个乖巧可爱的小孩子一样朝李斯伸开双臂,天真无邪地撒娇:“李先生,我走不动啦,抱抱。”
李斯俯身将赵琨抱起来,镐池君跟他儿子差不多大,又小又软的一团,抱在臂弯中直往下坠。他来秦国,其实是冲着秦王来的。据说最初的最初,范雎也只是一名小吏,在魏国还差点被冤死,他入秦以后,平步青云,封侯拜相。对李斯来说,被吕不韦举荐给秦王,其实还不如被镐池君举荐。然而镐池君已经知道他要拜见吕不韦,再临时变卦,会给人留下一种朝秦暮楚的不靠谱的印象。
罢了,只能以后再做打算。
李斯换了一种更稳当的方法抱小孩,不经意地一瞥,发现赵琨的腰间挂着许多精致的小东西——组佩、香囊、平安符……另有一件奇怪的小玩意儿。李斯一向自诩见多识广,居然认不出那是个什么物件。
他虽然只是一名楚国小吏,但他的老师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同时也是楚国春申君的座上宾,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李斯见过不少。但这东西,他没在除了赵琨以外的任何人身上见过。
赵琨发现李斯瞅着他腰间的火镰荷包,忽然福至心灵——战国末年已经出现了简易的火镰,然而这种酷似装饰品的火镰荷包是宋朝以后才面世的。这年头,人们一般习惯使用燧石、或者阳燧(凹面铜镜)点火。阳燧是源自西周的生火黑科技——“太阳能打火机”,除了点火有些慢,特别依赖光源以外,没别的缺点。但这些东西,都不如火镰荷包中成套的取火小工具方便好用。
赵琨将火镰荷包摘下来,献宝似的递到李斯的眼前,“这个送给李先生,小袋子里面装着铜火镰、火绒和火石,打火可快了。世间独一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