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70-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70-80(第10/13页)

门来。

    每逢此时, 周探风扼腕叹息,为何海带不再多些!

    但他同样清楚,这已是韶远县的极限。

    江知县仅是养了部分, 遭受风雨后损失颇多。好在来得及重新补种, 时间紧张之下, 只得了几船,再一晒干缩水更少了, 本地截留部分,途径江南道时留下一些, 还有剩余就不错了!

    不得不说, 独家垄断生意的确吃香,几日下来,赚取的金银令人大开眼界。

    以至于,多年经商过手金银颇多的周领队都为之心惊,恨不能再运一船货来。

    近日, 周探风即将返航, 受于成文的邀请来吃一顿践行酒。

    推杯换盏之间, 只听身后一桌人谈论最新来的折子戏与岭南海带。

    做青衣书生打扮的人惋惜道:“听闻的晚些, 再上门时, 商队已贩光了。”

    能上门买得起海带的,一定是不缺钱的。让两人关注的却不是这人, 而是接下来的一道声音。

    只听同桌人的声音再起,“事情简单, 亲身去岭南道见上一见,吃上一船又何妨。”

    青衣书生笑骂道:“好你个胡四,吃两杯酒再听一出戏,竟说起胡话来。岭南岭南,极尽之南陆,岂是那等好去的地方。”

    不等第二个声音反驳,另一同行人,做白衣书生打扮的时二低低笑了两声,“杨二,这是你的不对了,胡四可真是去过岭南!记不得了?”

    胡四,也即亲身去过岭南的胡晨顿时翻了个白眼,话中撺掇道:“小爷随家中去过两回,你们——呵,不行。”

    同样是纨绔子弟,容得了自己废物,但容不得他人支棱,尤其是他们二人竟被人比下去,这能忍?

    必然不行!

    两人狞笑着以黑历史威胁一番,迫使胡晨应下替两人完成夫子作业的要求。

    胡闹一番,又听胡晨低声道:“但去年过岭南时,尚未听闻此事,应是今年出的新事物?”

    两人没去过岭南,不知那儿到底出现何等变化,于此事上并未有发言权。

    胡晨是纨绔不假,但这种大事他还是关注的——指新出的折子戏。

    毕竟纨绔子弟的吃喝玩乐之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听曲”,如《三救海船》这等略有奇异又涉神鬼之说的东西,闻所未闻,简直是侮辱纨绔子弟的专业性。

    “不消说,肯定是韶远县里折腾出来的。”胡晨笃定地说。

    杨二疑惑,这又是哪儿?听着是县名,可他作为州府都认不全的人,这等小县城更是从未听过。

    白衣书生时二听着耳熟,正回忆究竟在哪儿见过听过这地名。

    胡晨胜券在握地笑了一声,不光是因为这是一件新事物,还因为这一出折子戏里最为关键的“海带”一物。他在韶远县吃过,回京中再未尝过如此味道,自然念念不忘,故而一看便知。

    青衣书生杨二扬眉,“仅凭这一点?”太过草率敷衍,以至于有种胡四在戏弄他的感觉。

    胡四嗤笑一声,“这点足矣。你去过韶远县便知,这事儿唯独那里做得出来!”

    其中只有一点不明,为何当初的“菜”变成如今的“药”,是因晒干炮制过,所以有了变化?

    杨二将信将疑,实在是胡晨太过笃定,仿佛亲眼所见,他问道:“你今儿出门用错药了?”

    胡四嫌弃地翻个白眼,“去去去,信不信由你,小爷乐得少个人买。”

    白衣书生时二却一敲掌心,面色正经道:“杨二,此事可能为真。”

    他记起究竟在何地见过听过这一地方了,是翰林院!

    时二家中乃是耕读世家,具体表现为土地颇多,又有人在朝为官,同翰林院中的时编修有血缘关系。

    两年之前,从时编修的话中,他得知韶远县这一地方。

    原因是地方太过偏远,朝廷任命的官员死伤偏高,多数人很少愿意调任,故而多的是在职位上老死的知县。

    然两年前,一科状元刚出孝期,本应进翰林院观政,再外放任职,不料却第一时间被人算计送去当年还未彻底平乱的韶远县。

    自然,从时编修那儿,时二只了解到有一任科举状元去了韶远县任职。

    算算时间,这应还是那人任上。

    不仅如此,“肥料也出自此地。”

    时二补充道。

    其实还有其他物品,同样来自韶远县,比如说水田犁。

    不过事情太远了,三人仅是有个印象,没记住关键部分,但目前回忆起的事情足以说服杨二。

    毕竟时二做事一向靠谱,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事儿一向有八成为真——时二家中有人任职翰林院,能第一时间听到皇帝身边的事儿,信息来源可靠。

    胡晨跟着哼哼两句小曲,忽然道:“既然咱们知道产地,何不去当地买?”

    之所以老老实实在北地找崖山商队的人买海带,不就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其他购买渠道?

    但他们已猜出产地,为何还要死心眼挂在商队这儿,非得从商队处买海带?

    直奔韶远县才是正解!

    周探风心下不由摇头,此事还真没正解,韶远县里再无海带,仅有崖山商队带出的部分,再寻到韶远也是没了。

    正如他所料,三人遣去的人刚到韶远,好不容易寻摸到幕后情况,便得知海带一事,已无法再换。

    江无眠在送走崖山商队后,便转而考虑起生蚝养殖。

    海带限制性大,生蚝倒是无所谓,它本身生活在温带热带海域,正适合韶远县情况。

    只是此物想运到内地,必须进行再加工,转化成蚝油,不如海带晒干来的方便。

    可以说,优点与限制一眼明了。

    县衙里已无人再置喙江知县的决定——大部分人在认真斟酌水坝情况,江无眠即便想发动人去养殖生蚝,也要等水坝一事结束,不然没人干活。

    衡量一番,江无眠摇头收起生蚝养殖计划,正待出门去水师训练处,便接到消息——崖山商队顺利返航!

    水师训练还有几日结业,不若先去找崖山商队问问京中现在情况。

    江无眠到时,码头上往来船只众多,崖山商队如今不过是毫不起眼的一支。

    不少水手的家人正在码头翘首以盼,见到船只停泊便问身边人,到底是哪支商队,是不是自家孩子所在的船只。

    若是碰上了,便激动万分等待人上码头回家来;若不是自家人,唉声叹气过后再继续等候或是直接转身离开。

    韶远县最近活多,谁都耽误不起时间,能抽出身来等人的,大部分是首次出海的人的家人,挂念家人安危,放不下心。

    崖山商队停泊靠岸,江无眠在码头处寻了一小伙计,“那艘船的人出来,告知领队,我在码头酒楼处等着。”

    码头上需要干活的人不少,谁都能找到能做到活计。

    正如江无眠身前的半大孩童,在私塾里识过字会算数,能在码头当跑腿,给人带话、带人找酒楼食铺客栈、给人送饭……只要给钱,都能干,不失为养家糊口的一种方式。

    拿了赏钱,小伙计喜笑颜开承诺,“您放心,小的一定带到!”

    ·

    码头酒楼处。

    江无眠等到满头大汗的周探风,“周领队可还好?商队一切顺利?”

    周探风入座后顾不得回话,猛灌几盏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