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东汉]我有母后

第 40 章 初心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东汉]我有母后》第 40 章 初心(第2/3页)

  五日后,邓绥与刘隆一起到上林苑,身后跟着公卿百官。太尉李脩主持一场变了形的“先农礼”。刘隆年纪太小,由邓绥代行耕种。

    谒者牵来一头牛,套上双辕犁,邓绥扶犁,谒者执牛,缓缓向前。那两个辕又长又沉,呈v字形,将牛架在其中。

    蔡伦对双辕犁颇为得意,这是他们尚方局的发明,从单辕犁改称双辕犁,从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解放了一头牛,这样一来就能耕作更多的土地。

    蔡伦俯身对刘隆解释道:“圣上,若是熟练的农人耕作,一人一牛足矣。”

    刘隆小时候住在农村奶奶家,跟着爷爷奶奶见过耕地耙地以及播种。

    不过爷爷家用的是拖拉机,呼呼呼拖着犁不到二十分钟就能犁完一亩地。耙地和播种也都是用拖拉机。

    然而,现在最先进的动力就是耕牛。耕牛也不是家家都有的,没耕牛的人家就要一家老小齐上阵,又累,效率又低。

    这块地不长,很快就到头了,由于辕木长而笨重,不得不又来几个人帮忙调整牛耕的方向。若是一个人耕种,怕是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刘隆见了,眉头微微一皱,先夸赞了蔡伦的巧思,然后道:“尚方令心思敏捷,这个犁转弯有些费力,小农之家的耕地多碎而散。尚方令可再想想能不能把这个犁改进一下。”

    蔡伦听了一顿,想了又想,暂时想不出可改进的地方。他给刘隆解释道:“这双辕木是为了让犁耕得更深入,若截短辕木,怕是犁压不进去地,除非有人站在犁上。”

    听到辕木二字,“曲辕犁”二个

    字蓦地冲出刘隆的脑子。

    “这是直辕?”刘隆忍住激动的心情问道。

    直辕?辕木确实是直的,蔡伦点点头。

    刘隆在脑海中努力回想曲辕犁的样子,好像是一个弯曲的辕木,末端几乎触地,也多了犁评,犁评是调解耕深的部件。

    刘隆指着双辕犁对蔡伦说道:“直辕能不能改称弯曲而短的辕木,加一个部件,通过它调整曲辕的位置,改变耕深。”

    蔡伦听得一头雾水,但圣上说得再离谱,尚方局都要试一试,于是道:“奴婢等下就带人去研究。”

    刘隆勉励道:“尚方令若是能研制出更节省人力的犁,定能名留青史。不对,尚方令的造纸术就足以让你名留青史。”刘隆自己说着,自己就笑起来了。

    蔡伦闻言,心中高兴,嘴上谦虚道:“圣上过誉了,全赖圣上指点,奴婢一定带人好好改进这犁。”

    刘隆鼓励道:“若能研究出来,母后与朕不会吝啬赏赐。”蔡伦笑着应下。刘隆想了想,又道:“典仪结束后,你带朕去观摩下农具。”

    蔡伦连忙道:“好。”

    说完话,两人又继续观看皇太后扶犁耕地。等牛折回,邓绥才停下来,太尉念了一篇华丽的骈文,邓绥与刘隆拜祭神农炎帝。

    典仪结束后,蔡伦果然过来带着刘隆去看农具,与皇太后说了,她也跟着过来了。

    一行来到放置农具的屋前,寺人们一一向皇太后和皇帝展示了犁、耙、耧车、耱、碌(音六)碡(音轴)、锄、叉……

    刘隆和邓绥都长了见识。观看完这些,刘隆又问:“养蚕缫丝织布的工具这里有吗?”

    蔡伦看向上林苑令,周怀道:“启禀圣上,上林苑有一些,只是工具粗糙,不比织室的织机精细,织出的布仅做上林苑的奴婢穿。”

    邓绥道:“无碍,前面引路。”

    刘隆一面走一面与邓绥说话:“母后,你会织布吗?”

