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50-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50-60(第4/13页)

 日后即使不在任上,他留下的各类工坊、主导铺设的灰路、修建的码头仍能让韶远县的百姓过上红火日子。

    毕竟,他画的草图已经框定韶远县的未来。

    码头建好之后,络绎不绝的商船一定不会放弃这一便利补给港口,加之韶远县本身出产的珍贵草药、香料、新奇的食物,一定会客似云来,商船压岸。

    以降低三成成本的噱头引各个商队过来,得到的银子减去各类支出——发放工钱、纺织机器、水泥红砖——剩余利润足以支撑起一个光秃秃的码头。

    至于上面的建筑,这不是还有商队注入资金的吗?

    等码头建完,以码头土地招标的形式邀请各个商队参与,合情合理地融资,建筑不就有了?

    获得府上批准,当即让蒋秋与赵成两个师爷带人出发,前往松江府抢人,顺便在松江府招些人才过来。

    商队宣传集中在岭南道附近,其余地方太远,宣传了也不乐意过来,还费钱,江无眠索性停了这一业务。

    他理所当然地忽视了这一计划的缺陷,大周交通环境太差,从江南道来岭南都有危险,何况是更加遥远的地方。

    岭南道中同样不安全,但跟随商队一起来韶远县,能避过九成九的灾难,剩下小概率天灾人祸,全靠运气。

    然此时不同以往,韶远县决定要修建码头了,来往可通过海船,大大节省时间。

    海运同样有危险,且大多必死无疑,总归是一条路子,活不下去时能考虑一二,搏个前程。

    招引计划再度出击,蒋秋与赵成踏上北上松江府之路。

    一去便是一月多,招不招到人另说,韶远县里是准备收割早稻了。

    此次稻田用了肥料,基肥、追肥一应不少,因此衙门上下严阵以待。

    临近收割时,陈平每日要问患有风湿的老人,是否有异常感觉。

    风湿病人对风雨来临有种预测能力,空气过于潮湿,风雨将至时,总能感觉关节不舒适。

    而收割是抢天时,趁着雨水还未降下,马不停蹄地收割、晾晒。

    倘若遇到连续阴雨天,容易发霉病变或直接在地里生根发芽。

    所以每回收割都称为“抢收”。

    韶远县这地界,一年下来风雨无阻,纯字面意思的刮风下雨不停,夏日又是连续高温多雨,但凡有个疏忽,半年的辛勤劳作化为泡沫,一家人就此从农户化作佃户。

    所以,对于夏季稻田收割一事,陈平格外看重。

    看着晴天,连忙喊上户房衙役,去陈家村过重称量早稻。

    其他村中不清楚,陈家村是完全与江无眠的步调一致。

    尽管因紫云英的草籽太少,每家每户种植得有多有少,但地里总归是有的,后续的肥料使用也严格按照江无眠的要求,能看作是标准试验田。

    故而,称量的数据会比较清楚。

    江无眠同样去了,他也想知道上等田的亩产到底能有多少。

    人一到,就与陈平去了地头,此地已开始收割,金灿灿的稻穗各个饱满硕大,压弯稻秆。

    陈平激动得顾不上紧张,“大人,您快看!这一整片稻田,完全按您的要求使用肥料,结出的稻穗没有空壳!”

    灌浆充足,即使有空壳也只是一两个,比之以往更重!

    陈平半辈子和土地、稻子、虫害打交道,他上手一称量就知道稻穗比之前重多了!

    碾开稻糠,露出淡黄色的粳米,细长质硬,带有天然米香,若是能蒸出来,一定是鲜甜的热饭。

    等到最后称量时,整个打谷场爆发出阵阵不绝的欢呼声。

    张榕瞪大眼睛一看,亩产竟能达到五百九十一斤,险些六石!

    六石!放在千斤起步的后世的确不算什么,可这是大周啊,精耕细作的上等田亩产不过两石,这还是顺风顺水没有病虫害泛滥的年份。

    重要的是,这并非个例,是能用肥料复刻的普遍现象。

    这充分说明了肥料的重要性,也意味着无偿给出这一技术的江无眠居功甚伟!

    韩党算什么?

    在六石产出的田地面前,他们的打压不过尔尔。

    再有铺路的水泥一出,三年任期一到,他必然升迁!

    眼下,陈家村的村长老泪纵横,恨不得当即跪下给江无眠磕头,激动地嗓子都要劈叉,“大人,这是真的!是真的!”

    反反复复地确认这个数是真的,摆在他们面前的粮食是真的,亩产真接近六石!

    张榕眼睛发亮,嘴角压不住地上扬,“大人,商队!船匠!”

    韶远县亩产达六石,收成高到这一地步,若不是京中陛下距岭南太远,一定会亲身降临,甚至日后能以此祭天也并无可能。

    待消息传出,韶远县要的人和钱还会少吗?

    加上江无眠献上了改良后适用北地的水田犁图纸,两项功劳摆在皇帝面前,韩党意见根本不重要!

    再说,江无眠做的全是利民好事,即是抹黑都找不到理由,他恩师是贬谪不是死了,京中人脉还在。

    此等天大好事,有的是人想来锦上添花。

    后续影响自不必说,先看眼前。

    陆陆续续,陈家村的水稻收割完了,平均亩产三石。

    这等产量,有史以来,闻所未闻!太平年间,前朝盛世之时都见所未见,就这么出现在韶远县中。

    县衙众人再度聚首,皆是神情恍惚又激动万分,心绪激荡之下,看起来精神失常。

    江无眠最先恢复镇定,指挥县衙上下,“林师爷,数据文书与肥料使用观察报告一并整理得当,一书三份,县衙留档,两份发往府衙,不要有任何添油加醋,一应据实描述。”

    林师爷深吸一口气,“是,大人!”

    其实此刻外界早有传闻,毕竟县里有八个村寨,收割水稻的日子持续半个多月,时间一长,消息瞒不住的。

    紧挨着韶远县的几个县最先得知此事,尤以平清县为先。

    当年从县里挖走不少人,那些在韶远县扎根的人可没和亲人断了联络,消息一出,立刻回家报喜去了。

    平清县就此得知,韶远县大丰收,下等田都能亩产两三石!

    第054章 公文

    继而传到整个南康府, 州府上下第一反应:韶远县开荒了?那也不对啊!

    开荒地的亩产他们还不清楚吗?!

    用了化肥?

    真的假的?

    江无眠着实没时间处理外界风声,让张榕关注着,自己去接恩师入城。

    一听闻韶远县的消息, 谢砚行立刻赶来县衙, 询问是真是假。

    谢砚行一改往日平和近人的性子,大步流星走在前面,问道:“稻子入了何处?预备仓里?”

    韶远县免税粮, 粮食不必入库。

    预备仓是县衙花钱从百姓手里收购的, 以防天灾人祸时没粮可吃, 用以兜底的。

    江无眠疾走跟上恩师,“入了预备仓, 恩师这边走。最为理想的是县衙试验田,文稿还在整理中, 大致来讲, 种植过程的重点分为三部分,土壤基肥、排水追肥、病虫害治理。”

    预备仓未满,但恐怕是七年来最多的时候。

    满仓是稻米与阳光交织的香气,打开查验,金灿灿尚未脱粒的稻谷出现在眼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