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00-2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200-210(第28/32页)

沉吟。

    随后问道:“你觉得她说的这两条该当如何执行?”

    这两条从经济角度提出的建议自然有理,但不是那么好落实的。

    首先就是官方降低灾后贷款获取,用国库积存协助百姓渡过难关。

    以方今天下流民常有、隐户不少的情况,大有可能出现在领取了官方贷款后直接躲避了事的情况。

    这才是为何此前获取难度居高不下。

    “她给了我一个建议,便是效仿辽东泊汋引导高丽人种地,以及用四海行会统辖宫女的形式,要求资产不足以完成抵押之人,必须接受农事指导或者商贸指导,在特定的监管之下办事。”

    “我看后者好说,但前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集散之地。”

    武媚娘抬头便见女儿脸上的笃定神色,心知安定已有了一番筹划。

    她也果然随即走上前来,将袖中的地图展开在了她的面前。

    “阿娘你看,眼下关中田地已不足以负担如此之多的户口,一旦遭逢天灾,在关中各州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这个指导耕作不适合放在关中。”

    武媚娘垂眸望去:“但我想,你应该也不打算放在你那辽东。”

    极端气候影响下的辽东土地扩张速度同样有限,何况,再如何遭灾,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不愿意到此等苦寒之地去。

    何况真要以这等方式收容灾民,李治第一个不同意。

    “当然不是,我说的是大河中下游。”李清月伸手指向了此前泰山封禅的经行之地,“王莽乱政之时,大河曾在临漳一带决口,变更了路线,又被王景治理筑堤,稳固了河道,但若要引黄河水进王莽河故道,在这条沿线开辟河水灌溉的良田,依然可以做到。何况,若逢天灾,其余河流或许会面临缺水的情况,唯独黄河不会,毕竟旱灾之前还出现过洪涝灾害。”

    武媚娘若有所思:“若能借此分流,还能消弭日后水患的影响。此外,开凿河道本身就能以工代赈收容河南河北难民,再以官方借贷救济,指导此地新开的稻田耕作,你是这个意思?”

    李清月重重地点了点头。“而且,我想去争取督办此事的机会。”

    当年她能协办泰山封禅的开道,如今这份差事,也合该顺理成章地落在她的头上!

    大约是因有了这个开头,对于许穆言提出的第二条建议,要如何监管民间放贷施行,武媚娘心中也大略有了个想法。

    “阿菟,在争取这个治河开田的要务之前,先随我一起去见你阿耶,办一件事。”

    第二日的长安城门口便多出了个怪东西。

    “那是什么东西?”途经城门口的人驻足,朝着这个大匣子看去,露出了好奇之色。

    这铜制的匣子显然与寻常的匣子有些不同,乃是由四枚铜匣合并为一处,组成了一尊大匣子。

    但奇怪的是,目前只有两尊匣子上写有文字。

    有通晓文字之人当即将其念出了声。

    “这尊叫做招谏匦,若是有对朝政的建议可以投入其中,尤其是此次应变灾情的策略。若有采纳,又确能于民生有益,即可加官进爵?”

    读到这里的人当即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好像是在科举、门荫入仕之外,另外的一条为官之法,但其中要求谏言确实于民生有益,又分明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

    “你先别愣着啊,另一个呢?”

    那人被身旁的人推了推,连忙念道:“另一个名为伸冤匦,乃是用于自觉怀有冤屈之人控诉所用。在灾情期间,可用于检举民间超过新规的放贷之人,一旦核准,检举者可得赏钱百文。”

    “此铜匦设于长安、洛阳以及各州州府,设置知匦使与匦使院,主持其中检举信件文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意识到了为何此物要放在城门口。

    此地人多,便是真有检举投入其中,也很难被人留意到究竟是谁做出的行动。

    这显然是对检举人的保护,也是对灾情之中不法分子的监督。

    当然,对于大部分长安百姓来说,更为要紧的还是第一个匣子。

    历年科举便如同鱼跃龙门、厮杀激烈,若能凭借着另一种别出心裁的办法混出头来,说不定也是一条出路。

    至于这应灾之法到底能否奏效,先写出来总是没问题的。

    这四尊合一的铜匦刚因天后的指令被放置在了长安城门口,到了次日便有相当多的书信被送入了宫城之内,经由专人筛选剔除后,将剩下的送去给了天后。

    随后几日更是陆续增多,经由专人往复搬运,才能尽数送到宫中。

    大约也因天后多出了不少待看之物,就连天皇风疾稍有复发迹象,都没能让她挪个窝。

    ……

    “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太平托着下巴看着前头走动频频的宫人。

    在她身边还坐着个身形稍显单薄的小姑娘,虽还年少,但自秀美的五官中却已有一番书卷文气。

    听太平出声,上官婉儿接话问道:“什么感觉?”

    李长仪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仿佛已先对自己的判断有了认可,这才说道:“我觉得我阿娘最近对我阿耶……不太关心了。”

    从来没享受过有父亲是个什么感觉的上官婉儿,觉得自己很难探讨这种问题,便问:“这很要紧吗?”

    李长仪一噎:“……好像也没那么要紧。”

    毕竟打从她有记事能力开始,阿耶就一直是病恹恹的状态,平日里她所见的就是阿娘多行过问朝政之举,还要管着下头几个年少的孩子。

    少关心几句都已经是个大人的阿耶,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对吧。

    太平越想越觉得这其中的轻重缓急都说得通。

    何况如今正值天灾,各项举措都是劳心费力之事,哪里能谈什么家事私情呢?

    比起关心阿娘对阿耶的态度,打小就好动的太平公主更关心另一件事。

    “听说今日朝会之上,阿姊得了个九河使的委任,即将前往濮阳赈灾开道,婉儿——”

    太平目光发亮:“阿姊打仗不能带我一并去,你说,这个治水抚民,能不能带我一并去?”

    第210章

    太平是真的很想到外面去看看。

    此次阿娘前往雍州救灾, 原本是答应了要带上她的,结果又因灾情加剧、各处都需要人手的缘故,怕她在其中缺人关照, 只能将这个出长安采风的时间往后推一推。

    唉,每次看到阿姊在远途归来时候带来那些新鲜玩意,听到她说起沿途的故事, 太平便觉得自己也该当亲自去看一看。

    “不只是我,其实你也很想去看看的对吧?”太平朝着自己的小伙伴发问。

    上官婉儿看似文静, 但好像并未因为出身在掖庭之中,就觉得自己合该被拘束在高墙之内。

    李长仪和她朝夕相对, 便没有错过, 当她说起濮阳救灾也想同往的时候,在婉儿的眼中分明也有几分意动。

    “哎呀,郑师都说了, 将来我们要读书行路,知行合一, 如今也算是学了几本书了,走几步路也很应当!”

    上官婉儿都还没有一点反驳的机会, 就已被李长仪给拉上了,“走,我们去找阿姊。”

    只是当李长仪抓着路过的宫人问了问安定公主是否在宫中,朝着走马楼方向追去的时候,却在太液池以西见到, 阿姊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