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手机我今天夺嫡成功了吗

50-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手机我今天夺嫡成功了吗》50-60(第17/22页)

    众学子:???????

    这一天,非京举子的同乡会中,来自各地的诸多举子看着那不知道何时出现在桌上的试题,以及另一份完美的答案,都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人生中。

    他们怀疑自己就是来科举凑数的。

    不过很快,他们就反应了过来,如此能人必不可能做不出这最简单的策论题,此番行为只怕是为了考验他们,说不准这位其实就是出题人,他们也应当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才学展现给对方看!

    于是,只是想要得到破题技巧的薛瑾安收获了满满一后台的策论作业,他拆开名字眼熟的那些人看了看,倒是还真的总结出了一套破题技巧。

    得到了想要的的薛瑾安直接下线,飞快生成了答案让崔醉带了回去。

    当晚,崔鹏飞点灯到天明。

    看前两问时满面笑容,看第三问时他先是眉头紧锁,之后又拍案叫绝,再然后露出不忍直视的表情,最后差点没把自己的胡子揪下来。

    好消息:策论给出的论点都是对的,并不悬浮,结合了地方实际的情况,有些观点甚至非常亮眼,是能直接当做政策试行下去的。

    坏消息:除阐述论点之外的其他文字,尤其是劝百姓农桑的话术,那不能说惨不忍睹,那只能说是狗屁不通!

    多么漂亮的论点,多么丑陋的文字。

    原来七皇子不是没有短板,而是短板短得太歇斯底里,之前没看见。

    现在看见的崔鹏飞觉得自己的夫子生涯遇到了最棘手的挑战。

    第59章

    崔鹏飞对文章和字体的要求, 其实并没有其他老学究们那么高,当然,这也跟他的为人准则有关系。

    若是单论文学水平的话, 崔鹏飞其实是没有岑夫子高的, 甚至崔鹏飞对儒学的很多思想观点都是持批判反对态度的。

    他为官之初曾写过一篇名为《科举论》的文章, 其内容点名科举取仕不该以儒学经义作为唯一标准, 应当适当削减四书五经占比,加入且加重其他诸如兵法、律法、建造冶铁等等更为经世致用的科目,同时也对科举文章将来可能会形成固定结构体系表示了担忧。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崔鹏飞文章的前瞻性,然而于当时乃至如今,他这篇文章得到的只会是攻讦批评和所有读书人的敌视。

    也好在当时天下还没有统一,暂且只打下了南方正在向北推进的启元帝又是草根出身, 读书认字都是从造反开始的,他对孔孟儒学没有什么崇拜,只是拿来当稳定统治的工具,这篇文章他甚至是在妻子, 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房里看到的。

    启元帝觉得崔鹏飞是个人才, 帮忙压下这篇文章没有让舆论发酵, 还重用了崔鹏飞,带着他一起打天下,登基为帝后更是越过一众老臣,让年纪轻轻的他当了文官之首, 撒手人寰之际还封他为三大辅政大臣,足以可见启元帝对崔鹏飞的信任爱重。

    不过即便在启元帝的插手之下,《科举论》没有流传出去,但当时朝堂中该知道的都知道,崔鹏飞早已经被儒生除名了, 当年他能那么顺利地被赶下相位,何尝没有这些人的推波助澜呢。

    正因如此,桃李满天下的岑夫子被视作当代大儒,同样也算是教导过不少人年龄还比岑夫子大不少的崔鹏飞却没有这个名头。

    只是那些人大抵死也没想到,当权者想要的不是废了他,而是借废他之名直接废除相位。时至今日那些家伙已经被崔鹏飞差不多都熬死了,而他也对虚名早已没有了留恋,没有要为自己正名的意思。

    总而言之,崔鹏飞是真的不要求文章要辞藻华丽展现文字优美,但要求低不代表没要求。薛瑾安文章的惨不忍睹甚至让崔鹏飞都忽略了他字体本身的缺陷。

    崔鹏飞是真的有试图教会薛瑾安写文章。

    然而他的教导只实行了三天就结束了,这三天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教写文章从学生入门到老师入土。

    不是老师不努力,实在是老师年纪大了受不得刺激。看薛瑾安的文章,崔鹏飞的情绪每每都要来个在悬崖来回跳般的跌宕起伏,如此三天之后,本来风寒已经好得差不多了的崔宰直接躺床了。

    老大夫一把脉,便忍不住劝道:“都一大把年纪了犯不着跟小辈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理儿孙你享福!您若听我一声劝,长命百岁不敢说,九十岁我保你活。”

    八十大寿都过了的崔鹏飞:“……”

    “罢了罢了,七殿下又不需要科举,文章写得如同冤鬼索命又有何妨?往后上朝了封王了,大臣们难道还能写折子参他吗?他已经如此聪慧,有些缺陷也是可以原谅的……慧极必伤慧极必伤,这大抵就是老天爷的仁慈,好叫他在这人间长留吧。”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为了不短寿,崔宰掏空了心思拼命说服了自己。

    终于他不为难自己了,给七皇子再出题都是奔着不让他自由发挥去的,即便是避免不了的策论题,也只叫他写明观点即可,摒弃了多余的话,任何修辞手法都不要有。

    这样一来,崔鹏飞终于可以单纯的欣赏七皇子的才华,而不被辣眼的文笔灼痛双眼了,再看那笔死板的字都觉得方正的刚刚好。

    “半点不伤眼。”他真心实意地夸赞道。

    被批评过很多次字太拘泥于形的崔醉忍不住抽了抽嘴角,“祖父,你认真的吗?”

    这字明明看着比他的还要死板吧?

    崔鹏飞没有回答,而是看了他一眼,丢下一句:“子不言父过,你逾越了。”

    本来去教人结果给自己教回来一个师父的崔醉:“……”大意了。

    崔醉为自己的莽撞拜师有口难言,崔鹏飞倒是情绪稳定了,肝火正常了,病都大好了。

    崔鹏飞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教育薛瑾安身上,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出的题在京中大火,引起了所有读书人的热议,甚至国子监都为“十全公子”此人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而辩论了数回。

    ——十全公子,是读书人给薛瑾安起的名号。

    薛瑾安每次做策论题都会上“乡试做题家”上问破题方法,“乡试做题家”在薛瑾安这里只是一个网站,而现实中则是非京举子同乡会。

    同乡会中盛传一句话:若天下举子共有一石,则京城独占八斗,江南占一斗,剩下一斗天下平分。

    虽然真实的比例没有这么夸张,但也不可否认京城和江南文风之盛,尤其是京城这地界,便是平头老百姓也是识得几个字,念得几句书的。

    而京城本来就是天子脚下,有关科举的书籍资料都是最全最多的,自小就学习这些,其他地方的人莫说能不能找全这些并在科举之前学完,光是赴京赶考就不是一件易事,年年不知多少举子死于赴京途中。

    如此情况之下,非京举子抱团便就不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了,他们互相分享书籍与文会见闻、引荐同学老师,总是要比自己一个人举目四望满心茫然的好。

    当然,这也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官场朋党愈演愈烈的局面。

    总之,同乡会成员不止有举子,偶尔也会有国子监贡生、老师或是一些官员来此,大多都会隐藏姓名。是以,同乡会中匿名出题是常有之事,而答题的举子们则会不遗余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学,好让自己能得到上位者的青睐。

    薛瑾安上网站从来只提问,不会回答别人的题目,一直都是匿名,大家不知道他的姓名,就只能取个响亮的名号代称之。

    《周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