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狗洞谋士

60-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狗洞谋士》60-70(第5/12页)

齐侯蹙眉:“这个邹子,还真是?麻烦。叔父别生气了。”

    齐侯又对田向道?:“相邦来?得正好。你?与这些人熟,为人又最?是?中正,众人信服,就?代寡人去见见这老叟,接了他的上书,把他劝回去吧。”

    田向道?:“向出去,接了邹子上书,把他糊弄回去,是?能办到的。只?是?——说出去,众贤者士人联名上书呈于宫门?,君上避而不见,众人被驱赶殴打,君上在列国士人中的名声怕是?就?彻底坏了。”

    齐侯面色不好起来?。他负着手在殿内走?了几步,经过田原身边时,不免埋怨:“叔父也确实脾气太急了些,你?让人打他们做什?么……”

    田原想说什?么,到底压了下?来?,面色却越发阴沉了。

    又思索了片刻,齐侯道?:“罢了,寡人亲自去看?看?。那个邹子,不见到寡人怕是?不罢休。” 又嘱咐田原,“叔父在宫中歇一会儿再走?吧。”

    田向对田原行礼,随齐侯一起出去。

    等齐侯和田向到了宫门?,外面的人比先前更多?了,有听?了消息来?声援邹子的士人,还有说不上是?声援还是?看?热闹的几国使节。

    齐侯带着些歉意,对邹子行礼:“先生为齐国、为寡人操劳,反让先生受了委屈,此寡人之过也。”

    邹子昂然道?:“老夫更多?是?为了心中道?义。被人驱赶推搡两下?,倒也不算委屈。”

    齐侯有些尴尬地抿抿嘴。

    邹子将手中帛书交给两个弟子,让他们展开:“此为临淄诸士人之联名上书,请君善观之。”

    那几乎算是?檄文、签满了士人名字的帛书便这样展现在了齐侯、田向及诸人面前。

    看?着那上面几乎指着鼻子骂齐国不仁不义的文字,齐侯面色几变,到底压制了下?来?,勉强笑道?:“诸位大贤的意思,寡人已经尽知了。诸位对齐国,对寡人,对上卿,却误会太深。”

    齐侯道?:“齐鲁既是?邻国,又是?友邦,两国君臣互访,公室通婚,是?常有的。前些时日,鲁君薨逝,寡人甚哀。又听?说鲁国众公子不顾父丧,公然椁前夺位,何?其不孝不悌!寡人既然知道?了,怎能不帮着鲁国拨乱而反正?

    “鲁国既乱,只?一二使节去自然是?不行的,故而寡人令郑牖带大军前往。这不过是?为了平乱,并无旁的心思。等鲁国乱平,鲁国新君得立,两国盟誓再申友邻之好,诸位大贤便知道?了。”

    邹子大儒,大约想不到齐侯会这般不要脸,明晃晃把黑说成白的——鲁国弱小,又逢国丧内乱,齐国本来?便势大,鲁国怎么敌得过齐国?到时候齐国胜了,不但侵吞鲁国土地城池,甚至操纵鲁国国君人选,齐人立的鲁国新君肯定会与齐盟誓“再申友邻之好”。齐侯竟然拿这当齐国伐鲁是?“义”举的理由!

    邹子一时气结语塞。

    不远处俞嬴笑道?:“既然君上这么笃定等‘鲁国新君得立’,会‘两国盟誓再申友邻之好’,那咱们等着便是?了。这‘义’与‘不义’,既看?齐国怎么做,也看?鲁人受不受。便如?从前燕惠公时,我国发生内乱,惠公出奔,齐国晋国帮我国平乱,送惠公回国,燕感?激齐国晋国,与两国再申友邻之好,这便是?‘义’。”

    俞嬴话音一转:“若鲁国新君不认齐国是?去帮忙平叛的,不与齐国盟誓——齐国此次兴兵,怕是?就?不那么名正言顺了。若是?那样,还望君上对这上书中说的‘元凶’,能秉公直断才好。”

    齐侯看?俞嬴:“善!”

    齐侯又看?邹子:“先生以为呢?”

