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让外戚再次伟大

24-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让外戚再次伟大》24-30(第11/19页)

比,确实是难了些,但上一年着实简单,士子们也是这样议论的,我们判下来很难筛选次序,题目平庸则士子水平只会显得不分伯仲,真正的才俊又如何头角崭然呢?”

    周宁良笑着点头,倒不是这几句恭维有多熨帖,只是他想的也是如此。

    第一年上任少尹,只求四平八稳,何必选这个差事?去到六部,找个近前的职任,前程也是大好。中京府权重事多,却自有风光,他的苦心也只有自己明了。

    不过这些话确实听着受用,他来者不拒全都收下,正舒舒服服往下接着翻开,手上的动作却猛地停了。

    这一停,好像外面的风也跟着顿住,王、马二人捉摸不透新上峰的脾性,静静等待吩咐,却见周宁良倏然从椅子中蹿起,快速踱步两个来回,叫了三声:“好,好,好!”

    马副判胆子小,不敢胡乱猜测,但王副判却是有些揣度的能耐,他回忆方才阅卷,其中有一篇无论文辞还是立意都极其出挑,想来周大人是读到这篇,他当即道:“最重要是,周大人您苦心孤诣的嘉题,有人全然领会其中拳拳深意,鞭辟入里崇论宏议,卑职看过后击节赞叹啊……”

    “确实是好文章。”周宁良终于首肯了下属,挂在脸上的笑没有半点虚与委蛇,“你们知道,我出的题难在哪里么?”

    即使知道,二人也是摇头。

    毕竟要给上峰出风头的机会,只有他们下属憋话的份儿。

    周宁良即便克制这份自得,也还是难以收拢笑意:“寻常解试侧重伦常根基,易出陈词滥调,少涉制度,多言德化,因这是最好写最不易出错的,泛泛之答,不需多优秀,只要过得去判卷官的眼,平安顺利晋到省试,万事大吉。可你们说,朝廷真需要这样的人才么?我看不尽然。”

    王、马仿佛当年读书听师范讲课都没这么认真,垂立在两侧。

    “只顾眼前蝇头小利,大是大非面前,如何自持?我不觉这是朝廷当今所需之才,于是起了这个题。看似宏大,不该是解试所考,然而实际上是让真正胸有韬略的人能更上一层楼,从平庸之辈里鹤立鸡群出来。”

    周宁良原本看这些卷子,心里想的是选出来的这些水平也就一般,实在普通,说不定真是自己题出得略难,结果翻到后面,果真有惊喜静候,说辞和面子立即全占,忍不住要评判一番。

    “且看此人,正是那禽中之鹤!”

    他递卷子给王、马二位副判,两人其实都已看过,只见这别具一格的起题,就知是方才他们都盛赞不绝的那位士子,可是赞美的话要留给上峰说,二人只一味重复好卷好答,不说明堂。

    这一留白周宁良笑纳,他正想夸一夸。

    “此人必定出身寒门,见惯世间诸事,有阅历,晓义理,卓见妙论生于幽微,言文渊深起自涓滴。看他知晓百姓之疾苦与利弊,风俗与微末,全然不语空假之言,一味宏博,最终再转回押题,质朴刚健之辞却落于恰到好处之高意,令人读之心胸宽朗,似登高峰俯见云海,此子不得解元,当真无理!”

    主考发话,无人质疑,王副判忙道:“那便只等他论与诗二卷无差,就可定论了。”

    周宁良爱不释手又看了看卷,点头应允。

    ……

    只是仍在笔耕不辍第三天诗科的士子们,却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然落定。

    包括梁道玄。

    他的诗卷午后三刻就交了,并不是他不想再细细检查润色,而是他怕自己彻底晕过去后没人代交,等于白考。好在看过一遍,觉得已经切题无需再改,以免出现画蛇添足之事。

    这也是陈老学士警告过的、头一两次考科举最易犯下的过错。

    梁道玄交卷时已然头晕得厉害,不是中暑,而是饥饿导致的血糖过低。

    崔鹤雍向他提议,多带干粮,尤其是甜食糕饼,他听话照做,然而却没想,分配吃食上出了差错。因第一天考试过于艰苦,第二天一早,论考之前梁道玄睡醒头晕眼花,为尽快进入状态,他猛吃掉了一天的口粮,致使后面只能透支。

