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美文小说 > 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

石出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石出(第1/2页)

    满蒙八旗都有自己的驻地,万琉哈氏所居的正黄旗处于京城西北方位。
    万琉哈家附近的满汉官员,托合齐大多是交好的。
    而孔尚任是汉臣,住在城南宣武门外的海柏胡同,又因着家中原本财帛颇丰如今又写话本赚了不少的关系,又将宅子足足扩充了一倍。
    两家住宅一个城南一个城北,隔得实在太远,托合齐跟孔尚任之前也没有业务往来,对于这位大文豪孔尚任的习性、爱好几乎一无所知。
    但只凭着孔尚任是孔子六十四代孙这一个身份,托合齐便有了主意。
    托合齐找人又去查了孔尚任一番,得知此人酷爱文学素来有正义感也有些清高,对于自己祖上孔夫子十分崇敬,每年都会抽空去祖宅祭拜。
    托合齐便找了个人去距离孔家最近的那家茶馆蹲点儿。
    干什么?
    抨击孔子……的思想不当之处。
    孔尚任几乎每隔三天都会去这间茶馆喝一次茶,想来也能很轻易的就能碰上。
    在孔尚任眼里,自己的祖先孔子就是圣人,就算为着孝道,也是绝不可能放任狂士批判自己先人。
    这要是科举出身的文官,辱骂孔圣人的事是万不能干不出来的。
    但托合齐是包衣出身,从内务府干上来的,虽然之前也读了不少书,但可不是为了弘扬圣贤思想,而是为了升官发财的。
    他能有今天的地位,跟孔圣人和儒家思想没关系,主要得益于十二阿哥的争气和万岁爷的赏识。
    所以托合齐做起这事来一点都不亏心。
    顺治爷还有人骂不要江山只要美人呢,孔子骂两句怎么了?
    孔尚任很明显不这么想,天天去茶馆蹲点儿跟人家辩论,还扬言不叫对方科考了。
    这几日辩论辩的,茶不思饭不想,连上班都不想去了,更没心思写什么书了。
    可对方是个穷秀才,老子娘都吃不上饭了,还考个什么科举?先吃上饭再说。
    托合齐给的这五百两银子够家里十几年的生活费了,自然要卖力去做了。
    托合齐也曾经特意绕到城南去观战过,看这秀才事情办得不错,说起话来甚为有理有据,不少在茶馆聚集的文人还都听了进去,甚至还有一小半人都站在了这个反对者这里。
    倒是真值这五百两银子。
    托合齐觉得这人之所以能发动群众,估计是因为他真是这么想的,才能说起来如此理直气壮。
    所以说,这人考不上也是活该。
    不敬孔圣人还考什么八股文啊!
    太子这边积极推进的同时,直郡王那里也不消停,不日便查出来了李、姜二人的不少问题,比如李蟠的亲戚曾经贩卖自制书册《状元集锦》,说是买了就能考中举人,有强烈欺骗意味;再比如姜宸英不敬上司,比如曾放狂士之言等等等等。
    几天过去后,康熙叫了两个儿子过来询问进展。
    太子听直郡王说完一长串关于两人及亲戚不当之事的记录,冷笑一声,道:“大哥说的这些问题,虽说是问题,但也不是问题。况且皇阿玛只是让我们查顺天乡试舞弊一案,不是监察官员,那是吏部和御史台该干的事情,大哥怎么平白先自己干起来了?”
    直郡王不得不承认,太子做了这么多年太子,别的不说,嘴皮子练出来了,怼人什么的还挺溜的。
    直郡王恼羞成怒,可康熙在上面看着呢,想要拍桌子他也不敢,只得对着太子没好气儿道:“那太子殿下说,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太子道:“应皇阿玛要求,我已着人将那届全部中榜考生请至京中,皇阿玛只需当廷一试,便可考知其才学如何,也能知晓两位大人是否存在徇私舞弊之嫌。”
    直郡王冷哼一声,道:“太子殿下就没有找人教他们怎么圣前应答么?”
