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东汉]我有母后

第 35 章 奏对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东汉]我有母后》第 35 章 奏对(第2/3页)

,道:“母后,这事慢慢来。我想追平寿敬候为太傅,再寻访前汉秺(音杜)侯金日磾后裔,复其侯爵。南匈奴单于及豪酋遣子入质,择忠厚者为侍中。”

    千金买骨。

    崇褒邓训,复爵金氏,以及擢质子为侍中,都是为了之后的政策做准备。

    邓绥看着眼前的小孩子,心中感慨,也许这是上天派来拯救大汉于水火的人。孝武帝十六岁即位,孝和帝十四岁亲政,这大汉是有些气运在身上的。

    “可。”邓绥赞同道。这事当然不是刘隆这个小孩子去做,而是邓绥去做。

    刘隆的早慧让邓绥忍不住和他多说了一句:“你四位舅舅如今去职守孝,现在只剩下我们母子了。”

    刘隆也为此事忧虑,突然灵光一闪,对邓绥说道:“母后……嗯,我已经八岁,是不是需要多请几位名士大儒过来教导我?再者还有一些陪读的玩伴?母后也可经常召见一些宗妇女娘来宫中。”

    邓绥听完若有所思,听到女娘,她伸手点了下刘隆的额头,道:“小不点,还想着女娘呢?”

    刘隆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红着脸道:“我不是说这个女娘,我才六岁呀!”

    “你才六岁就懂这些。”邓绥一脸揶揄,揉了揉刘隆的头发,然后拍拍他肩膀道:“我儿生得俊俏,不知道将来有多少小女娘爱慕你?”

    刘隆睁着死鱼眼,为什么大人都爱对小孩子说这些事情啊。

    刘隆的一番话打开了邓绥的思路,现在才是封建社会的初始,政治上的手段略显粗糙,还有许多手段没有出现。

    邓绥本来就是极为聪明之人,举一反二,很快找到自己的节奏,高屋建瓴地处理邓氏守孝一事以及诸羌战事。

    至于刘隆在邓绥面前的聪慧,邓绥没有感到威胁。她一手把这个孩子养大,这孩子的心性比她自己的还要柔软,对百姓的爱护之心更合适远超历代

    皇帝。

    即便是将来两人发生分歧,邓绥相信两人都是为了大汉江山,而非个人私利。既如此,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若刘隆技高一筹,邓绥认输,她会为自己培养出的这个皇帝而骄傲。若邓绥赢了,那是隆儿这小子还有得学。

    邓绥浑身轻松,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各种阴霾扫之一空,又开始处理政务来。

    刘隆回到前殿,找个时间将与母后所谈和江平悄悄说了。

    江平跟着刘隆一起上课,刘隆是从头开始学,江平是之前学得粗疏,两人的进度竟然诡异地合上了。

    经过名师大儒的熏陶,江平也涨了见识。听完皇帝所言,他出了一身冷汗,心有余悸道:“圣上聪慧,但这事过于冒险了,你找师傅和伴读,难道不怕陛下忌惮你?”

    刘隆道:“她是我的母后呀。”

    江平闻言,心中一震,突然意识到,他可能和圣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差。他认为圣上是卧薪尝胆的孝和帝,圣上可能以为自己是有恃无恐的汉惠帝。

    紧接着一股心酸涌上江平的心头。在圣上的眼里,皇太后是他的母后,两人是亲母子,亲母子能有多大的仇怨呢?

    当年赵姬与嫪毐私通生下二子,又与嫪毐谋反,秦始皇那样狠厉的人不也最后与赵姬和好了吗?

