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60-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60-70(第3/13页)

围?

    海上不如陆地好说话,一阵风雨袭来,谁家的鱼跑了谁家的网丢了怎么算?

    谢砚行收起材料,让人说来一听。

    江无眠直接打开他带来的盒子,里面放着两个宽口瓷瓶。

    刚开完一个,一阵格外鲜香的味道散开,整个人食欲大振,恨不得当场吃二两米饭。

    谢砚行探头看去,里面是粘稠酱色物,以其上赤红色来看,好似是酱。但不见黄豆,刨除黄豆酱便是甜面酱,可甜面酱颜色更深,酱更粘稠,此物还能缓缓滑动,显然是种新酱。

    “此物为何种酱?”他绕有兴趣地观察,竟是看不出一丝原料。

    酱料在大周算一味上好的生意,北有黄豆酱、韭花酱盛行,江南淮南有甜面酱、腐乳一类,靠海的地方有虾酱蟹酱,不过这味道比腐乳还难闻。

    吃不惯的人只觉臭味扑鼻,食欲全无,岭南道这儿虽经年有虾蟹酱料生意,不过不是本地人吃不惯。

    这是头回见到用本地东西做的酱料,不同于虾蟹酱的臭味,此物倒是味鲜香、色赤红,卖色上佳。

    江无眠笑而不答,短暂卖个关子。又开了另一瓷瓶,这回倒是看得清晰,里面是海带!

    唯独这味道鲜辣,比酱更多一分刺激,令人不自觉垂涎三分。

    谢砚行一闻,从中分辨出诸多味香料来,花椒、茱萸、茴香、姜、蒜……

    “这道菜,为师的俸禄只能吃得起一顿。”他不由摇头叹道。

    大周香料价值昂贵,胡椒价最高,花椒茴香也不是平常百姓家能吃的,茱萸姜蒜倒是便宜些,可再仔细一瞧这上面的油脂,足以做三顿四菜一汤!

    小徒弟能赚钱,也真会花钱啊!

    江无眠无语一瞬,道:“您放心尝,弟子付过钱。”

    指着左边的酱料解释,“此物是蚝油,由生蚝提炼出的一种油脂,可做提鲜用,也可直拌面拌饭,不可吃多。”

    一听能拌面拌饭,谢砚行喊来谢管家,吩咐厨房快做两碗阳春面来,再烫一壶小徒弟上回送的桂花酒。

    谢管家眉毛不动,只扫了一眼上头空置的酒杯。

    按夫人吩咐的量,今儿老爷没酒能喝了。

    江无眠看了一眼桌上喝干净的小酒杯,约莫半两,幽幽提醒道:“恩师,师娘去绣坊半日多了,再过一时半刻就该回来。”

    您今日喝了半两还要温酒的事儿,弟子可不会瞒着。

    谢砚行一口气堵在嗓子眼里,摇头感叹,小徒弟也跟着两师兄学坏了。

    谢管家欣慰地下去煮面,留师徒二人和谐相处。

    江无眠浑然当恩师痛心疾首的表情不存在,继续介绍海带结,“此海带本身容易捕捞,但做成菜价格昂贵,一般人承担不起,不过有钱的世家和商人不在乎这点花销。”