    天可怜见,他这一辈子由于只出生那会儿吃了大苦,后面锦衣玉食根本没挨过饿,到第三天吃的东西没了,只能饮水充饥,送水的卫戍看他的眼神都已经因次数频繁而产生了古怪。

    水如何顶饱?尤其还是冰冷的井水,干干涩涩,进到肚子里面,甚至能晃荡出响。

    第三日,自早饿到晚,喝再多水也于事无补,前胸早就贴在后背上,活动都抻不开。

    梁道玄在三天三场考试过度用脑之后头晕眼花,只觉得天色渐渐暗下去,也渐渐模糊起来,夕阳惨惨的红仿佛近在眼前,似乎有人细语低吟,但其实他清楚,这是因为血糖过低导致的轻微耳鸣。

    怎么还没结束?

    他想干呕,又吐不出来,嘴巴发苦的滋味实在难受。

    旁边似乎真有人哭了,不知道是觉得没有考好,还是别的缘故,一时卫戍军士又过来让人噤声,那声音也就消失了。

    终于,仿佛午时三刻等待被斩首的罪犯听见一声嘹亮的刀下留人,鸣考鼓终于敲响。

    这是最后交纳卷子的期限,对于第三天,就是即将贡院开门的冲锋号角。

    梁道玄对这份遭罪其实早有准备,他这人十分听劝,擅长听取任何意见,绝不带无端情绪。所以陈棣明和崔鹤雍的话,每一句他都记在心里,该照办的照办,该为自己量身定做稍加修改的也不含糊。

    备考这一年多,他还专门每天锻炼锻炼身体,保持优秀的体能与精神状态应对,谁知就像陈老学士那意味深长的话:“次次考,次次以为准备万全,但每次总有一两件不知哪里出了差错,倒不一定是真正学问与答卷上的。进贡院三天两夜,人命都能交待在里面,这样的地方,差错才是正常,千万别想什么万全,尽力就好……”

    他确实尽力了。

    ……

    “第三通鼓了!”

    贡院外再次人山人海。人人都能听见里面隆隆鼓声,但有人按捺不住,急着见亲人,还是大喊出来。

    第三通鼓敲过,就代表解试结束,贡院大门即将打开。

    国舅府不用出马车,因为在外面等梁道玄的马车已有三驾。

    姑母梁惜月与小姨戴华箬自不必说,崔鹤雍自己下衙后也骑马赶来,一并的还有小姨丈卫琨。

    崔函也想来,却被梁惜月制止:“长辈去接小辈,别让人笑话我们玄儿。”于是崔函只能跑去国舅府,安排打点。

    也是因这个缘故,梁惜月看见卫琨也来了,十分不悦,理由与她不让丈夫来的缘故同样。可是鉴于戴华箬在第一通鼓时就开始嘤嘤哭得她脑仁疼,她只能庆幸还好这女人的男人在这里,能够稍加安抚。

    倒是自己儿子也来,她却是颇感欣慰,兄弟二人手足情深,永远是家门的福泽。

    “不是说三通鼓就开了的么……”戴华箬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问道。

    “马上马上,里面在清场呢。”卫琨只考过解试,所以清楚流程,他心急如焚,不住垫脚,可人群前头,贡院大门依然紧闭。

    初秋燠热不堪的夕阳下,贡院门前街道唯有几棵笔直的松柏,难以遮阴,已有家中祖母外祖母等老人等得几乎昏厥了,顿时四周乱作一团。

    时间变得极慢极慢。

    终于,那扇巨大的门发出第一声吱呀,守门军士各让一步,撕下门前封条,大门朝内,缓缓打开,人群再次沸腾,陆续有人看见自门内摇晃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