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东汉]我有母后

第 90 章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东汉]我有母后》第 90 章(第2/3页)

    张太医又忙不迭点头,刘隆继续道:“朕记得,有次朕生病,太医令让太官准备石蜜水和盐水让朕服用?患疫的病人可否能用石蜜水和盐水?”

    太医令闻言想起,有次皇帝得了风寒不思饮食,故而调了石蜜水和盐水让皇帝服用。石蜜性温,滋阴补阳,而盐食之有力,每顿皆要吃。

    “可。盐也就罢了,但石蜜价贵,恐不易得。”太医令斟酌道。

    刘隆道:“太官有石蜜,你找他要,与药材一起带去会稽。会稽也种植石蜜,再去找马公批些钱帛,若是不够到地方再买。一个人怕是用不了多少石蜜。”

    太医令拱手道:“圣上仁慈。”

    刘隆看着他们,温和道:“病从口入,不独是吃食,呼吸也有可能传染。朕让人做了遮面,你们行医时,自己也要做好防护。”

    太医令和张太医闻言,心中一暖,道:“下臣多谢圣上关怀,定当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刘隆闻言笑起来,摆手道:“不必如此郑重,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好。”

    刘隆想了想,暂时想不到其他的事情,就让二人回去准备南行之事。

    刘隆起身,又带着江平前去学堂上学。呆在学堂的时光不多了,且行且珍惜。

    关于会稽大疫的应对举措有条不紊地颁布执行下去。次日,光禄大夫和张太医等人带着药草钱帛前往会稽。

    此时的会稽人心惶惶,家家闭门,户户都有哭声传来。

    马臻心焦如焚,这疫病来得急,一下子传得城中都是。城中人惶恐,纷纷前往乡下,连累乡野也成了瘟病的巢穴。

    大夫不够,巫医当道,又有宗族阻挡,马臻的进展颇不顺

    利。他神情郁郁地回到府衙,来到马太守的院子前,隔着门问族叔的身体情况。

    奴婢回道:“明府与昨日差不多,仍然畏冷畏热。”

    ≈ldo;饮食如何??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马臻问。

    奴婢道:“明府每顿仅食半碗羹汤而已。”

    马臻叮嘱道:“务必好生照顾明府,多劝餐饭。”

    奴婢亦道:“明府也有话叮嘱郎君,让郎君千万保重身体,不必担忧他。”

    马臻听了,心中更加难受和愧疚。族叔是因为要帮衬他筑湖修提才调任会稽郡的,若族叔发生不测,他必当一生难安。

    马臻回到府衙,碰到长史周兴,两人相视,均是摇头叹息不已。

    周兴脸上还带着怒色,道:“西城也有疫病了。”

    马臻惊讶:“那里不是张氏的族地?他们将有症状的百姓都赶得远远的,怎么会被传染了?”

    周兴脸上流露出厌恶之色,解释道:“张氏二房的老母亲染了下利之疾,没有上报,反而藏在家中,伺候的奴婢都染了病。还有……”

    周兴说着突然干呕起来,马臻忙给他倒了一杯水。周兴摆摆手,缓过神来,忍着恶心道:“二房的郎君竟然尝其母的……其母的粪便……”

    马臻听完呆愣一下,随即跟着周兴干呕,道:“这是人做的事情吗?”

    周兴自从听了这事,胃口全无,连水也喝不了。他郑重地对马臻道:“请千万告知明府,勿取此人为孝廉。此獠当诛!”

    马臻刚想要点头,然而脑海中浮现族叔的病情,忍不住苦笑起来。

    周兴安慰他道:“算算日子,朝廷派出的太医也快要到了。太医医术高超,定会手到病除。”马臻听了也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周兴想起一个多月来见到的种种,忍不住愤懑悲哀起来。会稽郡的城中都设了隔离区,派遣大夫照看治疗,然而还面临着药材不足的问题。

    世家大族不愿移出病人,又囤居药材粟米,致使二者价格居高不下。马太守病倒,他们并非主官,做事颇多掣肘。

    而且马臻因为筑湖的事情与会稽郡的豪族势同水火,豪族中扯后腿不服管理的人比比皆是。

    令马臻和周兴惊喜的是,天使比他们预计的还要早上十天到。

    张太医与同僚迅速接手病人的治疗,针灸汤药食疗轮番而上。马臻走马上任,成为会稽郡的代太守,与光禄大夫一起让豪族转出病患,集中治疗。

    马臻私下里与周兴感慨道:“会稽豪族怕是要恨死我了。”

    修湖淹了人家祖坟,又逼迫豪族交出病人。若是治好病人也就罢了,若是治不好,只怕马臻要落下怨恨。

    周兴安慰他道:“明府做事无愧天地,何必怕这些乡野村夫?”

    马臻叹息一声:“且不管这些,千秋百岁,自有公论。”

    会稽郡笼罩着大疫,一片惨淡,然而雒阳的日子也不好过。

    京师又旱了!

    ,老天爷仍然没有下雨,秋稼种不上,只能干等着。

    刘隆心情郁郁,只觉得这东汉破破烂烂,南北都不安生,简直是无以自存。

    邓绥接到会稽郡天使的奏报,灾情属实且极为严重,下旨免了郡国的租赋。

    至于京师的干旱,邓绥忧心之余,又忍不住庆幸。只有京师旱灾严重,附近郡国皆影响不是很大。

    晚上睡觉前,邓绥和陆离闲聊,苦笑道:“若当年没有灾祸发生,我竟然觉得神奇。”

    一执政便是天灾人祸,邓绥这些年过得颇为艰难,居然以苦为常,实在可怜可叹。

    陆离拿小皇帝曾经说的话安慰邓绥道:“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大汉这些年若非有陛下操劳,哪有今日的太平?陛下正是这大汉的文母,百姓无不对你感恩戴德。”

    邓绥躺在床上,盯着床帐,闻言摇头道:“我只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吧。”

    陆离听了笑起来:“陛下这么说,倒让我想起一句话。”

    “什么话?”

    陆离笑着回道:“陛下这样的贤明之人做了自己该做的事,那朝中的大臣岂不是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

    邓绥闻言一愣,朝臣的大臣一一在她的脑海中闪过,良久道:“未必都如此,还有许多股肱之臣。”

    大汉能有今日的安稳,也有这些大臣的功劳。他们不能被埋没。

    陆离将床帐放下,吹灭了灯,道:“陛下总是能看到别人的好。这些日子陛下忙坏了,早些休息。”

    邓绥应了一声。殿内顿时暗下来,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天气越来越热,北宫的树叶被太阳晒得卷起来,无精打采,夏蝉倒是叫嚣得厉害。

    刘隆一天到晚无课时都在崇德殿后殿蹭冰,借着凉爽读书批阅奏表。

    他还叮嘱江平道:“德阳殿没有人,就不用冰……算了,里面还有宫女寺人候着呢。”

    刘隆想要节省却无处节省。江平当然要满足小皇帝的愿望,道:“我去与他们说。”

    刘隆想了想,还是作罢,道:“我为皇帝,一言一行的背后都涉及许多人,不能不慎重。有时便是好事也成了坏事。此事,到此作罢。”

    江平闻言沉吟,道:“圣上英明。我回去与他们说,德阳殿可以不节俭,但不能浪费。”

    刘隆闻言笑起来,点头道:“你说的在理,就按你说的来。天气暑热,宫人们辛劳,你去嘱咐太官煮些绿豆汤或者消暑去热的汤药来。”

    江平笑道:“我这就去吩咐。”

    “你直接去找蔡侯。”如今宫中大长秋空悬,这宫中事务一向是蔡侯管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