    早先年皇阿玛对胤礽可是宠爱得很,几乎所有能摸得着的名家大儒都给太子指点过功课。
    也因着如此原因,太子的仕林当中名声很是不错,大家提起太子都会想到一些类似“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等美好词汇,而自己却只赚了个巴图鲁的名声,听起来有几分莽夫之嫌。
    太子对着直郡王不满地看了一眼。
    老大就是这个脾气,在皇阿玛面前也不知道收敛。
    没有证据的事也敢这么乱说,这不就成为了反对而反对了?
    太子道:“十年苦读一朝高中,凭的就是十几年乃是数十年的勤学苦读。皇阿玛如此圣明之人,这些士子究竟是有真的才学在身上,还是临时抱佛脚得来的功名,想来皇阿玛一试便知。”
    如此一来,直郡王若再反对下去,便是觉得康熙没有识人之能,连真正有才之士都辨别不出。
    直郡王敢在康熙面前杠太子,却不敢对着康熙多说什么。
    太子这一番话后,直郡王终于闭嘴了。
    康熙应了太子,对于此次中榜学子进行了当廷考查,更有翰林院一众官员和诸位皇子旁听,得出的结果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那些集结上书的学子乃是诬告,李蟠和姜宸英并没有在录用举人之时徇私舞弊。
    太子的性子康熙是知道的,因为从小就被立为太子的缘故,他的性子比其他皇子更是孤傲一些,也比较苛求完美,不可能会在这么大场合让自己丢丑。
    也就是说,太子这次是有十成十的把握,李、姜两位考官是被冤枉的。
    康熙也是翻看了太子呈上来的卷宗后才弄清事件原委。
    起初,有两个多年科考再次落榜的考生发出质疑,觉得自己这次准备得很是充分,甚至押对了题目,结果出榜以后依旧名落孙山,遂怀疑两位考官有徇私之举。
    他两人原本不过在茶馆内闲谈,却被另一屡试不第的学子听了去便信以为真。
    如此这么一传十十传百传了开来。
    这是关乎到每一个读书人切身利益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学子听到以后便义愤填膺开始集结上书,却没有人去关心真相本身。
    李蟠是康熙三十六年殿试的文状元,是个有才华能干事的人,却不是一个善于为官之人。
    此人出身诗礼世家,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不逢迎、不结党,招了不少人的眼,出了事之后少有同僚为他说话或者出来保他,甚至还有不少落井下石看他笑话,而集结上书那些人里面跳得最凶的那几个人还是他的仇家。
    原本是件子虚乌有之事,这么传着传着竟然越传越像是真事。
    康熙相信,那些集结上书的士子并非故意诬陷与两位考官,而是真情实感地相信两位考官并不清白,危害了科举公平和学子们的利益。
    这件事也叫康熙心中生了好一番感慨。
    果然人心是很容易被鼓动的,且在那个环境当中,被鼓动而不自知也是常有的事。
    索额图现如今开始做一些鼓动人心的事情,为的就是叫太子拥有更大的权柄和人脉。
    可他们都不想想,胤礽已经是太子了,又有这么多的世家重臣支持,这朝中还能平衡吗?
    如今的形势下,太子做任何事情都一呼百应,对的决策一呼百应,错的决策也是一呼百应。
    他已经授意太子不要跟索额图走太近,可太子就是不听。
    在他心里,皇阿玛有许多儿子,而索额图只向着他一人。
    康熙默默将卷宗合上,叹出一口气来。
    果然太子还是想壮大自己的力量,掌握更多的筹码和话语权,并不想只依附于他这个皇阿玛一人。
    说起来,孩子们都大了,也没有谁单纯想指着自己的恩宠活着了,听说就连十四都去跟老八交好了。
    ==
    依着当初的约定,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