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40-2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240-250(第13/35页)

就是应在了制举选拔和珠英学士的考核之上,哪知道还能闹出些其他的名堂来!

    让李贤去打仗,真亏得李治想得出来。

    再一算同行的人就更可笑了。

    之前就有过运送粮草失误的郭待封,记忆力超群但从没打过仗的李敬玄,比起卓云来说更像是个御前护卫的阿史那道真,不知道有没有其他居心的东。突厥和仆固部落,再加上一个分量最重却只会舞文弄墨的李贤……

    唯独看起来最可靠的高侃他得有多大的力气,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拖后腿啊!

    “真是疯了……”李清月嘀咕了一声,便迅速策马行到了杨明舒的车边。

    见她掀帘望出,李清月说道:“皇嫂,长安有要事发生,接下来我们要加快赶路的速度,也要丢下一部分车马轻装简从而走了。不过你放心,皇兄的仪仗我还会留着的。”

    杨明舒的眸光中闪过了一抹担忧之色,但看李清月仍是气定神闲,便只是点了点头,“此事你不必同我说,自行决断就是。”

    相比于行军的速度,随后的车马脚程再如何加快,又还是逊色不少。

    她心结解除了大半,再不会以那等没甚必要的方式为难自己,也并不在意这折返长安之中的疾行。

    她只是不知道,这长安城中到底发生了何事。

    当李弘的遗体暂时停放于华阴驿馆,以待随后迎接仪仗前来接应的时候,她更是看到,安定公主直接随同契苾明一道直走长安而去,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那位深受风疾困扰的陛下早已歇下睡去,也就并不能被第一时间告知,安定公主已在后半夜抵达长安,在宫人接应之下直入天后所在的含凉殿。

    “我有话想对阿娘说。”

    武媚娘几乎是在同时说道:“我也有话想对你说。”

    李清月笑了:“还是阿娘先说吧。”

    她这沿途赶路也实在是累了,干脆坐了下来。

    武媚娘说道:“我有一个想法,暂时不便和其他人提,更不便和陛下去说。但既然你已回来了,不妨先说给你听听。”

    桌案上的灯已在听闻安定抵达宫门之前的时候就点了起来,也正方便了她顺手将放在桌上的一份答卷递到了女儿的手里。

    “你先看看这个。”

    李清月低头瞧见,这答卷之上所写的,是一份对于水利分析。

    而除却水利分析之外,前面的杂文、帖经都答得相当不错。

    “有想法也有学问,”她翻到了一旁已经拆封的姓名位置,“咦……宗燕客?宗楚客和宗秦客的妹妹?”

    李清月记得她之前也和兄长一起被接到了长安来,只是没想到,时间这东西真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她就已经成长到了能参与女官考核的地步。

    既然有亲戚关系的话,阿娘用起来应当也要更为放心一些。

    “对,就是她。”武媚娘投向那份答卷的目光不无满意之色,“我看了武家那几个家伙和宗家兄弟的答卷,前者里武三思有点小聪明,武承明死读书了些,另外两个一塌糊涂,至于后者长于文章,有揣测上意的灵巧,却不适合干实事,相比之下,还是她的答卷最好。”

    “所以,我想让她继承周国公的位置。”

    这也并非完全没有前例的事情,比如后汉的东海恭王,就“以无男之故”,让三个女儿得以被封为小国侯。

    再看这个周国公的位置——

    武士彟的儿子已经全部死了,女儿又各有额外的封号,无法继承这个爵位,未必不能经过一番操作,让宗燕客继承这个位置。

    在她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表现,也让人觉得,将这个位置交给她,比起交给那些武家男儿不知好了多少倍。

    武媚娘发问:“阿菟,你觉得如何?”

    “可行,当然可行。”李清月答道,“我只是在想……我以为我刚回来,阿娘会先跟我讨论太子出征一事。”

    夜色寒凉。而在听到这个问题的下一刻,武媚娘脸上的神情也多出了几分冷意:“你以为我不想说这件事吗?但一个想要找死的人,我们是拦不住的。”

    与其让自己心中不快,还不如干脆一点放手。

    武媚娘本以为,自己给出答案可能还会有一点犹豫,可在对上女儿目光的刹那,她几乎脱口而出:“那就让他去死好了!”

    她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并不会惧怕于再失去另一个。

    当李贤在坐上太子位置后的短短时间内,就已和他的父亲站在一条心上之后,更不会再对他有多少希望。

    甚至于因为在定下了那份宏愿之后,她便愈发以帝王的身份要求自己——

    这份勃然发作的激烈情绪,也仅仅是在她的脸上停留了很短的时间。

    她又已定下了心神,徐徐说道:“不过,总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就将单于都护府给丢了。阿菟,说说你的想法。”

    是完全放任他们出征,还是留下后手,总得……先有个主意。

    第245章

    “阿娘应当看得出来, 这对我们而言是个好机会。”

    在短暂的沉吟后,李清月冷静地给出了这个答案。

    既已将改朝换代视为目标,那么对于李治和李贤的一些操作, 她便能以平常心看待了,又或者说,是以更符合为政者的目光来看待。

    对于天下人来说, 他们不会看到陛下对于战功赫赫的镇国安定公主生出了忌惮之心,在权势愈发失控地从手中流逝的时候, 选择了一种对他来说最为直接的方式来重新夺回权力——那就是从安定公主还没有过多涉足的地方,让太子以大唐真正继承人的身份起步。

    他们只会看到, 这是陛下在百姓刚刚从灾情中缓过一口气来的时候, 忽然对于只有劫掠而无真正进犯之举的多滥葛部发起了大举进攻,不仅诏令皇太子亲自督军,还让东。突厥和铁勒仆固部的将领与兵马相随。

    此战若是能赢, 李贤确实能够证明自己并不仅仅是个只知京城事的太子,也或许真能借机分到一部分兵权, 进而插手边防,但相比于在其中经营十年的安定公主, 他的根基依然很浅。

    也难怪李治焦虑到反复搜罗忠诚于他的人手,投入到这场战事之中。

    但他应该想想的,倘若这一仗并不像是他所想象的那样轻松,反而会带来不小的消耗,甚至是因李贤的指挥招来败仗, 到了那个时候, 他和李贤都该当如何自处, 又该如何面对天下的质疑之声呢?

    那么与之相对,表达了反对意图的天后和安定公主, 就显然要比天皇陛下更为高瞻远瞩。

    越是这样的时候,李清月越是需要这样的对比,以便于己方积蓄实力。

    所以李清月说,这是个对她和阿娘来说的好机会。

    “说句难听点的话,若是我的手段再狠一点,就算李贤有打赢的机会,我都要给他找点麻烦。”

    李清月说到这里又摇了摇头。但若真这么做的话,她和孤注一掷试图反击的李治又有什么区别呢。

    北方的局势已经摆在那里了,李贤所统率的队伍又是这样的阵容,贸然涉足漠北之战到底会是何种结局,其实有个人的战况完全可以作为参考。

    当年迷路在天山以北雪原之上的郑仁泰,和他残存的兵将不得不付出了人相食、骑兵折损过万的代价,才能回返山南大营。那么李贤到底凭什么能够确保,他的这次出征能够平安渡过,给自己增光添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