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300-3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300-310(第13/16页)



    “会越来越好的。”武清月夹起了面前的最后一筷箸的菜,以笃定的口吻开口。

    这既是一句承诺,也是一句展望。

    会让民生越来越好的,又何止是种植作物和手段的改变。

    当年被安排到江淮一带的殷夫人与祚荣,也同样有好消息能带给她。

    不,更准确的说,是带给此地的百姓。

    距离当年珠英学士的选拔,同样已有三年的时间。

    若以三年的时间丈量脚下土地,也该当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路程。

    而对于殷夫人来说,她在这一带修筑的水渠工程,也终于渐渐到了收官之时。

    尤其是那几座防止海水倒灌、咸潮为患的堤坝堰塞,更是经由了一次次的测验与加固,最终被正式投入运作。

    想来到了今年耕作之时,江南的沿河田地还能再多一份切实的保障。

    当年殷颐然在珠英学士的答卷中,将退咸引淡视为江淮水利的必做之事,也的确不曾辜负圣神皇帝对她的器重,将这份出仕之后的答卷上交得无比漂亮。

    “不知太子殿下可愿为这几座堤坝命名?”殷令使问道。

    武清月没有拒绝的必要,颔首答道:“殷、颜两家都长于书法之道,殷夫人也算其中翘楚,就由我命名,由你题字吧。”

    想来此地的百姓也会很乐意看到她的题字。

    殷颐然研墨铺纸,便听武清月继续说道:“二十多年前的江淮洪灾,官府赈灾无能,以至百姓揭竿而起,如今我武周树堤建渠,便是再不愿见到此事发生。铜匦与月报,更是希望让世人都有畅抒己见的机会。”

    或许这其中的一步步推行还会遇到不少障碍,试图说话的人太多,也会带来一些需要筛选辩误的谎言,但起码,先得去继续尝试,才能知道到底什么是最合适的政令。

    “先驱者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方有后继盛世,就给这些堤坝一个统称——”

    武清月郑重地落下了最后几个字:“叫做永鸣堰吧。”

    永鸣。

    江水海潮风起浪涌,拍打在那一道道堤坝之上,这永鸣二字,又何尝不是希望这些水利工程能继续沿用下去。

    “永鸣堰……”

    韦淳默默地将这三个字在口中品味了一番,只觉再没有比这合适的名字。

    只是当那份墨笔手书被送去工匠处的时候,她又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等等!

    太子殿下说什么二十多年前的洪灾,那不是又给前朝唐和帝多安了一条罪名?

    不过,反正现在已经是武周了,那也……也没什么关系对吧。

    何况,另外的一条消息,也让她暂时无暇去管此事了。

    ……

    永鸣堰的碑石正在刻写之时,太子殿下便收到了一份连夜自青州送来的疾报。

    信上说,新罗大将金庾信病故后,倭国便有蠢蠢欲动之态,如今眼见武周刚刚结束与吐蕃的战事,正值国力恢复之时,突然发兵进攻新罗。

    “若我没记错的话,倭国的那位新大君,也才上位没两年?”武清月目光冷冽地望向这封战报。

    天智大君办不到的事情,天武大君同样办不到。

    更不可能因为同样有个“武”字,便能有在武力征伐上更进一步的表现。

    倭国长达二十年的大化改新,固然让他们的国力显著增长,却又何尝看清外面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

    韦淳在旁问道:“殿下要亲自出征吗?”

    武清月斩钉截铁地答道:“不必,替我传讯熊津,就说——”

    “桐柏那边挖出了新的金银矿,但这种东西,谁又会嫌多呢?”

    第309章

    不过更准确地说, 这可能不该叫做传讯熊津,而是传讯与熊津有飞鸟哨站紧密关联的数个都督府。

    除了因前朝某人战败于漠北而被调度前往的庞飞鸢与姚元崇,留守辽东的可用将领还多得很。

    安东副大都护, 李谨行。

    室韦都督府,沙叱相如。

    还有,松漠都督府, 萧素筠。

    ……

    “若是连出征作战一个倭国都需要由我亲自挂帅出征,那我在辽东十年经营, 从步兵骑兵到水师的一步步累积,岂不都是白费了?”

    武清月一边将那封军令送出, 一边转头朝着韦淳说道。

    “先前由澄心和钦陵领军前往拂菻, 我不是也将战况全权委托到了你们手里,并未多加过问吗?”

    这天下的仗是打不完的。

    若非吐蕃确实应当由她来做出一个有始有终的收尾,以她武周继承人的身份, 其实并不应该以身犯险。

    至于现在的倭国来犯——

    她已用去岁的战事给武周的对外征战开了一个好头,是时候让其他的将领有表现的机会了。

    韦淳随即就见, 太子在写完了这份军令之后又在桌前换上了一份私人文书的信笺,快速写完了三封信, 让人分别送了出去。

    而后转头便喊来了宗燕客,仿佛不曾收到那份军报一般向她问道:“我们下一处要去巡查的地方还有多远?”

    宗燕客愣了一愣,却很快给出了答案:“还有三十里。”

    武清月接道:“那便尽快出发吧。”

    ……

    但先后收到了军报和单独来信的萧素筠却不敢有所懈怠。

    她认真地将那封单独写给她的信收在了随身的锦囊之中,这才快速下达了调兵的指令。

    按照太子殿下在来信中所说,这是她第一次完全舍去了李唐公主的名号, 以武周将领的身份作战, 打出去的旗号也是一个“萧”而非“李”字, 务必谨慎以待。

    武清月在和韦淳谈及此事的时候云淡风轻,但并不代表她对于倭国的出兵便毫不重视。

    她在信中提醒道, 这位以“天武”为号的倭国大君确实是走的武功路线。

    早前,倭国朝堂之上的保守派取得了有利地位,导致前任大君选择另立太子。

    这出局势变换,迫使前太子,也就是那位大海人皇子,不得不选择出家避祸。

    然而三年前,前任大君过世,又让原本的局面发生了变动。

    大海人皇子选择抢先一步发起攻势,迅速发动了“壬申之乱”起义,在内战中取胜,最终坐上了大君的位置。

    当他成为这场王权更迭的胜利者后,倭国朝堂上的主战派重新得到重用,但与此同时,前任大君留下的大化改新成果也没被他推翻,而是取其所长保留了下来。

    就如今年,天武大君一面进行了食封的改革,取消了氏族贵族的特权,一面则选择了发动对新罗的战争,以便将内部的阶级矛盾转嫁到外部拓张上来。

    想得很好。

    倘若他能够取胜的话,这位刚刚登基两年的大君无疑能让自己的地位得到极大的巩固。

    而后,从声望到权力,都获得飞跃式的提升。

    但很可惜,他对于武周的情况还是太不了解了。

    他们先前在海上被刘仁轨带兵打出的火烧战船败绩,好像也根本没有给他们任何一点教训!

    武清月在给萧素筠的信中写道,她已专门先给金法敏写去了一封信,以稳定新罗那头的军心,并让金法敏全力配合她这边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