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190-2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190-200(第26/34页)

硫磺硝石和一船农肥呢。

    至于他的动静会不会弄得太大,他相信安定公主在做出让他回返中原决定的时候,就应该对此有过考量了。

    执掌封禅先导队伍、督办开路——这份责任很特殊,也应当会有一些他们远在辽东不知道的主动权。

    不过他将这话说得坦荡,卢照邻却不敢真的如他所说完全放下心来。

    大概是跟随安定公主经历了诸多事情的本能,和亲眼见到过刘神威的炸炉天赋,让他一听到两“船”这样的数量,就觉眼前一黑。

    他甚至觉得,公主留下的剩下几个任务都没那么麻烦了。

    “其实我也不用这么担心的,”卢照邻一边将信使送了出去,一边安慰自己,“刘博士怎么说也是孙神医的弟子,早年间他也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应该不会惹出什么麻烦事来。”

    “你在说什么呢?”王勃朝着卢照邻问。

    “啊……没事,我在说,不知道刘长史收到自己学生的信会是什么想法。”

    李清月给泊汋这边留守的众人都各自安排了任务,没道理会让刘仁轨那边能有空闲的机会。

    除却今年例行的政务委托,发展当地的驻兵数量与农事民生,还有那新增的信鸽豢养之外,还需劳烦刘仁轨再去当一回出使新罗的使者,将金法敏给邀请前往泰山,一并参与到封禅当中来。

    王勃扯了扯嘴角:“那你还不如想想,新罗王是什么想法。”

    刘仁轨当年火烧海船之时的战绩,王勃也有所耳闻,他成为熊津大都督府长史,代替安定公主管辖百济故地的种种表现,王勃身在泊汋也多有听闻,想来这等人物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接连升迁而失态,反而该当为自己能教出此等人物而觉自豪。

    相比之下,新罗王就真是有点惨了。

    希望他在启程上路之前,能将自己的情绪给收拾完毕吧。

    “行了,不想他们了,说说我将你留到最后来说的这件事吧。”卢照邻收回了朝着远处望去的目光,转到了王勃的身上。

    见他面上的认真之色一览无余,王勃忙道:“你说吧。”

    “公主说,此次封禅持续时间不短,若是我们人都走了,不利于当地百姓的教化,所以想让杨令明留在此地,继续负责此地的文教,也继续教授姚元崇与祚荣和县中官吏。”

    毕竟他才因为“避祸”跟着澄心往广州走了一趟,现在也正是时候,沉浸下来将他的游历收获做出一番整理。

    “至于我们两人,到五月里必须前往泰山,若是时间周转得开的话,最好能早一点与她会合。”

    卢照邻向来心思阔达,在转述李清月于信中提及的话时也不例外。

    “公主的意思是,你当年那篇《顺天门班师颂》深得陛下喜爱,这两年间的文辞还愈发老练了,在歌功颂德的大场面上,怕是少有人能与你相比,正该在此时一展身手。”

    李清月的这个评价,还真不算是在瞎说。

    以被谋反处死的上官仪为例,他的诗文风格虽然一改南朝浮夸雕琢之风,但仍因长年往来于宫廷,少了慷慨雄浑之气,虽有婉转工整的妙处,却也正被拘泥在了其中。

    大抵是因李治此前对于上官仪的器重提拔,让其身边聚集了一批文人墨客,均以他为首,便将这等诗文风格扩散了出去。

    可若要用来歌颂泰山封禅,此等风格绝不适配!

    反倒是出身北地的卢照邻,以及骈文落笔如有天助的王勃,尤其适合此等场合。

    特别是后者。

    他若来写,必定既能满足李治对于封禅泰山盛事的吹捧夸耀,又能为此等大场面更增一份荡气回肠的气势。

    安定公主如此厚望,怎能不令年仅十五岁的王勃感到莫大的压力。

    反倒是杨炯先安慰了他一句:“放轻松点,我猜安定公主选你前去还有个原因。”

    王勃奇道:“什么原因?”

    杨炯回他:“你是知道的,我这个人吧,只擅长于五言律诗,又因为早年间应付神童科还有些背诵经文的匠气,近来先往辽东后往广州,多见世面,体察风物,才有所改变,但仍不足以用五言来写尽封禅之鼎盛。你不一样——”

    “你字多。”

    王勃:“……”

    喂!这话听起来完全不像是一句夸赞好不好。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安定公主平日里的作风,让人觉得杨炯所提出的这种猜测还真有其可能性,又或者是这句插科打诨让人笑了一阵,王勃倒觉得,想到要为封禅提笔作诗,他心中的紧张情绪终于纾解了不少。

    无论是因为字多还是风格适配,安定公主既然选择了他,他便绝不能让对方失望!

    再看他的那些同僚们,又有哪一个不是因安定公主的这份信投落在泊汋地界上,进入了整装备战的状态。

    当王勃漫步于鸭绿江畔,举目朝着开始修建船坞的江流入海口看去的时候,便清楚地感觉到了这等奋进的步调。

    要知道,辽东可还没有入春啊。

    距离这里的春日,明明还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倒是那头的长安城里,已有冬日消退,气温回暖的状态了。

    在秦岭封山季节过去后,蜀中的大部分兵马便已陆续折返,但还有部分因天子封禅开道缺人的缘故,留在了李清月的麾下,随同她一并前往了河东道。

    右武卫大将军所统辖的以凤亭为首的折冲府不在关中,而在河东,作为关中到洛阳一带的北部驻军,如今既是为封禅开道,便正好先由绛州调入洛阳,以备天子圣驾启程之后自洛阳开道。

    在洛州长史贾敦实的协助之下,李清月将郑州、汴州、曹州、兖州的四州刺史也给请到了洛阳,商定在六月之前完成对官道的修缮和对仪仗的筹备。

    说起来这个工作量倒是没有那么大,早在显庆年间,陛下就曾经在许州、郑州的郊野进行讲武校阅之事,换句话说,从洛阳往郑州的官道规制足以迎接天子仪仗出行,那么剩下的也就只有三州了。

    经由济水,中转于菏泽,而后顺着荷水而走,便能抵达兖州地界。

    因沿河官道便于取水休憩,基本不需再多征发劳工,所以真正需要在这几个月间投入人力的,几乎都在兖州地界。

    好在有河东、河南道的府兵投入此地,将金乡到泰山的三百里路程逐一查验完毕。

    只是三百里的话,在六月之前来得及完成。

    更不用说,刘神威已带着他的两船原料,在二月里抵达了兖州。

    但在三月初,李清月又因为一封急信,启程匆匆赶回长安。

    三月的长安已到绿柳生发,春花盛开的时候,尤其是长安城南的曲江一带,今年虽因封禅杂事繁多取消了科举应试,便并无曲江宴于此地举办,但曲江池边早已聚集了不少赏春游人。

    李清月却无暇欣赏这长安东南隅的美景,在自官道匆匆折返后,便直奔蓬莱宫而去。

    因为,皇后的预产期快到了。

    孙思邈在妇科上的造诣,足以让他将这个时间计算得格外精准。

    几乎就是在李清月回长安的两日之后,怀胎九月有余的皇后便已到了生产之时。

    ……

    “你能不能别在我面前这么转来转去的,转得我头都要晕了。”李清月看着面前一刻也坐不住的李旭轮无奈开口。

    但她听着含凉殿内的动静,又何尝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