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让外戚再次伟大

30-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让外戚再次伟大》30-40(第7/25页)

畿道的五十人还要更少。”

    “这也太少了。”崔鹤雍也捡自己所知畅言,“我那年入京省试,因老宅人少,恐缺东少西,于是便打算住承云楼。那里费用是贵些,难得离贡院进,且附近清净,温书静心两皆宜。我来得早,又没什么经验,结果到了才知整座楼都不接待除海西道以外的考生。因承云楼的老板便是海西道津州人士,那年海西道考生极多,恐家乡学子在外辛苦磨难,为报乡恩,他干脆只收食用,不收房钱,专款待家乡士子,一时传为美谈。只是苦了我临时找住处,还好兜里的银子不缺,没有颠簸也算顺利。”

    “如果承云楼今年也这么干,那可省了不少成本。大概自我朝科考以来,这是海西道入省试人数最少的一届。”

    梁道玄的玩笑话并无轻重,崔鹤雍却有些奇怪:“这考题难易,总是运气使然,怨不得旁人,难道就因为这事那里的士子多加怨怼?”

    “如果只是看运气,难得一次,他们也没什么好怨怼的,偏偏此次我们两处题难于登天,却有两处解试题目简而人丰。”梁道玄夸张一叹,坐进椅子当中,“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从前如此,往后皆然。”

    崔鹤雍好奇道:“是哪里?”

    梁道玄捡出面前考题里的两本最厚的单册来:“在这呢。”

    崔鹤雍翻捡一看,作为一次中第的科举种子选手,他非常清楚其中门道,仅看一眼便看得出题目难易和好坏。

    “沧北东道和沧南道的题目,确实有些过于简单,无非是些套话便可应付的题目,看不出新巧,也答不出高低,多读多背,应付过来总归能中,这要是都没点到,那往后要怎么考才行?”

    粗略一看,这两道各道入省试的人数都不下百人,大概都创了历史新高。

    “是啊,这么简单的题,有些糊弄了。不过我想的是,各地的学政官吏水平不一,很难齐整,咱们京畿道这次来了个爱宏博多彩的,也不能保证下次不是个混日子的老油条。良莠不齐,这想来也不是科举的第一次。可这次科举为何烫手,却偏偏在一个巧合上。”

    梁道玄不卖关子,苦笑摇头,翻出海西道解试文章前题目的那页,落款名目乃是海西道学事司提举闻伏都:“这位闻提举,好巧不巧,正是沧北东道沛州人士。”

    “你的意思是……有人怀疑他故意给海西道的士子出题过难而刁难?”崔鹤雍哑然失笑,“这怎么可能?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他就算做海西道学政,也是不知自己家乡学政何人出题。但凡朝廷换学政,大多在科举之年,为的是新官上任以求公允,旧学政难免在此瓜瓞绵绵有所根基,万一透漏,岂不国失栋梁?他姓闻的不过一个学政,自己都是被点去的,又如何把握两道的读书人命脉?”

    崔鹤雍从来逻辑严谨思绪了然,一句话说清根源,也能看清背后利害。

    梁道玄欣然看向表哥,虽不是赞赏的时候,但还是鼓掌捧场,然后才说话:“就是这个道理。大哥透彻。可是如若群情激奋之下,言语多伤,朝廷也不能不重视。我当时一听一过,后想觉得会有隐患,于是暗地里查访了些流言,果然在海西道士子口中多有不平,他们觉得从前沧北东道乃是天府之国,后经过威宗清君侧几战,道内各州元气大伤,后才有海西道如今独占鳌头之贵极富溢。因此两道之间不管是商贾还是学子,往往多有较量,朝廷上虽不至于结成乡党,可互有争抗也在所难免。”

    “你是担心这事演化成学举之变?”

    梁道玄的脸上少有的露出了无如之奈的苦笑:“大哥,龙椅上坐着的是我亲外甥,龙椅后面帘子里凤座上的,是我亲妹妹,我不能不为他们未雨绸缪。”

    崔鹤雍万没想到弟弟可以高屋建瓴视之远及,他竟能从几句谈话当中察觉异样,再独自收集信息,整理出完整的事件前后彻内彻外的线索,看穿其中真正的矛盾所在,如此远虑深思,当真卓然不群,即便今后身处朝廷,有如此远见卓识,也定当能勇往直前!