    邹子懂俞嬴的意思,若鲁国胜了,新君自然不会跟齐国盟什?么誓,只?是?鲁国对齐国……

    邹子叹息,点头。用胜败定‘义’与‘不义’,这还是?邹子一生中的头一回。邹子在内心感?慨,大约自己是?真的不合时宜了。

    全程,田向在齐侯身后都神色淡淡的,没有说话。

    令翊也只?静静站在俞嬴身旁,只?看?站的位置,便知道?他们是?一起的。

    众人从宫门?前散去。

    第65章 泮宫内辩诘

    不?过旬月,传来?消息,齐军前锋被伏击,小败于鲁。鲁国新君立。鲁侯奋·命鲁军集于鲁南,抗击齐军。又魏国出兵,借道于宋,已至鲁国梁父。

    知道伐鲁之事已是难以成功,齐侯无奈,只得令齐军撤退。

    与齐军战败的消息同时到临淄的,还有墨家矩子田襄子。

    齐国伐鲁,有墨家弟子助鲁守城,并传讯于在秦国的矩子田襄子。田襄子奔临淄,本?是?来?劝说齐侯罢兵的。但因鲁国早有准备,又有魏人相助,齐师败退,田襄子也就不?用去劝齐侯了。

    田襄子之“田”跟齐国田氏没什么关系,他是?宋人。几年前,墨家前任矩子孟胜和一百八十义士为楚国阳城君守城而死,田襄子继任为矩子。

    这位矩子四十余岁,身材高大?,面容坚毅,如大?多墨者一样,穿着粗陋短褐,腰间挂着一柄长剑。他继任时间不?长,墨家人又总是?来?如影、去如风的,许多人都没见?过这位矩子。他在泮宫出现,颇引起些轰动来?。

    今日正是?泮宫中?诸家辩诘的日子。

    因有多家贤者在,人格外多,院子中?几乎插脚不?下。诸人却还是?为矩子和墨家弟子们让出一块地方来?。

    鲁人抗齐,齐师战败撤退,之前邹子与齐侯在齐宫门前理论的“义”与“不?义”,已不?言自明,但?并没见?齐侯对田原这个“元凶”有什么惩处。那些在上书上签了名字,特别是?跟随邹子去宫门前的士人们不?免议论纷纷,故而今日辩诘就与“攻伐”有关。

    儒家以邹子为首,主张的是?看攻伐符不?符合仁义之道。如先?前山戎侵扰燕国,齐桓公为燕国伐山戎、征孤竹,便符合仁义之道,是?义战。如十几年前魏国伐楚,占大?梁、取襄陵,如几年前赵国伐卫,如齐国去年伐燕,今年伐鲁,都是?为了攻城略地,是?不?义之战。

    墨家田襄子道:“听说这次齐国伐鲁便是?以‘伐不?孝不?悌’这样的‘仁义之道’为名。如果这次齐军攻打进了鲁国都城曲阜,平定了鲁国诸公子之乱,助鲁国立了新君,未取鲁国一城一邑,那么齐国此?次伐鲁在邹子看来?,是?否就是?‘义战’?

    “可是?这‘义战’与‘不?义之战’,齐军都是?一样地破坏鲁国城池,杀死无辜鲁人,让鲁国破败不?堪,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先?生所谓‘仁义之道’,不?过虚浮之名耳。

    “凡是?攻伐,便无义与不?义之说。故而我墨家说‘非攻’,只有守国守城之战方为义战。”

    邹子道:“不?然。昔者,‘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去民之灾,得民之心,即为仁义。齐国伐鲁,若鲁人悦,箪食壶浆以迎齐师,便为仁义之战;若如当下,鲁人不?悦,抗齐师于边邑,便非仁义之战。”1

    两位大?贤就义与不?义、攻与非攻辩诘起来?,各有各的侧重,各有各的道理。

    崇信黄老的陶子行则秉持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认为穷兵黩武只会带来?灾祸,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2

    有一个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笑起来?:“诸子谈论仁、义、道,说得着实好?,可却不?曾睁开眼看看这几百年来?的天下大?势。当年周王分封八百诸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