    江平欲言又止,想了又想,咬咬牙还是没有把皇帝生母的身份告知皇帝。圣上知道又如何?不过白白增加纷扰,也让圣上和皇太后的母子之情出现隔阂,说不定还会引发皇位危机。

    不如像现在这样。

    江平打定了主意,伸手给刘隆掖好被子,道:“陛下,早些睡吧。”自己则在刘隆床边的榻上合衣睡了。

    刘隆有些纳闷,准备好了迎接老舅的长篇大论,但没想到老舅只让他睡了。

    男人的心,海底的针。刘隆翻个身叹道。

    江平闷闷的声音传来:“为了权势,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圣上以后还是不要那么太信任人。”

    “我也是,她也是。”江平的声音轻了许多,但依然清晰地传到刘隆的耳中。

    刘隆翻身冲着江平的小榻,小声道:“我连你们都不相信,还能信任谁呢?”

    江平闻言,心中一热,神思恍惚,半响才道:“睡觉睡觉,以后我替你看着。”说完这话,江平没有听到刘隆的回复,反而听到了刘隆睡着之后绵长的呼吸声。

    江平的手蓦地攥紧被子,咬牙,低声道:“这个孽障……”

    次日一早,晨光洒满大地。

    刘隆看了一眼,念叨一句是个好天气。今日没有朝会,但是他要去上学。江平替他提着笔墨纸砚,宫女寺人簇拥着刘隆来到学堂。

    迎面而来是一脸笑意的马融。马融出身扶风马氏,年过而立,美姿仪,从小就跟着大儒游学,身上有一股洒脱的气质。

    马融拜见刘隆后,提到了王符,玩笑道:“昨日中贵人到臣家中,臣又是激动又是欢喜,还以为圣上有赏赐呢。没想到

    却是陛下召王兄弟奏对。”

    刘隆坐下,笑道:“王符若有才,你为国荐贤,自然要赏。”

    皇帝性格温和,马融等人也会说笑一两句,不过说完就立马回到正轨。

    马融博闻强识,和许慎一样上课都不用教案,信手拈来。江平信不过,有次特意从蔡伦那里请来几个学问好的黄门,查验两人所讲是否有讹误。

    马融和许慎说一个典故,他们记一个,一堂课上下来,众人在漱玉纸做的小册子上记满了笔记,回去一一翻书检验,竟然无一处漏误。

    自此,宫中诸人皆服许马二人的学问。

    崇德殿偏殿,年轻的王符惴惴不安,手脚无处安放。他老家是安定郡,临近羌胡,因是家中庶子,不得重视,才智又高,养成了耿介的性子。

    听闻雒阳是天下人文渊薮之地,说不定能交上几个说得上话的朋友,与乡人不合的王符于是背着包袱来到雒阳。

    果然,他在雒阳交到了一流的学者以及说得来的朋友,马融、张衡、崔瑗以及窦章。

    诸羌叛乱,朝廷征伐不利,他的家乡深受其害。王符在与友人交流中对诸羌问题一抒胸臆,没想到竟然被马融转述给圣上,圣上又向陛下引荐了他。他至今仍是晕乎乎的。

    昨天黄昏,好友马融领着宫中来的黄门侍郎敲开他家的门,传诏说,明日一早宫里来人接他去皇宫奏对诸羌策,请他做好准备。

    才二十多岁的王符哪里见过这等架势,小心谨慎地应了。几位好友过来为他补充谋略,众人几乎一夜未睡。

    “只管说,不要怕。”友人鼓励他。

    门外传来脚步声,王符立马坐直身子,看见一位小黄门服饰的寺人过来,请他来到正殿。

    王符按照昨天中贵人教导的规矩一一做了,又拜了陛下,才小心翼翼坐下来。

    邓绥只在昨天听刘隆说了几句,以为是朝野遗贤,没想到却是一个年轻人,心中不免失落,但转念一想,班定远投笔从戎大概也是这个年纪,于是耐心问起王符。

    王符一一答了。邓绥一边听一边思索,王符说的情况与边吏上书有些出入,但王符之言更让人信服。

    大汉才建国八十多年,边郡官吏竟然已经废弛至此,对诸羌懦弱怯战,对百姓和夷狄则凌虐刻薄。邓绥闻言,忧心不已。

    邓绥又问王符有何应对之策,王符的回答颇合她意。大约一个时辰后,王符才结束奏对离开皇宫。

    出了宫门,王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