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190-200(第7/34页)
能更快被派上用场。”
李清月打开了匣子,就见里面除了放着除湿的干燥之物,就是稻米的种子。
但比起饱满异常、经由二百多天才结成的辽东新米,这份稻种要明显纤细得多。在见过了辽东那等环境长成的新米之后,这份稻种甚至能算得上是干瘪了。
不过能被澄心送到她的面前,也没差到这个地步,最多就是看起来……
“它是不是长得有点着急了?”
李清月的这个形容让澄心抿了抿唇,努力不要直接笑出来,“公主的这个说法可能也没错,因为它从种下去到收获仅需要五十多天,不足两个月。”
“它原本是种在唐林州以及其更南边的地方,因南蛮交战的缘故传入了嶲州,用于快速积攒军粮争夺地盘。又因嶲州商人经由交州方向出海,想将蜀中的蜀锦售卖往广州,将此粮种也给一并带了过去。”
“但因其口感不佳,香气欠缺,并没受到太大的欢迎。可我问过那南蛮商人,他说此种稻米不必择地生长,就算遇上旱年也能照旧长成,一年两熟,若要熬过饥荒倒是绝佳之物……”
“等等,”李清月听到这里,忽然抬手打断了澄心的话,“你刚才说,哪里的东西?”
澄心:“唐林州,岭南道最南边的唐林州。”
李清月目光一凛。
唐林州这个名字,对于中原人来说听起来有些陌生,可对李清月来说倒是还好,因为在今年各地送来的战报中,除了她与苏定方这两路的胜利之外,还有一路边地战事的战功。
安南境内的智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生獠昆明、北楼等七千余落,将其安顿在了唐林州境内。①
而唐林州比起褚遂良被贬病逝的爰州还要往南,同样属于后世的越南境内。
越南……若是李清月不曾记错的话,越南有一种稻米在唐末于东南沿海传播开来,又在北宋被大规模推广,同样如澄心所说,成长周期短,耐旱,不挑生长的地方,叫做——
占城稻!
可距离此种稻米被正式推广开来还有几百年的时间,李清月无法确定在她面前的这一种与后世的占城稻还有多大的区别,她只隐约记得,占城稻的问世与推广其实并未根本性地解决百姓的饥饿问题,但在旱灾之年,若能多一条解决措施总是有必要的。
现如今关中能在粮食库存上维系运作,是因江淮并未面临过多旱灾,又有黄河水道中转站的建立,将河洛以东之地的粮食源源不绝地送入关中。
可如果,江淮大旱呢?
当阿娘已将目光放至天下,选择将唐璿从梁州调度往宣州任职的时候,她也该当随同阿娘的举动一般,不再只将目光停留在关中、西域、辽东、蜀中等地,而是扩散到更远的地方。
这份粮种的意义,很可能至关重要。
在想到这里的时候,澄心敏锐地察觉到,公主按住这只盒子的手比起方才更用力了一点。
李清月沉默了一会儿,方才开口说道:“等到休璟要往宣州上任的时候,我会让他将此物带去当地尝试种植。稻米与吉贝不同,起码也得能种植于长江流域,才有推广的必要。”
唐璿恐怕做梦也没想到,他才能结束在梁州的种地生涯,换了宣州这等矿产大州赴任,还得再多一份种地的任务。
但怎么说呢,一回生二回熟嘛。
一个不会种田的官员,肯定不是一个好官!
她又忽然仰头,朝着澄心露出了一个笑容,“不论此物能否在宣州长成,我都先记你一功!你这次广州之行,干得当真漂亮!”
“对了,还有别的吗?”李清月很是贪心地继续发问。
澄心答道:“有,广州作为贸易口岸,与拂菻国有贸易往来,因有那名崖州商人的担保,我见到了一名自拂菻国而来的商人。”
拂菻国……
李清月努力在记忆中翻找了一番,确认这是东罗马帝国在此时的称呼。“你继续说。”
“拂菻国商人寻常经营的商品有两种,一种是蜜香纸,一种是火布,前者是因香料好卖才大批经营的,但我猜公主对其兴趣应该不大,倒是那火布,能遇火不燃,对辽东的冶铁行业或许能有些作用……”
……
在澄心带来的种种新奇且卓有用处的广州货物面前,本该是今日话题的册命典礼,早已被李清月给抛到了脑后。
反倒是同在宫中,作为给出册印一方的大唐天子,还在思量着此事的后续影响。
想到皇后建议他对安定给出官职重赏之时的说法,以及对各方小国遣派使者来贺的前景构想,李治揉了揉额角,忽然朝着武媚娘开口问道:“媚娘,你觉得,朕能于明年泰山封禅吗?”
他的父亲文治武功堪称帝王典范,却因隋末战乱未曾恢复,魏征劝谏,考究封禅礼仪,彗星之变以及河北水灾等等事情一拖再拖,竟是未能在他的有生之年达成这个夙愿。
而李治,又何尝不想效仿昔年秦皇汉武所为,封禅于泰山呢?
他父亲生前没能达成的灭国高丽已在他在位期间做到了,蠢蠢欲动的西域诸国与吐蕃也都已被先后击退,吐谷浑也暂时落到了大唐公主的掌控之下。正是这些战绩,将一度高速扩张的大唐出现的边境不安给渐渐镇压了下去。
显庆、龙朔年间几乎少有旱灾发生,奏报到中央的大灾只有宣州山水暴涨、括州海水泛滥,饶州州城大火,沧州冰雹大雪,凭借着大唐中央的财力足以将其抚恤纾解,更是将蓬莱宫重新修缮成功,成为了大唐新的政治中心。
朝廷之上反对于他的势力也早已被一个个拔除,让他的这条帝王之路越发通达。
这难道不是封禅的最好时间吗?
李治也怕。
他怕若是再不趁此时候行封禅之举,他的病症日益加剧,便极有可能拖延到他缠绵病榻不能起身之时,再无此等机会了!
他父亲的五议封禅未成,俨然给了李治一个教训——
想要做的事情就必须要尽快去做,否则,只有可能让自己后悔!
像是唯恐身边之人并未听清他的诉求,他又将其重复了一遍:“我是说,等到明年你腹中孩儿已然出生后,我等同往泰山封禅如何?”
第193章
封禅?
武媚娘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李治的表现, 便留意到,他何止是以两次强调的方式,将自己这份意图展现在了她的面前, 也在问出这话的时候将手攥紧在了身侧,将他的执拗显露在此。
夫妻多年,加上这多年间的大事起伏, 足以让武媚娘判断出,当李治问出这话的时候, 比起听取建议,他想要的可能还是支持。
他是真的很想去封禅!
但……她也确实没有驳斥他的必要。
陛下的身体不佳, 就算在明年能大有病体缓和之相, 也注定了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大包大揽,也就意味着,倘若她能在生下腹中这个孩子后不久就尽快恢复过来, 这封禅之事,势必还是由她过问居多。
就算她不行, 阿菟方因吐蕃战事得到了那个上柱国的位置,在这朝堂之上也算有了话语权, 在并未出征在外的时候凭借着协助办理封禅之事攥取名望,也绝不会有人有所非议。
而这封禅之事,既然作为帝王威仪之冠,对她这个已然临朝称制的皇后来说,又何尝不是向天下人告知地位的举动!
毕竟, 这出封禅若当真能成, 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