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让外戚再次伟大

60-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让外戚再次伟大》60-70(第12/13页)

金成之这事的话题趁机套几句话。

    因离其余人较远,加之诚心感谢梁道玄,白衷行也只是压低声音,半点也不避忌:“怎么会不当回事?国子监的孩子惹事的多去了!我们禁军这边管不上,我从前几个弟兄被派到中京府做戍卫,简直烦不胜烦!国舅爷是不知道,这些人大多官宦子弟,家中不是祖父父亲就是叔伯舅公在京中做官,平常横行跋扈惯了的,还鬼精蔫坏,专做那些不够得上去公堂的坏事,之后家里人通融一句,小事化了。就那位金家小子,也算是中京府戍卫里有号的臭名声了。”

    “那孩子我看着挺灵的,就是脾气不大好,想来有些骄纵惯了,大户人家,也是寻常事。不过徐大人家风甚严,倒没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宽纵,可见将来也能好好成材。”

    梁道玄的语言水平有破崖绝角之美。

    这话却正撞上白衷行的消息范畴,他只苦笑摇头:“国舅爷心也太善了,什么孩子到您嘴里,都是好的。但其实不然。大部分京官家里的子侄可是很有主意,次次犯事的都是那些人。”

    “他们为官的长辈不管束么?”

    “大人,自己的儿子,亲近的侄子外甥,管教也是有的,但再旁一些的亲戚,可就未必能管得过来。而他们犯了事,又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不得不弹压,如此一来,岂不姑息?更别提教养品行了。”

    白衷行说完这话,再看若有所思的梁道玄,不免慨叹国舅爷简直是单纯仁柔,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岂不要被倾轧得体无完肤?能为自己仗义执言,已是其上佳品性的佐证,为报这一恩情,他也得在这路上好好回护梁国舅,不教他被那边三位官场老辣之辈所欺压。

    没过一会儿,雨势稍缓,徐照白召回众人上路。

    这不是一行人所经过的第一场雨。一直到抵达河西道内,雨几乎四五日都没有停过,在白亭驿,几日都潮闷度日的队伍终于入驻出肋道以来最大的官驿,也是自河西道西陆路入京的必经之路。

    梁道玄吃过热餐,第一件事便是提笔写家书,家书内容简单,只有四个字:

    平安,勿念。

    这种通过官驿转达的家书,大多是走个形式,言多必失,没必要啰嗦家常。

    刚封好蜡泥,转过头梁道玄就被叫去商议接下来的路途。

    徐照白住的是官驿最大一间客房,有两进,书房布置简单清雅。如若不是窗外疾风骤雨,可能坐在此处窗前静静品茗还算舒适。

    徐照白办公事甚少客套迂回,单刀直入道:“都来了。我今日要交待一件事。我们这一路遇雨实属天公不作美,但朝廷的日子不能延误,明日在河西道峪州境内,不能再耽搁,要加急赶路,如若实在雨不堪人,也不能再多次修整了。”

    这便是丑话说在前面。

    梁道玄倒没觉得有什么,白衷行更是军营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毫不在意,另外两位大理寺的官吏面色就有些难看了。

    徐照白也不看众人脸色,取出地图,在五人围拢的桌案前徐徐展开,以手轻点:“明日我们过峪州,再走一日,就能入峨州的治下桑垠县,但离县城还有很远,恐怕过夜还得半日。”

    这是官驿里的舆图,驿路清晰,地势阐明,梁道玄看了后发现一个问题,正准备开口,却被一旁的大理寺少卿潘翼先一步道:“徐大人,为何不走从此刻我们所在的峪州过沁州再入峨州这一道?”

