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农家哥儿在末世》140-160(第8/40页)
隔两天去石渠村转悠一趟,看看他们哪里做得不好,要更正就是了:“约么我舅舅他们最近没什么心思管作坊的事儿,还得婶子多费心。”
瞧苗秋朵那性子,是那么容易死心的?说不定怎么在苗家撒泼耍赖呢,搞不好还要找到兰塘村,登他们家的门。沈青想到这儿,便对一旁的赵石头道:“石头哥最近帮我盯着点儿,除了咱们村子的人谁都不准靠近我家和作坊,县城来人买货,到你家谈来,或者上大槐树下头也成。给我盯紧点防严实了。”
他当初想搞个作坊,不就是为了这点醋,才包了顿饺子吗?这会儿正用上了。
赵石头连忙答应下来。
此刻正是午饭时候,赵家人吃着饭呢。沈青他们刚在苗家吃了个开头,苗秋朵就闹起来了。吴桂香便道:“在我们家吃点儿呗?也省的你们回去再动锅子燃灶了,就是这菜不好,别嫌啊。”
这话是谦虚了说,赵家如今三个人在沈青那儿干活,每个月领那么多钱,伙食提升了一大截。这会儿桌子上摆着一碟香椿炒鸡蛋,一盆蒸槐花,一大盘子白菜心炒猪油渣,另加一盆骨头汤汆丸子。有肉有菜有蛋,还有时令菜吃个新鲜。
“不用了,我们回家随便对付一口。”苗氏连连摆手,他们自家人吃饭就没分桌,难不成让她和赵有当坐一个桌?不像话。
“没事,他吃完了,这就下桌。”吴桂香朝赵有当碗里瞄了一眼,又用胳膊肘兑了赵有当一下:“去,给青哥儿和他娘拿两副碗筷来,再盛两碗白饭。”
赵有当一张老脸憋得由红都转黑了。然而扒下了最后一口饭,最终还是起身盛饭去了。
两个儿子赵石头和赵栓子眼观鼻鼻观心,没多久也把碗筷放下了:“我吃好了。”
吴桂香眉头一皱,拿筷子在桌子边上敲了敲:“吃完不知道把碗送灶房去用水泡上?等着人伺候你们呢?”
赵石头和赵栓子连忙端起自己的空碗,连桌上的杂物也快手快脚的收拾了,头也不回的往灶房跑。
“真是的,眼里没一点儿活儿,不抽不动弹。”吴桂香抱怨了两句,又对沈青和苗氏道:“快坐,新摘的香椿和槐花啊,香的很!要蒜不要?我让老赵去调个蒜汁。”
第146章 石渠·炸面排作坊5
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鲜的槐花洗净, 攥干水分晾一晾,撒上干面粉和一点点盐拌匀,要每一朵槐花都裹上面粉, 上锅蒸一盏茶的时间,便可出锅。
这法子也能蒸野菜或萝卜丝。有那爱槐花原本清甜味道的就直接吃, 口重些的可蘸蒜汁、辣油。家里粮食不够吃的时节,这蒸菜也能当主食。
“这是俺家栓子一大早去摘的, 现在家里就他没正经事儿干, 也不知道收拾收拾家里,见天儿的到处跑。折腾了一上午就摘这么一盘子, 还不够两顿呢。”吴桂香日常嫌弃小儿子,又扬声冲厨房道:“当家的,你再调个蒜汁,放点辣子!”
苗氏哪好意思让村长调蒜汁去?尽管这半年来, 她受沈青的影响也接触到了很多现代的思想,可在村里土生土长三十来年,有些观念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摆脱的。别家的汉子,又是村长,忽然伺候起饭局了,让她浑身都不自在, 忙道:“不用不用, 我就爱这槐花原本的香味,”
“那别调了。”吴桂香又冲厨房喊了一嗓子。不多时赵有当端了两碗饭,并带了两双筷子出来。米饭是白米掺了一点儿高粱,赵有当把碗筷放在吴桂香的手边, 又偷偷拍了吴桂香两下。
吴桂香眼皮子都没抬:“得了知道了,我一会儿会跟青哥儿说。屋里待着去吧, 俺们说话,你们汉子在旁边待着多不方便。”
被她点破这小动作,赵有当更加尴尬。脸上挂不住,轻轻哼了一声,却还是听话的扭身回屋了。
沈青接过吴桂香递来的两碗饭,分了一碗给苗氏:“桂香婶子要和我说啥事儿啊?”
