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100-1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100-110(第9/15页)

来,不仅是最近的村民过来送点吃喝,还有附近两县赶来看热闹期盼江无眠给自己所在的县弄个盐池的。

    人全让衙役轰走了。

    如今晒盐技术还在保密过程中,最少要等这地方的产量出来才行。

    附着有盐的盐田一筐筐运到池子里,水车一动海水源源不断引入池中,经过底部沉淀,卤水流向卤水池。

    由于地方变量多,两架水车无法形成严格的对照组,但以耗材来讲,岭南海边还是风力水车最适合。

    “回头问林师爷哪块地灌溉最成问题,把这架搬过去运水。”江无眠看了数据,吩咐了一嘴。

    唐湖一听,连忙跑过去争取,“江知府,别别别,来来回回运送多麻烦,县里就有这地,不劳烦再运回去!”

    来了广台县,还会让水车走出去?

    真让江无眠搬到别地去,他半夜睡熟了都能起来给自己一巴掌,好东西就在家里还能被别人拿走?

    当的什么知县!

    江无眠立刻回忆起走前的数据来,不是唐湖故意哭诉,广台县这地方还真有一条河能派上用场。

    “行,县衙记账。”

    设计图他能做主打个折扣,但是木料不行。

    这水车比平常的大些,本体与辅助结构用的木料全是府衙出钱,过年时算账时要计入消耗,不能白送。

    给钱!这就给钱!

    唐湖一算,县衙没钱,上回的肥料钱还欠着府衙,但有了盐,用盐抵钱!

    盐池摆上了,近来几日,雨水少气温不断升高,卤水池底能看出结晶体。

    不出意外,今明两天就能收盐。

    “风差不多,过来收盐。”江无眠看了一眼池底,对赵成道。

    当前采用的是“垦畦浇晒法”,在得到一池子干净卤水后,将之引到挖好的制盐畦内,好似庄稼一般分为一个个小盐池,等待盐成型时浇上淡水,有助于形成颗粒大色洁白的粗盐粒。

    风大日头毒时,最快一日即可成盐。

    这等方法较老法子有诸多好处,最为重要的是省钱省火,不必再用柴火煎煮,省却最为烧钱的一步,大大降低成本。

    唐湖一听,招呼身后衙役直接下去,铲盐!

    尽管头顶的是太阳,池子味道不好,风力还有热气,衙役各个提着新制铁锹下去,满心欢喜地干起活来。

    直到这一步,得到的盐还是粗盐粒,虽然从外表看,它和之前发黑的粗盐粒子不一样,但本质上还含有其他杂质,必须要进一步过滤才能得到较为纯净的盐。

    不过以唐湖知县的说法,这等品质的盐已是上好粗盐,不用再注入淡水清洗过滤等待自然蒸发,直接磨成细盐就能入口。

    江无眠:“……”

    穷惯了是这样的,一点淡水都不想多用。

    毕竟依照江无眠对淡水的规定,这水得是烧开了才能饮用,倒入盐池的淡水也需如此。

    那一池子的盐水,得掺多少淡水,期间要消耗多少柴火?

    广台县家小业小,暂且经不起造。

    江无眠铁面无私驳回他的要求,“先得出数据再说,这部分耗损计入产盐成本中,日后定盐价算进去平摊。”

    走完整个步骤得出的精细盐,价格肯定不低,出售对象必然是勋贵世家、皇亲国戚一类。

    普通百姓就吃普通粗盐,想加工回头自行烧火做得精细一些。

    行。

    唐湖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肉疼点头,担心地嘱咐道:“注意耗火。”

    最终江无眠拿到了几日的产盐数据,带着第一批产出回了府衙。

    这地方交给赵成,并将衙役留在这儿看守。等之后,肯定要卫所派人过来,现在他刚把信和盐一块送出去。

    当晚,接到消息的卫补之与苏远二人闯到府衙去!

    他二人到时,江无眠侧厅里还灯火通明,显然正在等人。

    “最新出的细盐?”苏远看着盛放在青瓷里的仿佛一团雪样的细盐,禁不住伸手捏了一些,塞到口中细细品味。

    这一尝顿时瞪大了眼睛,“这竟是盐?!”

    初入口,盐粒化开,舌尖绽开咸味,且没有尝到苦涩,这是能入口的盐?!

    卫补之脏话都在嘴边,硬生生咽下去,抓起一撮撒到嘴里,“真是盐!”

    即使咸到发苦,表情扭曲,他也一点没吐。

    这可是盐!

    还是一点苦味没有,洁白如雪,细碎如沙的上等细盐,恐是建元帝都没能尝过这等品质的好盐!

    他二人随白楚寒出征,什么苦都吃过,什么乐也享过,唯独这等颗粒分明,毫无杂质的白色细盐没尝过。

    苏远目光炯炯,激动得一身煞气乱放,好在都是自己人,也不嫌弃他。

    只听他问道:“此盐产地何处,井盐湖盐海盐?地方在哪儿?今夜急行军,我这就带弟兄们过去!”

    江无眠脸色古怪一瞬,冲他摆手,“不必,这是咱们南康府本地的盐。”

    本地?

    这更妙啊!

    不用抢,直接围起来就行!

    卫补之也是摩挲着手边的刀,眼神灼灼,只待江无眠一声令下,召出八百弟兄直奔原产地。

    要知这可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然大周一引盐高达五两白银,实属暴利!

    正常来讲,淮南与江南两道盐价是粮价的两倍到三倍之多,岭南道的粮价根本不正常,高达三到四倍,谁买得起?

    近年来粮价降低了,盐价还是老模样,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

    江无眠解释道:“产地不特殊,是法子特殊,当然,对产地也做要求。到地方先看住人,暂时瞒上一段时间,等布政使回了岭南上报详细情况。”

    说来他原本计划这等品质的盐先转出口再转内销,毕竟本地的钱兜兜转转还是要在大周内部市场流通的,而外面的钱不是啊!

    多从外面赚些宝石白银黄金,也好做些存储。

    不过以当前产量来算,撑不起出口的量,待做好准备后再提此事。

    当晚,南康卫即刻出动,此番动静,不知又有多少商队入睡不得。

    刚从京中回来的布政使谢砚行仅是歇了口气,便接到小徒弟公文,上书“垦畦浇晒五步制盐法”以及当前结果。

    惊得他是连连冷水洗面,精神一些,忙唤人套马,“来人,套车!去南康府!”

    再不套车,这徒弟能把官盐摊子全掀了!

    第107章 火药

    制盐一事, 影响甚大。

    大周赋税若是一石,粮占一斗,盐有五斗, 半数之多。

    江无眠得此方, 一时半会儿还能捂住消息,时间一长,总会有纰漏, 事要提前商议安置好才行。

    过午后时分, 江无眠正在整理盐池相干文书, 谢砚行便带着两人入府衙内,见面急切问道:“盐在何处?”

    话不多说, 江无眠拿上纸张带人去看了带回来的盐,“这是新制出的海盐。”

    又一指旁边的两盘, “此乃井盐、老法子出产的海盐, 以品质来讲,新法所得海盐,杂质更少,味微苦。”

    谢砚行第一时间看向弟子,江无眠递过手上本子, 翻开一看, 连串的简洁数字在他眼中滚动, 化作一笔笔银钱开销, 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