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30-2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230-240(第21/36页)

接受这个结果。

    武媚娘却仿佛浑然未觉他此刻的思虑深重,以轻描淡写的口吻说道:“我真是不明白陛下在顾忌什么。一年之间,进士科出身的约有三十多人,算上其他方式通过科举和神童科的,合计在百人,我若要招募珠英学士必定宁缺毋滥,连百人的三成都未必会有,相比起入流官员一万多人,难道不是区区小数而已吗?”

    李治并未答话,只在心中一阵苦笑。

    区区小数?

    是啊,相比于一万多的入流官员和三十多万胥吏来说,倘若天后所要招募的仅仅是三十多名珠英学士,那当然只是个小数。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了个开头,便再无可收拾。谁知这一点星火,会否在长安城中造成一场无法扑灭的火灾。

    缓步而前的天后依然在说:“何况,这些珠英学士虽领前朝品阶,至多也不过是担任起居舍人、通事舍人这样的职务,再以其学识为我修编一本著作而已。陛下,您到底在怕什么?”

    “我不是怕!”李治想都不想地反驳。

    在看似笃定地说出这四个字的同时,他那只并未被天后挎住的手,其实有着片刻的僵硬。

    相比于此刻将话说得异常坦荡直率的天后,李治都想对自己暗骂一声,到底为何如此束手束脚。

    当他终于随同武媚娘踏入紫宸殿中,再无那些宫人随同在身侧,他才终于平复下了几分心绪。

    可下一刻,他又迎来了武媚娘的一句迎头棒喝:“您确实不是怕,您是在疑心!”

    李治面色一变。

    然而不等他予以辩驳,另一句话已接踵而来:“可您为何不想想,我想要一批真正能有实权的女官何错之有?”

    此时不比方才正在撤回紫宸殿的路上,武媚娘也显然要更为敢想敢做得多。

    方才她尚且胆敢提出要让天下才女为她所用,此时的话也就说得更加没给李治留以余地。

    “天下修编史书、执掌舆论唇舌的渠道从来都在男子手中,就以那起居注为例,其中漏掉了多少平阳昭公主的战绩,又是出自谁的授意,陛下心知肚明。”

    “如今印刷碑拓之法已有兴起之态,或许终有一日,手抄传阅再非必经之举,这些言论还要更为广博地流传世间,我为何不防!”

    李治忍不住打断:“媚娘,你实在是想得太多了。”

    “我根本不曾想多,或者说,陛下若是同意了立安定为储君,或许我就不必想这么多了。”武媚娘冷笑了一声,一振衣袖往旁边的四足矮床上坐了下来。

    但就算是以这等形同后退一步的方式继续着交谈,在她的目光流转之间,依然正当锐气。

    李治不得不快走几步上前来看清她神情时,就仿佛被这样的厉色刺了一记。

    只有后知后觉地听出天后话中的妥协之意时,他才重新找回了说话的底气:“所以媚娘觉得,需要这批珠英学士为你写下传世之作?”

    “不然呢?”武媚娘点了点面前的棋盘。

    在这上头正是今日大朝会之前天皇天后二人的兴起对弈,现在正是厮杀激烈的残局。

    也仿佛正是今日朝堂上的局面。

    “我为陛下开罪了多少人,尤其是开罪了多少世家,您心知肚明。”

    无论是当年以废后为幌子让他找到自己在前朝的定位,还是正式扳倒长孙无忌,又或者是今日的糊名科举,都是在一刀刀地削弱朝堂上的世家势力。

    就算聪明人都看得出来,这其实都是李治自己的意思,但武媚娘这位皇后在其中,也必定是举足轻重的一方。

    世间流传的君臣规矩,让李治只要在并未以昏君之名丢掉皇位的情况下,就不会被真正以言语诟病,可皇后……却未必如此了。

    武媚娘一字一顿地说道:“陛下别忘了,连许敬宗这等油滑老道的高手,尚且需要担心自己的身后名,生怕被那些弘文馆学士在谥号上动手脚,来上一出迟到的口诛笔伐,我又为何不能担心此事!”

    在她骤然严肃到近乎冷淡的神情里,李治根本看不出任何一点在扯谎的可能。

    而从前人先例作为参照,她的这份担忧又好像当真有其必要。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是大多数人所不能承受之重。

    对于皇后呢?

    “上一个太子险些变成世家的傀儡,而贤儿与旭轮都在此前远离政局,难保不会同样落入陷阱之中,以至于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祸及父母的声名。”

    李治脱口而出:“他不会。”

    武媚娘唇角流露出了几分嘲讽:“好,就当他不会!但那是陛下要如何教导贤儿的问题。我已将信任交付于弘儿过一次,他让我失望了,也让陛下失望了。我想让陛下能够打破常规,让安定跻身上位,陛下没有同意。那么我唯一能走的,就只有第三条路!”

    这是一个再顺理成章不过的推论。

    求人不如求己,莫过于此。

    在这掷地有声的一段话将李治的声音堵塞在喉咙口的时候,武媚娘的声音终于平复下来了几分:“现在陛下应该有这个心情,听我说说这个珠英学士的门道了。”

    李治以手托住了自己又在隐隐作痛的额头,缓缓吐出了几个字:“你说吧。”

    武媚娘说道:“我想让她们修编一本书,名为三教珠英。何为三教,陛下应该很清楚。”

    李治点头。

    李唐皇室本身的皇权可算一教,而后便是道教和佛教。

    这就是三教。

    在他着手肃清秩序的时候,一直奉行的是三教并行的法则。

    “此前,陛下对佛教道教反复制衡,是为了一改魏晋南北朝数百年间宗教盛行,甚嚣尘上的弊病,但道佛二教既是要被打压在皇权之下的东西,又何尝不是为我们所把控的工具。”

    “三教珠英既会是一本特殊的起居注,一本记载当代种种变革的史书,也会是一本汇集天下精粹的文集。陛下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李治沉默地叹了口气。

    或许他并不曾看错,当天后将话说到这里的时候,她眼中的坚持里,已更多了一记破釜沉舟,还有一抹越发强烈的希冀。

    他开口答道:“当这本文集之中同时汇聚了道佛精要之言的时候,宗教也会自发地传播这本书,保护这本书,也确保无人能动摇你的名望,隐藏你的功劳。”

    他听明白了。

    他都听明白了!

    以安定在朝堂上力挺科举糊名、驳斥世家之臣的表现,媚娘根本不必担心后继无人,也相信女儿有这个本事将今日局面延续下去。

    可惜李治绝不愿意颠覆宗法制的根本,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女儿推上皇位,所以,她只能换一种方式来做了。

    哪怕这另外的一种手腕对于天皇和朝臣来说同样不能接受,但总比真的要让安定公主成为太子好接受得多。

    这就是她提出那女官选拔最为本质的理由。

    武媚娘语气淡淡,顺手抄起了一枚棋子落在了棋盘上,“所以,陛下给我的答案呢?”

    她定定地望向了李治的脸。

    在这张病态泛白的脸上,写满了五味杂陈。

    只不过,她不会有任何一点心慈手软。

    今日安定生辰,又有太平这个年岁尚小的孩子身在席中,他们这些激烈的矛盾不会摆到台面上来。

    可这些已然浮出水面的争端,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