“还不是学堂的事儿?”吴桂香没好气道。“我当时就不赞成他那想法,村里人爱放赖,难道还要惯着他们?他偏要这么着,还去找你说。你说学堂不开了,他回家又难受半天。这不天天在家央求我,啥时候见着你,跟你好好说说这事儿,你就当他没说过那话,该咋样咋样呗,惯得他们。”
因为学堂的事儿被赵有当搞砸了,回来没少吃吴桂香的挂落,他们家的孙子也等着上学堂呢!此后赵有当在家地位不说一落千丈,也大不如前。更加上如今吴桂香在作坊里做事,赚的钱又多又有威望,村里的哥儿和女人都很听她的,腰杆子越发的直了。
“这事儿啊。”沈青夹了一筷子槐花。他不爱吃香椿,总觉得有股子怪味,还不太能分清香椿和臭椿,这两样在他闻起来区别不大,在山里从来不摘。“学堂还是要开,不过换个说法。”
沈青把选拔制给吴桂香简单说了说:“我也想过了,村长叔的话也有点道理,升米恩斗米仇的,我这学堂要是不收钱,随便让大家伙儿来读,反而要挑拣这毛病那毛病,这不公平那不公平了。本来就是我自己掏钱整的,有啥公平不公平的?”
“这名谁都能报,报名之后免费在学堂里读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只取合格的继续学,学成了包进作坊干活儿,优秀的还能去县城。不合格的要是还想学,就得和人家石渠村那样交钱。” 这样一来,就是冲那个进作坊干活儿的机会,村里人也会踊跃报名,家里谁选上都是好事儿!
只是免不了还有人家,花钱也要送不合格的小子们来学,哥儿和姑娘恐怕就没这机会了。不过这是沈青开的学堂,就是偷偷多几个姑娘小哥儿合格,又怎么了?
“这注意好!”吴桂香一拍大腿,这饭就是得抢着吃才香,机会不是每人都有才会被珍惜。“青哥儿在外头见识得多了,这脑子转的就是快!”
沈青笑了笑,压低了生意对吴桂香道:“婶子别和村长说我早就想好了,就说你劝了我半天,我才勉为其难想出这么个主意。”
吴桂香乐了:“你不嘱咐我也打算这么说!”这段时间赵有当理亏又心虚,在家做低伏小的,她可算知道做个“当家的”有多过瘾了。
几人边吃边聊,又商量了学堂的选址。依着沈青的意思,就作坊后头那一小块地就成,用不了多大地方,盖两间房就够了:“分几批报名,每次报名人数限量,不然人多了先生也教不过来。”这人的心理就是很奇妙,越是报不上的越想去,恐怕原本还犹豫呢,一听不让报了,恐怕就得削尖了脑袋、托人送礼也要报。
等见了前几批合格的人进了作坊得了工钱,那报名的心就更火热了。“这地我掏钱买,就不算咱们村的公产,是我个人的私产,到时候谁都别说什么闲话,也别想插手学堂的事儿。”
“这是自然。”吴桂香道,不过说起买地,她又想起另一桩事儿,犹豫片刻才对沈青道:“老沈家可能要卖地,你买不买?要是买,我让俺们当家的给你留心着。”在吴桂香眼里,那是沈青伺候了好些年的地,庄稼人对地都有感情,人可以断亲,但伺候了那么些年的地,她想沈青会惦记着。
沈青也确实如她所想,愣了愣才道:“怎么这时候要卖地?”他有时候会特意绕一点路,路过一下自己种了好些年的地。今年老沈家已经把地种好了,连陇边也栽上了豆子,他还可惜好好的地种的那样杂乱。可不管怎么说,地里还长着冬小麦和豆子,这时候卖那粮食可都是买家的了,那种子和之前费的力气就都白搭了。
“还不一定卖呢,正闹着。”吴桂香叹了一口气,“还不是李娇凤生的那个小子?说是夜里窗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