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00-2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200-210(第26/32页)

到过宰相的位置上,根本无惧于因此遭到问责丢官,可安定给出的这把剑,却显然是要为他彻底打消这个后顾之忧。

    不必刘仁轨担心其中的麻烦,就由她来担这个责任!

    面前这个正当风华的少年人眉目之间一片果决之色,分明不将这等制度改革之中所需要面对的质疑视为麻烦。

    甚至,作为皇室公主,对她而言最为稳妥的办法,本就是遵循前例,将权力牢牢地把控在中央。

    这份先以灾情为重的态度,让人很难不觉得,她所说的“为黎民”绝非一句虚言。

    刘仁轨的面色和缓了许多:“你另一半为自己的理由又是什么?”

    听到他没对先前的解释提出质疑,而是直接将这个希望得到进一步解释的问题问了出来,李清月对于说服刘仁轨接剑已越发有了底气,就连语气也轻快了不少。

    虽然,这句被她说出的话并不会让人觉得有多轻松:“我怕我今日不将此剑交给老师,让您试试以管辖军队的方式抢险救灾,往后就没这个机会了。”

    刘仁轨惊问:“你这话又是怎么说的?”

    李清月叹气:“我阿耶有想要将我手中军权瓜分出去的想法,虽然被英国公临死前劝住了,但恐怕两三年内还有旧事重提的可能。太子年已十九,再有一年就能行冠礼,届时太子东宫势力必然再增。您应该是知道的,早年间我与太子的关系尚可,但打从我战胜吐蕃凯旋,由天皇天后亲自出城相迎后,他跟我之间就生疏了,难保不会趁此机会举荐将领取代我的位置。”

    刘仁轨几乎是想都不想地回:“可谁能取代得了你的位置?何况陛下也……”

    有李唐前任帝王的先例在,陛下应当也不会让太子掌兵到这个地步。除非陛下的风疾发作已到了彻底无可转圜的地步,做好了在一两年内就让太子接位的打算。

    “我阿耶是怎么想的不要紧,太子有没有这个机会让举荐之人上位也不重要,要紧的是我能否还能保住这个对阵外敌的主动权。”

    “老师,赞悉若把持吐蕃内政七年了!只怕是到他们卷土重来的时候了,我如何能在这个时候失权!”

    李清月目光如电,凛然开口:“就算不为边境要务,只为我自己,我也不想做个相夫教子的公主!”

    这句比起委屈更像是给出定论的话,让刘仁轨不由恍惚想起了当年在大雁塔上俯瞰长安时候的师徒对话。

    彼时的安定公主告诉他,她只是因太子仁善,才想要做个掌握实权的从旁规劝之人,但在今日的话中,这个目标好像已经出现了一点偏移。

    然而无论是当年就在瞎扯的安定公主本人,还是今日骤然听闻这样一番话的刘仁轨,都并未觉得,这样的偏移是不应当的。

    马车之内只有师徒二人,李清月咬紧牙关的一番陈词,清楚地传入了刘仁轨的耳中,“今日虽是我赠老师宝剑,实则却是我想请老师为我作剑,博出一个民心拥趸的美名来,阻止有人想将我从现在这个位置上拽下去。”

    “但……”她顿了顿,说道,“老师今日已不是我这位熊津大都督的属官,做与不做,我都不会怪您。”

    她重新将那把先前解下的剑递到了刘仁轨的面前,“请您——做个决定吧。”

    这真是一句分量好重的话。

    刘仁轨觉得自己也很难形容,在听到有人希望安定退居幕后的那一刻,他心中生出的勃然怒火到底是因为公心还是私心。

    这把就在他面前不远处的剑,乃是安定在数年前出征西域后天子所赠,因彼时吐火罗重获与大唐之间的驻兵联络,派遣使者前往大唐朝见,送来的礼物中有一枚最是绚烂的红宝石,故而被镶嵌在了剑柄之上。

    即便是在马车暗室之内,其上的血色流光也依然灼目生光。

    当刘仁轨伸手将剑接过的时候,只觉宝石所在之处有种热意烧灼着掌心,仿佛仍在叩问,当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是否也意味着,他与陛下之间已出现了意见相左之处,在选择帮助安定公主进一步站稳于朝堂的时候,也是与“纯臣”二字有所悖逆。

    可安定的这一番话,就如同她彼时提出了要将金矿据为己有一般,让人很难说出什么驳斥她的话。

    当这架马车重新朝东启程的时候,登车坐定的狄仁杰便看到,右相望着这把长剑仍有几分恍神,仿佛还在面临着一番内心的抉择。

    直到当他们打开车窗时已不见安定公主的身影,诸多难以形容的不平静才慢慢从刘仁轨的脸上消退了下去,变成了方才还在指点后辈时候的样子。

    狄仁杰下意识地觉得,刘仁轨做出的这个决定,可能会产生相当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只是对方今的他来说,最要紧的不是向右相问明白这其中的情况,而是多听多看多学,以及……做好这个巡抚赈给使应尽的责任。

    反正,从刘仁轨随后将剑收起,又将文书放在台面上的举动看,他是已经将问题想通了。

    而另一头的李清月也仅仅是在原地目送着老师的马车走出了一段,便并未让自己因这份并不寻常的举动纠结多久,已拨马朝着长安城中回返。

    为公为私的理由她都已告诉了刘仁轨,这也正是阿娘在听闻了李治的决定后给她提出的建议。

    以刘仁轨的脾气,他既已将剑接了下来,便势必不会让她失望。

    她眼下还有些其他的事情要处理呢。

    何止是刘仁轨要参与进救灾之中,她也得行动起来了。总不能在这天灾当头的时候,她提供的只是一把代表身份的长剑吧——

    长安城中的四海行会便在半个时辰后迎来了此地的所属者。

    自安定公主抵达中心小楼的消息传遍行会,大约是因此地的年轻姑娘不少,又因地处宫外,并无这样多的规矩,手头事情并不太忙的,便都各自将事放了下来,朝着那头张望。

    同在此地的颜真定就被韦淳给拽到了窗口。

    “你也不必如此激动吧?拿出点为人师表的样子行不行。”颜真定朝着后头那批才因天灾缘故被收容到此地的学生看去,见她们并未因两位教课老师的表现而有何异样的表现,微微松了口气。

    更应当庆幸,安定公主为自己留的办公之所距离文教楼并不太远,让她不必被拉得跑过半座行会。——这种事情,韦淳必定干得出来。

    “你不懂我的执念。”韦淳答道。

    自当年安定公主说她不必告知家世,只需告知姓名开始,她就很想重新在公主面前做个自我介绍,以另一种方式让公主认识她,而不只是个捡风筝的小姑娘。

    “哎,你看,是她!”她忽然抬高了音调惊呼出声。

    颜真定循着她伸手指去的方向看去,便见一个裘衣穿得尤其厚重的身影正在朝着那座小楼走去。

    似是察觉到了有人的注视,她侧过头来朝着韦淳所在的方向走出,露出一张裘袄兜帽之下略显张扬明艳的面容,却并未将目光在这头停驻多久,就已收回了视线,加快了脚步。

    韦淳轻啧了一声:“南方来的,难怪如此怕冷。”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澄心在头一次前往广东时候有过往来的许夫人许穆言。

    在四海行会中她的地位最是特殊,也难怪安定公主会头一个要见她。

    “非要说的话,我其实挺佩服她的……”韦淳不情不愿地嘀咕道,“若说今日在行会中的人里谁最有见识,想必也只能是她了。”

    这等在外办事的经验,可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