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50-60(第6/13页)
能看出谢砚行江无眠真不愧是师徒,都喜欢随公文送东西!
这么一打岔,建元帝激昂的情绪回落,“遣锦衣卫速去查清事情原委,另,召薛文回京复命!”
薛文在南康府建了一年多的卫所,对韶远县变化应大为了解,有他补充说明当地情况,再有锦衣卫暗中调查,不难得出事情真相。
身为开国之君,他深知此事重要性,正是因为它格外重要,再慎重无比也不为过。
即便是按“常年耕作不标准施肥早稻”的产出,一亩地能出三石粮食,大周能增加多少粮仓?能养活多少百姓?
仅是简单算上一算,建元帝便是心惊无比!
建元帝又翻了翻公文,确信没落下其他随公文送来的东西,这才问候在一旁的总管,“齐年,随南康府公文来的稻谷何在?”
第055章 情况
大周并非日日有朝会, 除却十日一休沐、当今圣上万岁日和规定的节假日外,每三日一次正常朝会,五品及以上京官觐见。
每逢月初、月中皆有一次大朝会, 七品在京官员, 不论京官地方,皆要入宫出席。
另有一种小朝会,出席者皆是皇帝心腹, 铁定的皇党, 无固定名单, 全看皇帝本人。
眼下,建元帝让人宣户部尚书、翰林院大学士二人觐见。
两队人马急匆匆于皇宫出发, 一队奔向韶远县,另一队则是兵分两路, 请余尚书与万学士入宫。
户部尚书好说, 掌天下土地税粮,种田一事在他管辖范围内,寻他是应该的。
翰林院学士不同于正常朝臣,以职责来讲,整个翰林院是建元帝的“秘书顾问”, 负责整理奏折、协助皇帝朱批。
其中, 大学士是翰林院之首, 皇帝的总顾问。作为皇帝顾问, 有任何突发情况都会被拉出来上值。
另一个同翰林院一样倒霉的, 随时随地听候皇宫召请的,叫太医院。
不巧, 今夜无任何伤亡事故,于是只有翰林院的万大学士被管家喊起匆忙入宫。
江无眠尚不清楚, 韶远县马上要迎来一波新的锦衣卫探查,岛上热衷给韶远县送钱的薛文不得不上京复命。
走了也无所谓,给钱就行。
韶远县的码头正在激情建设之中,到处要钱。
官道着人保养,夏季高温,容易致使水泥晒裂,需要好好修补。
排水沟渠与河堤修筑列入下半年预期工程,各个作坊视当前形式决定扩招还是缩减。
就此,县衙又组织了一次年中会议。
有赖于管钱的蒋师爷不在,周县丞目前不管,林师爷还在整合文书,江无眠只好自行算账。
得出结论,先招到充足人手再扩建。
好在外城区已有其他县的商队看中,正在落户搬迁,其他村寨亦有不少百姓来投奔。
韶远县里免费教学肥料技术啊!
附近有亲戚在县里的,谁都知道韶远县今年丰收,粮食几乎是上回的两三倍还多,稻谷一袋一袋往家里搬!
来了发现,不仅是稻谷丰收,丝织品、各类纱绢价格比他们自家卖的便宜,竟还不耽误赚钱!
除此之外,县中还放出告示,今年冬天继续教学。
鉴于官学在县中,来往浪费时间,所以趁农闲时,在各个村寨建私塾,私塾建造的钱和纸笔的钱有县衙补贴,但夫子的束脩由各家出。
消息一出,韶远县人口迎来猛烈增长。
锦衣卫来时正赶上韶远县大搞建设。
消息根本不用探,直接在县衙门口的告示栏上一瞧,再去村寨上逛一圈,自然而然能得出结论。
北地秋收之前,来韶远县的锦衣卫与薛文一同回了京,消息即刻送入宫中。
建元帝、余尚书与万学士互相传阅,又拿《报告》相互映照,看完后三人一时有些沉默。
建文帝率先开口,“两位爱卿有何想法,尽可一叙。”
万学士斟酌片刻,“县中已做试验,且全县推行,不见异况,又有江南道闻风而去,购置肥料。以此来看,肥料可尽快推行,以保下一秋收粮储。”
有大量例证在前,何必再度耽误一季收成?
余尚书有不同意见,就“报告”所言的肥料切入,“依臣所见,此物的确极好。然南北有别,作物不一,所需肥料天差地别。
稻谷生于岭南,一年两季,江南淮南则一年一季,肥料应有异同。正如水田犁,南来北传,已改换了模样。
陛下若要推行,需开田试验。”
尽管江无眠与谢砚行誊写的文书一应俱全,所谓的《报告》事无巨细一览无余,足以让人信服。
然户部一动,关乎天下万民生计,肥料之事与田地产粮相关,此乃大周根本,由不得他不慎重为之。
宁愿慢些,少了一年收成,不能为赶时间,匆匆推行。
在此之前,建元帝已召开多次小朝会,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主要观点如上。
一则是推迟,一则是立刻试行。
二者皆有道理。
初时确认收成为真时的狂喜过去,建元帝拿出誊抄出的肥料方子——这是锦衣卫从告示上抄写来的,韶远县竟将此事作为告示张贴,实在出人意料。
“明日大朝会,告知群臣。”具体如何,明日早朝上吵去便是。
建元帝又向下看去,锦衣卫的密报写得详尽,方方面面都记着,各类告示誊抄一遍,还不忘带上韶远县特产——官学教材、水纹纸、纺织品、瓷器、红砖和水泥。
密报上书,韶远县官学做了改动,教材不拘泥于四书五经圣人之言,针对无力科举的百姓推出其他选择,基础识字与算数、如何记账等等。
县中建有诸多作坊,让百姓种地之余赚钱补贴家用。
齐总管适时让人送上锦衣卫带回的韶远县特产。
教材用的韶远县本地纸,表面光滑,比不得贡品,但比当前用的纸张质地更软。
丝织品并无特点,据查探消息的锦衣卫报,韶远县的纺织作坊建在水边,纺织机能一天不停歇,以至货物堆积,降价三成!
锦衣卫买了半船回来,建元帝不要,他们私底下还能倒卖。
余尚书结结实实吓了一跳,心下惊骇,盯着毫无特色的纺纱严肃道:“陛下,长此以往,岭南道纺纱将韶远县一家独大!”
建元帝没放在心上,他挑出纺织机相关记录,“人力有尽时,水力滔滔不绝。然此物受时节影响,唯有雨水充足时才能源源不断产出,其他时间摆设尔尔。”
受季节水力干扰,即便产能大,只能影响一时罢了。
略过纺织,其余全部表面粗糙全无精致美感。
所谓的瓷器就是粗瓷大白碗,京中并不稀奇,放在偏远的韶远县确实能创收,倒是难为江无眠能做出来。
红砖与水泥是重点,尤其以后者为重。
韶远县的官道、县城与村寨之间的路途、码头修建,皆由此物身影。
密探去的正是时候,路边有修路的,还有用水泥修码头的,观摩半日能学一手使用水泥的本事。
好在锦衣卫多看了几眼,知晓水泥该如何铺路,不然等路干了看到的得是金不换试验的几条废路——开裂掉渣,一用力就能掰下来。
物件是好,就是废人废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