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青春校园 > 六零年代“偷菜”日常

20-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六零年代“偷菜”日常》20-40(第9/67页)

脑袋:“行了,回去吧。”

    回去等了一会儿,江景腾用蕉叶包了半个蜂巢回来,这个蜂巢不大,他的同伴一起去,两人一人一半,分到手差不多半斤的样子。

    江景瑜拿出一个空罐子出来:“我已经清洗干净了,水也擦干了。”蜂蜜可以直接往里面装。

    江景腾:“还有些蜂蛹,我没要。”不多,不够一盆菜的,还不如都给小伙伴让他泡酒。

    江景瑜掂量了一下这个蜂巢,脸上带笑:“也可以冲泡一阵蜂蜜水喝了。”

    她看了又看,这是野生蜂蜜,纯野生!

    在后世想要遇到这样的可不容易。

    看到了眼巴巴的江景翔和白大苗,江景腾愣了一下,然后给白大苗掰了一块,用蕉叶包好:“这个给你,这事不能说出去的,明白吧?”

    他一副郑重的语气叮嘱小朋友:“能不能保守秘密就看你的了!”

    白大苗使命感爆发:“保证完成任务!”

    等到白大苗欢喜的离开了,江元同就提着个茶壶过来:“今天大家都泡一碗喝了甜甜嘴。”这件事情到底有别人知道,所以他们家也没有节省。

    有什么好东西就先吃到嘴里,这样就跑不掉了。

    他们家七口人,每个人泡一碗蜂蜜水喝了,数量就去了不少。

    江景翔看着还剩下的,不舍溢于言表,还不停的舔嘴巴,他们这些小孩哪里有那么多零嘴呢。

    这个时候要说零嘴,就是红薯干、炒豆子,还有外面摘到的野果子。

    蜂蜜这种好东西,没多少机会可以喝到。

    江景瑜:“回头姐姐工资发了,就给你买糖吃。”

    江景翔立刻笑开了花。

    江元同看着姐弟和睦的样子笑了笑,心里欣慰又惦记。

    在和孙女谈起两个女儿的事情之后,到底是放心不下,就分别写了一封信寄了过去。

    二女儿是在海城。

    大女婿是涧城。

    应该收到信了吧?

    但是却让江元同有些意外,他先收到了大外孙郑乐海发来的电报,电报说他妹妹成了知青,他走了关系让对方来到了上庄村,请他多照顾,在后面还奉上了火车的班次。

    因为电报贵,费用按字来算的,事情的经过江元同还糊涂着,不知道为什么外孙女会成为知青,但关键信息他是知道了,也就是说很快外孙女就要来这里了?!

    而二女儿那边的包裹后脚也到了。

    包裹很大,不重,拿回家,打开信之后江元同沉默了。

    在那里有三双给他做的鞋,还有一件有八成新的军大衣,十分厚实,冬天穿上它肯定就不冷了。

    江元同按照女儿信上说的,拆开三双鞋,在厚厚的鞋垫里找到了她藏在这里的钱和票。

    在那件军大衣硬硬的边角也藏了一些,看到这些,江元同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二女儿那边的情况怕是不好。

    信上说委托他们到时候帮忙照顾她的小儿子,会有人帮忙带过来。

    这点是没问题,但是他们自己呢,还有外孙呢?

    想到即将到来的外孙女,江元同眉头紧皱。

    要是实在不行让二女儿的大儿子来这也可以,他们这里不能说有多出息,但好歹吃喝不愁,能把日子过下去。

    想到这里,他立刻发了电报过去。

    如果这些事情被江翘知道了,她又会瞠目结舌,因为上辈子并没有这些事发生。

    在她的认知里,二姑姑是风光,但也就风光了这些年,她很快就要进农场改造,然后没几年就死在农场了。

    她那个已经上了大学却又停课的大儿子也没有到他们这里来当知青,而是在海城当一个工人,但是因为父母的情况一直被排挤,还有批dou,有一次也不知道怎么的,瞎了一只眼,下场好不到哪里去。

    大姑姑那边,这个表妹她是愤怒之下把自己的名字报上去的,被分去了东北那边,她一个小姑娘之前哪吃过这种苦,生了一场大病后就没了。

    涧城到他们这里没有直达火车,要在中途中转,具体时间不知道,但他们这里有知情要来,大队长肯定是知道的,因为上面安排到的话会通知大队长去接人。

    江元同让江景翔和江景瑜一起去接他们表妹,“你们表妹今年十五岁,刚初中毕业,之前也没怎么吃过苦,一路过来也辛苦了,你们去接一接她。”

    至于房间也好办,她就不去住知青大院了,在他们家就能住得下。

    他们家现在是江元同张流云一个房间,江明智叶红秀一个房间,江景瑜单独住,江景腾江景翔一个房间。

    除了这些房间,另外还有一个堆放杂物的杂物间,现在里面堆了很多做木工用的工具,以及用不上的木材。

    现在就把那个工具室的房间腾了出来,本来江元同说是表姐妹一起住,也够宽敞,但是江景瑜直接表示了,“我去住工具间,这间房给表妹住。”

    她有那么多的秘密,要是连自己单独房间都不行,那她在家里就一点隐私空间都没有,不能进游戏了。

    她估算自己快十级了,很快她的游戏又有新变化,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样,跟人合住,太不方便了。

    顾虑到她需要工作,所以就把那工具间收拾了出来给外孙女住,这两间房也是差不多的,只是朝向没那么好。

    那些工具就找其他空着的地方堆,这些一清出来,房间空荡荡的,只有一张旧的木架床。

    江明智:“床还结实,可以继续用,柜子箱子我给她打一个就好了。”

    自己家就是做家具的,缺什么自己做起来也快。

    顾向恒在知道他们两个有表妹要来这边下乡,想要和他一起去接人,多看了他们一眼,这是巧合,这也太巧了?

    他更相信是走了关系。

    在这点许多地方还是比较宽松的,有的选择可以随他们选,这样有目标的话,走走关系就可以去想去的地方。

    看样子这个叫郑乐英的知青来这里投奔她的外祖家,不会像其他知青那样不适应了。

    对这些知青的到来,顾向恒是欢迎的。

    因为代表着新鲜血液,而且这些知青要是用的好了也好用,比如他想改进一下大家一些不好的坏习惯,需要外力的推动,还有想让大家知道更多别的地方的生活,开阔眼界,眼界广了,心胸也会跟着更广大。

    比如他近段时间就有在构思村里的扫盲。

    1950年,召开全国农农教育会议,确定扫盲,在五十年代,村里搞过不少,但是成效不是很让人满意。

    小孩子学习都不定性,难道大人就会喜欢学习了?

    更别说大家下地辛苦一天,本来就身心疲惫,对学习更是不感兴趣,所以扫盲活动一度停滞。

    顾向恒现在想要重新做起来。

    不说学富五车,能认出常用字,会签名,就很好了。

    要是有人顺带着被激起了好学之心,就更好了。

    而且扫盲了,学普通话也更顺理成章,不会有外地人来了,就无法交流。

    有些知青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挤针对,这是误会,他们这里真没有这样的事,换成本地村民也是一样的,语言不通,而且很多年纪大了,更不会一门新的语言,双方都听不懂,这怎么跟知青交流?只有这些知情学会了本地话,才能跟大部分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