    “这件事梅相想必也是早已预见,他不愿意让自己得意门生沾染此事,就是不愿承担这个万一可能出现的麻烦,如同我不希望妹妹和外甥坐稳天下没几年,也遇到这样的事情一般,才如此安排。”梁道玄的叹气很是复杂,一则他是觉得梅相当真是有兼人之智的老辣,二则……

    懂得“摩厉以须”①的人,就算不是强劲对手,与之和平相处也要颇为劳心劳神。

    崔鹤雍虽然在弟弟能力上得到了鼓舞,但担忧剧增,不免担心梁道玄在其中的处境:“还好京畿道此次试题足够困难,免去小人背后嚼舌根说因你参考,人家才可以开闸放水。只是海西道与沧北东道之学事如若有人大做文章,免不了又是一场风波……”

    “我想了个办法。”梁道玄这次的笑容里,就有些胸有成竹的意味,“不一定百分百惯用,但应该能缓和一下本次科举的刀兵氛围,也算是为我兄妹二人加上小外甥缓冲缓冲了。但愿我的法子能起作用。”

    ……

    “妹妹,哥哥想问一件事,你方便讲就说,不方便的话……给个大概也行。”

    第二日,中朝仪英殿书斋内,梁道玄终于哄了小外甥老老实实去读书,这才向妹妹梁珞迦私下开口。

    “哥哥你但问无妨。”

    梁珞迦不敢说事无巨细皆告知兄长,但这两年但凡他所提及,自己皆无隐瞒,今日这样郑重,实在诡异。

    “圣上的内帑账上……还有多少银子?”

    梁道玄其实有些尴尬的。就算是表哥,他也不会巴巴地去问人家收入多少存款多少,实在太过越界,但此事若不知晓这个信息也不是很好做。

    梁珞迦听罢一愣,忽得笑了:“哥哥,你有什么用处?我不敢说顶朝里多少用度,但你但凡不是治水凿河大兴土木,先帝留下的银子是必然够用的,具体数目,大概是……”

    说罢她提笔,在纸上写了两个字。

    梁道玄眼睛都瞪大了:“这么多!”他也算富贵乡里长大,却还是震惊不已。

    “先帝并不如何奢侈,单是后宫与子嗣一项用度,便比前几位祖宗省去数十倍。内府开销最大从来都是此处,再不济便是巡游、开苑、秋狩以及赏赐宗亲,先帝都很少涉及,宗亲也只有洛王一人早年得先帝额外恩赐,于是留下了这些。”

    先帝的确是节能型帝王,十年耗能大概也就是前朝皇帝一年用度,不选秀也不可劲儿主抓妇女工作生孩子,又不好武德充沛那一套,更不喜欢游山玩水兴建宫殿,唯一爱好只有礼佛和读书,连金石文玩字画都不沾。

    思及先帝过往悲剧,梁道玄也不难理解为何他会如此。

    一声叹息只在心底,可他这样问不是为了同情先帝,他是为了解决活人迫在眉睫的眼前问题。知道妹妹和外甥私房钱多得吓人,他也就有了底气。

    “我前几日核算过一遍,今年因几道解试考题简单,入京士子人数众多不下千语。只是士子也还好,但还有年底前入京述职官吏,待选吏员同这些人的家眷,最重要的是,许多往来商贾也赶着这个时候做热闹生意……如此一来,京中必定人满为患。士子若像我,无忧食宿也就罢了,万一寒门子弟,难寻住处,不得不辛苦奔波,为此耽搁读书,再受冻饿之苦,省试前就丢了半条命……国家取士,总不能不计之深远。”

    梁道玄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话明说,只将昨日里同表哥所分析的全部事态,紧急与否虽尚未可知,然而未形之患却不能视而不见,先未雨绸缪总是有所准备。

    若是风平浪静,梁道玄自然乐于得见;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