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100-1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100-110(第6/15页)

能拿头名回来。

    这是讲义开篇,与特刊不同,这里主要讲解商队与农业之间的冲突平衡,未来大周如何在保证农业基础上发展商业,事情需齐头并进,这又牵扯到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周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王朝,一切基础建立在土地上,商业同样是汲取土地营养生长出的蔓枝,不能完全舍弃,只有适时修剪,使之更适合大周当前发展情况。

    正如祖宗之法,非不可变,但要如时来变。

    初期商队的自由发展保证大周富足起来,然随着发展,掌握了足量财富的商人不满当前拥有的权力,势必要更改商业条款,形成新的制约。与此同时,考虑到与周边外敌及附属国的关系,条款需适当增加或删改。

    “臣以南康府为例。地理位置上,此地位于陆之南,向西北行可入大宛,北上连通江南道,正西可入剑南道,若是交通便利,我大周何处去不得?”

    所以他对南康府要求极高,不说做个国际化港口城市,先把附近几个道的资源整合一下,对外展开贸易倾销、不,经济援助时,格外方便。

    讲义内容很是丰富,以南康府发展为例,“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三个大题中,仅是讲完一半,已到午膳时分。

    建元帝翻着从江无眠案头拿来的讲义,直接叫停,吩咐人去用饭,还特意嘱咐了一句,“朕让人告知一声谢砚行,留你在宫中用饭。午膳多用些,宫中你不常来,这回吃个新鲜。”

    江无眠喝了一盏茶,咂摸着这算是建元帝亲自开口要自己公款吃喝吗?

    齐总管亲领他出门,又吩咐一内侍去谢砚行处传口谕。

    *

    一早送了徒弟出门,谢砚行溜达着用早饭。他今儿告假,不用上朝,因此有大把时间处理递上门的帖子,有什么能带徒弟长长见识联络人脉的留下,其他统统拒绝。

    待处理了一批,他瞧着头顶太阳,又至门前往巷子望,不见人影,喃喃道:“怎生人还不来?”

    难道是老夫预估错了。

    不该啊。

    摇头正要关门外出用饭时,只见一内侍疾步上前来,“见过谢藩台。谢大人,今儿陛下留小江大人用膳,特命奴婢给您道一声。”

    谢砚行朝他一拱手,笑道:“公公辛苦,劳您出宫跑一趟。”

    他熟练将袖中捏着的红封递过去,这还是过年时给徒弟的压岁钱剩下的纸封,里面装着银票,最小是百两。

    “哪里哪里,谢藩台您客气了。”

    两人来回客气推拒一番,内侍回宫复命。

    目送人消失在巷口,谢砚行笑了笑,心道:这回消息稳了!

    夕阳未落,天边晚霞染上暮色,江无眠踏着最后一丝光芒归家,开口扔下一条消息,“师父,陛下恩准,南康府开盐课!”

    只是想开个水果罐头生意,谁知话赶话的,建元帝不仅准了,还特允南康府处开盐课!

    据他所知,以产地分,大周用盐分为井盐、池盐、海盐三种。

    井盐分布最广,海盐池盐受制于地理位置,产盐虽多,但运输成本也高,故而价格是不相上下。

    南康府内井盐颇少,以往也没多重视此地,本地官府也习惯买盐。当地靠海百姓私底下会煮海为盐,但因此地不设盐课,故而全是私盐。一经发现,按量施刑,重者死刑。

    江无眠上任后,一时半会儿不好插手其中,只好对此视而不见。除非是捅到眼前来,他才酌情量刑。

    如今建元帝亲自开口准了南康府设盐课,也即是本地能产官盐,不用再高价买盐?!

    谢砚行正与白楚寒对弈,闻言相视一笑,只听其抚掌笑道:“善!”

    白楚寒捡完棋子也道:“入翰林院如何能与你此次功劳相比,开盐课才不辜负你送上的银子。”

    江无眠见他二人反应,当即明白此事二人定然知情,就算不知情也该得了风声,唯独他一人蒙在鼓中。

    江无眠:“……”

    一字不提,真是师门优良传统啊!

    谢砚行对小徒弟的控诉目光视而不见,真要提了,在建元帝面前定不是真情实感的茫然惊讶,一旦叫人看出端倪,恐叫天子心生不喜,此番不知内情,恰是正好。

    手上执一黑棋,嘴上幸灾乐祸道:“明日是大朝会,早上又能听御前热闹。”

    说完谢砚行反应过来,如今徒弟也是四品知府,于是对江无眠道:“明儿早起,咱师徒一块去听热闹!”

    江无眠:“……”

    您还记得这热闹中心是您弟子吗?

    正如谢砚行所说,设盐课一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前几日刚得了建元帝赏识,入翰林院做侍读学士,讲学完又能伸手进盐课了?再过几日是不是要入布政司了?

    这还了得?!

    当即上奏道:“陛下,盐课事关重大,涉及数万万黎明百姓生计,要慎思慎行啊!”

    “自周立始,开本末之途,以通有无。东西二市聚百货,使农商工师各得其所。故兴盐、铁,以利万民。任一地盐课,当要三思而后行。”

    这话就差指着南康府那三两个井盐说:三瓜两枣的设什么盐课?南康府不产盐,白白浪费功夫!

    这话说的倒是在理,要江无眠自己看,那三两个井盐也确实支撑不起一地盐课。

    奈何南康府临海啊!

    就算不用晒盐法,单是煮海为盐,以南康府的炭火,能撑几十年之久。

    因此,南康府知府江无眠要为这一亩三分地正个名。

    说什么井盐,来说海盐!

    第105章 返回

    古往今来, 盐铁从来是百姓所必须的物资,人不用盐,则无力气, 遑论是上场战斗。

    因其本身与兵力培养息息相关, 属于重要战略物资,比之粮食,所以事关重大。

    但说起来, 此事倒是有转圜的地方, 不看其他问题, 盐课本质上是输送盐,解决黎民生计。

    虽说实际操作时, 情况复杂。上下打点、私盐出售、商队牵连、盐引出售等。名义上只要符合制盐条件,由官府辖管, 即可在当地设立盐课。

    此事, 户部尚书余尚书能说上一二,他有理有据道:“岭南一道,盐课颇少,原因不过二者。一来地远难以辖管,今有江大人为陛下分忧, 此因可了。二来难以运送, 成本靡费, 然江大人设码头铺路, 以通陆海, 来往便利,此事如何不得行?”

    先天劣势条件就这两条, 全被余尚书说完,哪儿还有其他说嘴的地方?盐课不就讲究两件事, 一来产量,二来运输。

    运输一事,江无眠已是解决,陆地畅通,海有码头,连船坞都能摆上,这还要什么?非要人把宝船下海才能说服众人吗?

    至于产量,好说,这地方挨海,岭南又多山林木炭,户部侍郎家的商队还在往那儿运煤炭,天时地利人和,煮海为盐都能做成。

    谁还能腆着脸说这地方产量不成?

    待人不吭声了,余尚书又拿江南道挨海的各个盐田说道,各个数据张嘴就来,末了还意犹未尽道:“臣曾听闻岭南较江南更热,及至正午,人下海晒过一圈,海水蒸发,盐留于身。若是制盐能如此,何愁产量?”

    江无眠可惜地放下衣袖,话都说到这地步,谁还能揪着产量与运输不放?

    海水晒盐之说都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