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23-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23-30(第9/16页)

 上官钧面不改色:“臣身兼枢密使与尚书令,自会做好份内之事,也请陛下做好份内之事。”

    姬安心里吐槽——你们古人能不能坦诚点,找理由很累的。

    他继续说:“我不会懈怠,但也还需要大司马扶着才能走好。大司马的批示与签章,与我的有同等效力。”

    不然他都担心,指示和文书发下去,下面直接消极怠工。

    上头老板突然换人,哪个员工不得先小心观察一段日子,摸清楚老板到底什么脾气。这段日子里,就是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能拖则拖——姬安这个前社畜对此再清楚不过。

    以及先前跟着旧老板的那批人,也会因害怕失势而更紧密地抱团,将权力斗争置于最高位,动辄草木皆兵。

    所以,要想维持原本的平稳局面和工作效率,现在的姬安还需要上官钧做背书。

    他真诚地劝:“大司马,便这样吧。赶紧往下议事重要。”

    上官钧深深看姬安一眼,这才说:“谢陛下信重。”

    宰相们再次暗暗相互对视——看来新帝还是畏惧大司马,刚才那一番,只是大司马在试探新帝。

    刘叔圭见两人说定,便继续被打断之前的话:“图国使团前些日子已进入我国,正在来京途中。前往接待的官员发来急信,探得使者口风,图国使团此次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让我们增加十万贯岁币。”

    姬安不由得皱起眉——岁币?

    第26章 北邻 相互“借东西”的“友邻”

    姬安抬眼在众人面上扫过一圈。

    上官钧闭目养神,彷佛因夜间守灵而疲惫的模样。

    不过,以上官钧的城府,只要他不想往外透露,姬安自认短时间内还修炼不到能看穿他的火候。

    而众宰相都没有诧异之色,姬安猜测他们过来之前就先知道了这事,此时个个面色平静。

    以往议事的时候,都是刘叔圭说完一件事,分管的宰相会主动接话,先说说自己的意见,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讨论阶段。

    可今天不知道是不是众人出于对姬安这位新帝的谨慎,竟然没有人接话,一时间屋内出现一阵诡异的安静。

    姬安一边唤出系统打开大盛地图,一边直接点了名:“中书令如何看。”

    在大盛的官制当中,中书令是名义上的文官之首。这个名义就体现在,一是官职最高、待遇最好;二是需要有个人出头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是他。

    其余官职中,除去荣誉头衔,就只有枢密使在品级上与中书令相当。不过枢密院管的是全国军事,虽有不少文官在其中担任要职,但官员任免不归吏部管,是和文官系统完全独立的另一套体系。

    姬安估计,原本的政事堂就是皇帝在这两套体系间玩平衡。但现在,上官钧加封大司马,身兼枢密院之长与执行政令的尚书省之长,就一跃压到了中令书头上。

    可眼下上官钧不表态,姬安自认叫不动他,只能尝试捏一捏软一些的那只柿子。

    中书令既被点名,便缓缓开口:“图国与卜察一直交战,这几年又陆续有天灾,年年欠收,人口略有消减。今夏更是大旱,听闻最重要的产粮地几乎颗料无收,这个冬天恐怕非常难过。

    “但也就在今夏,图国的新帝御驾亲征,让卜察吃了一场大败。图国不仅收复了先前丢失的七座城池,还占下卜察两处关隘。在此军势之下,图国新帝要求我们增加岁币,极有示威之意。”

    姬安听他贴心地给自己补了一轮课,正等着下文,中书令却闭上了嘴。

    姬安心下无语——难道是觉得自己蠢笨到能被这么几句话绕进去?

    他懒得兜圈子,干脆直接问:“吕卿认为,这岁币我们是该给还是不该给。”

    中书令续上话:“臣以为,需等图国使团进京,谈过之后再看。朝廷可先选好善辨之臣,思量几种应对之策。”

    姬安端茶喝了一口:“诸卿都说说吧,集思广益嘛,我也想听听各种角度的看法。就从庞卿开始,依次往下好了。”

    天子有令,挨着中书令坐的庞侍中就接着表态。

    姬安耳里听着,眼睛也一面在系统显示出的地图上细看。

    大盛北边接壤的邻居有三家,图国是其中最大的那家,两国接壤部分达到了边境线的近一半。图国西面的打骨鲁约占去西边的三分之一,图国东面的卜察则占去东边的约四分之一。

    不过,姬安发现一个挺奇怪的现象。

    大盛和图国的西半边边境是以一条河为界,可到了东半边,就很奇怪地交错起来,各自都有往对方国内延伸的局域。

    姬安放大那个部分,边看边听,一心二用。

    众宰相中,有中书令这样模棱两可的,也有表态不该给和可以给的,三个方向都包了。但每个人的态度都算不上强硬,属于“如果大家都觉得应该怎样怎样,我也会跟随”的那类。

    明显众人都在探姬安和上官钧的意思。

    不过,将这几位老狐狸的话归纳一下,主要是配合上他们的态度,姬安也就大致摸清楚了他们的真正想法——先谈再说,能不给当然最好;又或者不能白给,要交换;但最后的底线,还是可以给。

    庞侍中还特意提了句,增加十万贯岁币并不算多大的负担,只是不能对方一要就给。一则太伤面子,二则对方得到太容易,以后还可能要加。

    姬安看向仍在闭目养神的上官钧:“大司马是什么意见。”

    上官钧这才睁了眼,平静答道:“臣支持陛下的决定。”

    这话一说,屋内气氛顿时又变得有些古怪。

    姬安见他不想说,就参考了一下出自枢密院的两位宰相的意思。

    枢密副使的意思是没必要给,刘叔圭则是和中书令一样,先谈一谈。

    姬安还不了解这个岁币具体是怎么回事,思考过后,决定拖一拖:“就按着中书令提的,诸卿商量一下谈判人选,先准备起来吧。”

    反正是图国使团来访,人在大盛国内,谈判总于大盛有利。

    姬安表了态,上官钧没反对,众宰相便议起人选。这事倒是挺顺利,很快就商定了一支谈判团,其中还包括齐万生。

    岁币的事算议过去了,刘叔圭接着提下一件。

    或许是刚才稍有磨合,往下没再出现过冷场。只是姬安和上官钧的角色像是和以前做了个对调,换成上官钧一言不发,姬安以听为主,时不时问上几句,再做个决断。

    新帝朝的第一次政事堂议事,就在这种说不清权力到底有没有交割的情况之下,还算得上顺利地结束了。

    诸事议完,最后姬安让郑永取来先帝的遗诏,给众宰相都看看,有没有需要增补之处,也顺便说了自己对李婕妤和姬含思的安排。

    众人都无异议。不过,姬安既打算让姬含思留京,众人便建议他赐封号时不用地名,姬安便把想封号这种头疼事扔给了礼部。

    议事结束,就差不多到傍晚哭灵的时间。姬安让郑永给众宰相安排一间房换衣,也稍事休息。

    待众人离开,姬安才问上官钧:“大司马,可否给我讲讲给图国岁币的原委,先前的夫子没有讲过这个。”

    他特意提了“夫子”一词,暗暗提醒上官钧两人先前的约定。

    上官钧睁眼看来,再招手叫过黄义:“取大盛地图。”

    茶水换了一壶,糕点摆上桌,地图也展开在桌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