    邓绥笑起来:“幼时曾学过,现在恍惚记得。”

    刘隆点点头,想起现在的衣料大部分是麻和蚕丝制作,不禁想起了棉花。

    棉花好像产自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印度棉花很可能从南边传入,阿拉伯国家的棉花可能从西域传入。

    提到西域,就碰到刘隆的伤心事。

    一行人簇拥着皇帝和皇太后观看了缫丝纺纱和织布。

    参观完,周怀引着皇太后和皇帝到宫殿内休息,奉上新摘的果子,黄澄澄的雪梨、水灵灵的枣、玲珑可爱的林檎以及又大又圆的安石榴。

    周怀介绍道:“陛下,圣上,这梨子是选母树刚发芽的枝条嫁接到杜梨上结的果子。若用梨种去种,不仅结果时间长,而且结的果多是一代不如一代。”

    “但用插梨法就不一样了,嫁接过去的枝条结果又快又能保留母树梨子的风味。如今上林苑有几十亩梨园,结的全是酥脆甘美的梨子。这些梨子除了进贡宫中的外,卖出去一些,留下一些。留下的做些梨膏、梨脯

    、梨干,供给太官。”

    刘隆心中感慨,没想到这么早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嫁接。宫人端来几碟切果,刘隆吃了几片,确实新鲜又好吃。

    安石榴如红玛瑙似的籽儿堆在碗里,玲珑可爱,吃起来酸甜可口。

    周怀见皇帝多吃了几口安石榴,又说起安石榴的种法来。这安石榴用的是扦插的法子。

    刘隆点头,想起了一事,问道:≈ldo;朕记得上林苑的田地有一部分借给了百姓,他们现在种地可好???[]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周怀忙道:“启禀圣上,都好。这些农人感激圣上和陛下的恩德,经常过来帮上林苑耕地播种摘果。”

    “下官知道陛下和圣上怜惜百姓,想要拒绝,但他们坚决不允。于是下官想了法子,将上林苑中闲置的农具和耕牛借他们使用。他们来求果树的枝条种子,下官也都应了。”

    邓绥赞道:“你做得好。”

    刘隆也点头赞道:“耕种的农具和技术都要推广天下,你做得对。”

    得到皇太后和皇帝赞赏的周怀,心中十分激动,连忙道:“下官不敢当陛下和圣上夸奖。”

    刘隆笑道:“心怀百姓,你这个上林苑令做得不错。”

    刘隆在上林苑过了充实而“忙碌”的一天。

    在回来的路上,天空铺满了晚霞,璀璨而瑰丽。马车里,邓绥问刘隆:“隆儿今天看过这些,可有什么感悟?”

    “民生多艰。”刘隆想了想,叹道。

    即使在现代有了机械化肥,老百姓种地依然十分辛苦。不提其他,就说收割庄稼时,虽不是酷暑,但也热得人心慌慌。

    粮食晾晒储藏都要花费大力气去扛上扛下。一袋子粮食八九十斤,与女明星们体重相当。小麦亩产一千多斤,一亩地就能装上十五六袋。

    刘隆握拳,抬头坚定地看着邓绥道:“等将来边地平靖,我要像孝文帝那样减免田租赋税。”

    邓绥听到这话心中欣慰极了,仿佛看到了东汉的“汉文帝”,伸手抚摸着刘隆头上扎起来的小羊角发髻,道:“隆儿将来一定是个好皇帝。”

    “母后不要摸了,再摸头都油了。”

    刘隆忍受不了油腻腻的头发,春秋每隔二天就要洗头沐浴,这是他最奢侈的行为。

    对,在现代几乎每天都要洗头洗澡的刘隆,在古代二天洗一次,就被称为奢侈。无他,雒阳城没有温泉,热水都要用柴火烧。

    水烧热后,再由孔武有力的寺人从厨房提到崇德殿。刘隆沐浴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加水,谨防水凉感冒。

    烧水的、提水的、伺候沐浴的、添水的……刘隆沐浴一次至少要十几个人伺候。

    夏日还好些,春秋次之,冬日在屋内沐浴还要烧上炭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