    这两种东西不难做,韶远县靠海的几个村寨也习惯了平日里鱼肉海带生蚝这些菜品。

    然没有香料辅助烹煮,海鲜味腥,多数人吃不下这味道,也只有生蚝能入口。

    前段时间修建码头,江无眠命人清理附近附着物时,发现上头附着两种东西,这倒是让他想起后世的海洋养殖,利用海边的东西发展当地经济。

    蚝油与海带无疑是尝试之一。

    韶远县里有吃海鲜的习惯,毕竟有句话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靠海就是吃海。

    生蚝是海鲜之一,还是难得腥味小、味鲜美直接能入口生吃的东西。尽管在韶远县里一般是下锅小炒当小肉,或者随虾蟹一块腌制。

    吃法少了点,但算得上当地特产。

    海带则不然,不经腌制,只有盐味与海腥味,难以入口。

    这是对江无眠而言,他吃惯了后来的调味品腌制的海带,只觉现在的海带味虽鲜,却偏寡淡,不能多食。

    用诸多料卤出的海带,虽味道丰富也有层次,可少了辣椒调味,怎么都不对味。

    可头回吃到的谢砚行只觉一股辣味直冲大脑,再嚼一口,厚重的海带块口感极佳,油脂与香味浸润其中,每一口带有不同香气,层次丰富,味道浓郁又不失海味之鲜。

    待到阳春面一上,点上蚝油,夹一筷卤海带,只有一个字,“鲜!”

    “有此物,何愁海带生蚝的销路?”

    第063章 上新

    次日一早, 醉流霞早早开张,陆郁小心翼翼端着托盘放在桌上,托盘上两个瓷瓶精致小巧, 纹丝不动。

    几个伙计同样大气不敢出, 听着咚一声,仿若落在心上。

    “呼——”大堂里喘气声顿时四起。

    陆郁擦干鬓角冷汗,反复擦拭双手, 亲自在瓷瓶上方挂上“檀木童子”“千山翠色”两词, 略打开个口子, 嘱咐伙计将介绍的话背熟,不能丢了醉流霞一贯的面子。

    “江大人这番动作, 想来明年年底能高升——这味道?”胡征自后院走来,刚入大堂, 一股霸道无比的香气弥漫, 鲜香味美又不失风味。

    胡晨睡眼惺忪,猛然被这股气息冲击到,不由自主滚了滚喉头,四下寻摸。

    “醉流霞上新菜了?”

    陆郁一转身,笑迎上去, “胡领队, 胡小郎君, 您二位来的真巧, 醉流霞初到的新菜色, 今儿刚来,适合早食开胃, 您二位,来点?”

    伙计适时将新品菜色的介绍页奉上, 待两人看到价格时,饶是纨绔弟子如胡晨,不免心惊。

    再一看用料,仔细数了数,足足数十位的香料腌制!

    胡家常年来岭南道收香料,自然清楚个中门道。

    价格低廉的香料,用多了花的银子也不会少,一道菜用十位香料制作而成,这般要价的确对得起三位数身价。

    胡晨偷瞄一眼堂兄,点还是不点。

    倘若兄长不在,他手一挥银子自然而然撒下去,现在兄长正脸色严肃翻看两页纸,不知是何意。

    胡小郎君心里门清,在外边乱来和当着亲人的面做纨绔状不是一个待遇,前者还能装聋作哑,后者就得上家法啊!

    只见胡征略一思索,对陆掌柜道:“陆掌柜如此推荐,必是不能错过,烦请各上一份。”

    随后点了几样早食并饭后饮品,一并送到二楼来。

    先上的正是蚝油,伴随一小碗特质米浆粉,没有几根,仅是给人开胃而已。

    “色泽浓郁鲜亮,粘稠又不黏连,味鲜甜,这檀木童子里加了石蜜?”胡征挑起一点蚝油放入口中品尝,得出结论。

    蚝油太过直白,硬生生被谢砚行改名为“檀木童子”,用以混淆原料。

    胡征猜其取自甜柘,也不无道理。蚝油鲜甜,又是红棕偏褐色,不难看出与石蜜的相似之处。

    韶远县本身产有石蜜,且醉流霞菜谱中又不是首次用其调味,胡征这么猜实在正常。

    另有一原因,石蜜取自甜柘,外皮呈紫色,与檀木相近,称为“檀木童子”几乎是点名了原料有石蜜。

    胡晨“嗯嗯啊啊”符合两声,吃的头也不抬,他就是跟着过来吃的,猜用料一事,有堂兄在就行了!

    至于一上来味道更有存在感的“千山翠色”,这一道菜的用料全在介绍页上写着,只为说明为何一道菜会价值上百两!

    经过高汤浸煮,又有数十种香料熬煮,价值上百两倒也正常。

    青花瓷盘上,碧绿墨绿的海带片层层叠叠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