    说完他用手点在一条现成的道路上,又道:“这条路我问过驿丞,是寻常商旅百姓官差皆走之路,因路途短,官驿多,反而会更快抵达峨州境内。”

    跟随潘少卿的是大理寺司察,姓李,名甫明,似乎自己上司的鲁直吓到了他,导致这位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略微有些呆滞,不知该怎么接话。

    其实潘翼看模样也只比梁道玄大了二三岁,微微蓄须,目的大概是让他略显圆润的面相显得有些威武,但事实上梁道玄却觉得失败了。

    一路上潘翼和徐照白相处得宜,并无言语冲突,这大概就是真诚的发问,只是发问方式过于直接,给职场新人造成了些许震撼。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潘翼早就认识徐照白,根本没有在意问话的方式。

    “梁少卿,你以为如何?”

    徐照白的话打断了梁道玄的思索,他略微沉吟后,道出了徐照白选择此路的用意:“走峪州直达峨州这条路,山路多、官驿少,委实难行,路上花费要多去半日。但是从这条路入峨州,能纵览全局。慈鹿江是自桑垠县进入峨州境,由南到北,贯穿整州三县。若依照潘少卿的路线,虽是直抵峨州府城青宕,却也绕过了桑垠,不能确认此间灾情,之后若去往,花费的时日,也不比这半日少。”

    他全然说出了徐照白的考量,非但没让潘翼为此窘迫,反倒使其笑道:“梁少卿当真洞若观火,徐大人说得没错,您果然是少骏官吏中的翘楚。”

    第70章 苍然翦翦(二)

    峪州与峨州同属河西道, 却全不同状。

    峪州东部地势平坦,南接太阿岭余脉,降水丰沛然无积涝,雨季短暂且土地肥沃, 是河西道内的鱼米膏梁之乡, 加之与天中之府京畿道有肋道相通, 不敢说是政通人和,但乡陇清晏百姓丰乐八字确实担当得起。

    于是乎,在这样的地界出现了流离失所的灾民, 与一派丰和之象便格格不入。

    御史的队伍已行至峪州西北与峨州的交界地觚关,因此处已进入鹄雁山山地,地势崎岖多变,山路通道形似礼器觚而得名。

    觚关非军治关, 寻常驻军只有峪州州府军卒, 负责日常巡查与验关等事务, 可如今, 军卒大多都备在关外,结阵设卡,不许灾民入关从峨州进入峪州地界。

    “咱们在峪州州府的时候不是已经转达过朝廷的旨意么?”大理寺少卿潘翼眉头紧蹙,在马上紧握缰绳, 不断盘桓,“周边地方,收拢灾民,暂行安置。粮草用度如果下官没记错, 早在咱们出发前就先拨运下去了,怎地这地方的官员是没来得及收到朝廷的公文,还是另有打算?”

    他加重了另有打算四个字, 说完看向徐照白,等待御史大人发话,然而徐照白却并未做任何回应,保持沉默,在马上逡巡眼前的景象。

    潘翼和自己差不多年岁,言语上不免有些急躁。但梁道玄却并不认为他所言有任何不妥,事实上,但凡见了眼前的景象,内心没有半点焦灼与不安,才会令他侧目。

    此时此刻,峨州一侧的觚关门墙下,犹如防备敌军一般,横陈数十个尖刺木栅,尖刺上均涂桐油,在雨后初晴的阳光下冷冰冰闪着浑浊的光,一看便是还没全然干透,正是这几日新制。

    而此等戒备所“抵御”的绝不是什么不法之徒,而是一群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峨州水灾灾民。

    他们聚集在关外唯一一块平坦的地面上,三五成群,每个人脸上都是惶惶之惊与困惫难当。

    看样子,大多是一家或一村聚在一处,将妇女孩儿聚拢在中心,叹息声偶尔传来,还有孩子尖锐的哭声骤然出现,又缓慢消失。老人用颤抖枯槁的手去抚摸孩童泥泞焦黄的头发,安慰不能安慰的饥饿。青壮们则时不时朝关口聚拢,以浓重乡音反复哀求和探问,得来的只有守关州军的暴喝威胁。

    大家散去,再又聚集,一遍遍,直到有人发现了梁道玄一行人。

    一个老者凑过来,扶住最前的、潘翼的马头,说了几句带哭腔的话,但他口音太重,潘翼是土生土长京畿道人士,全然不懂,跳下马来问道:“老人家,你说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