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130-140(第13/14页)
水果罐头是必然要带上的,必要时刻,罐头能补充维生素与体力,不至于活不下去,留下的罐头瓶可以收集雨水,足能维持一周的最低水分需求。
此外还有先前说过的彩妆系列,主要还是肥皂、香皂与精油提取,这点东西最好是找有相关操作经验之人,毕竟成本高,经不起糟蹋。
另外还有一事,江无眠抽出还未写完的尖刀训练方案,琢磨一番,带着以上的计划去找谢砚行要钱去了。
谢砚行:“……”
刚拿了建元帝一笔钱就来布政司哭穷?!
就算是自己徒弟,每日就在眼皮底下蹦跶,他也深感匪夷所思,这钱到底是怎么到这小兔崽子手里的,又是怎么花得一干二净,一文不剩的?
江无眠蹭着谢砚行刚上的点心,同他算账,“作坊要买地,不买地少说也要租上数十年,城中地贵,让人去乡下问,附近的要价较之前些年上涨不少。作坊占地不能小了,雇人要工钱、买面更是价格高昂,于是转而买米磨成米线米粉,磨粉碾子磨盘要钱,培养熟练工要本钱……零零散散加起来,投入的成本太高,一时不凑手。”
那就只好找谢砚行要钱了。
个人不出钱,那以布政司的名义出钱也无妨,总之,他就是想建个加工作坊。
至于肥皂精油这类,则是被他放到工业园区。
在当下,这两者还是精贵东西,价格比之香料,无疑是赚钱利器,还不能像日后一样写入教科书,随便在家中玩玩都能做出手工皂或是精油来。
另外,这不是蜡烛弄出来了,精油也能萃取了,组合组合弄出香氛蜡烛不是难事。
等之后出了结果,再在工业园区设置生产线。还要找到靠谱的人管理,实操上怕是只能等金不换教出的徒弟能出师了,届时问问有谁想去,现今是没人的。
“吃食一处你倒是放的宽松。”谢砚行粗略对比一番,便知这里头的文章。
工业园区与村中,哪个地方看守得更严,这不是明摆着呢。
说到这里,江无眠已经一盘点心下肚,慢悠悠喝着茶,“徒弟预备在醉流霞开个菜系品评大会,卖几张菜谱。”
谢砚行:“……收钱的?”
不怪他第一反应是钱,实在是最近江无眠手上的确不算宽裕,每日除了在三司用饭,便是去师父师娘师兄手底下蹭饭。
建元帝给的钱也要一段时间到帐,在今年年底之前,还是要江无眠的钱撑着,也就是说,他当前要想再投钱建作坊,就得想方设法从其他地方找补点钱出来。
字画一类,不方便落到他人手中,还是菜谱最有操作空间。而且眼瞧着就是年底,正是年夜饭时,哪个厨子的看家功夫都要用出来。这样来看,菜谱大有市场。
江无眠点头,“交一定的钱,可入内吃一定时间的饭菜。再给一部分门票钱,就能上后院参与菜谱竞拍,保证人拿到的是全新的秘籍。”
当天采取预约制,限制人流量,一人只能在自助区停留半个时辰,过时不是出门就是去参加拍卖。
以南康府目前的人流量和富商巨贾含量,从现在开始预热一个月应是足以。
第140章 种植
在那之前, 却有一人来寻江无眠,以至他立刻放下手中万般事务,赶往南康府。
“大人, 这两块是甲字号的地, 全是育种长势较好的土生植物,能稳定成长,尚未结果。”陈平指着暖房前面的牌子说道。
他们一行人眼下正在南康府的暖房处。
自从南康府码头开放过后, 南来北往的行商增多, 也有人做起植株买卖, 这附近种的便是搜集来的物种。
因着里面有杂草、植株、块茎果实等物,种类繁杂, 分辨起来格外困难,很多东西也无人见过, 更是不知种植方式。
如何种植、种植气候、水分土壤肥料需求更是一概不得而知。
陈平等人也是连蒙带猜, 看植株叶子和根茎、看果实情况、派人一日十二个时辰盯着记录,这才有了今天这一甲字号暖屋长成的植株。
江无眠看着暖屋里长势喜人的葱翠植物,满心期待地走进去,期盼里面能有一二株是他要的高产作物。
现代人熟悉的高产作物,有的是来自其他大陆, 有的是经过多年培育才找出的适合大面积播种的物种。
起码江无眠是没在这儿见过玉米、马铃薯一类, 估计还在遥远的原生产地待着, 且不知产量多少。
这儿还种植了传教士带来的种子, 以外形粗糙分为几类, 据说部分是果实部分是作物,具体怎么样还得长出来再说。
即便是培育出来, 能不能推广也是问题。现代的品种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演化与人工干预,才有高产丰收抗病毒抗倒伏等作用, 现在还没开展育种工作,一切都是原生化未被驯服的野生物种。
江无眠率先去看分割出来的苗圃,这是单株长成的作物。植株各异,他熟悉的几种食用性植物并不在列,但眼前土地一片碧绿,生机盎然,实在让人心生喜悦。
在毫无前人资料的指引下,陈平以一己之力育出多种番邦外来物种,足以说明其人能力。
他当即以私人身份给人以奖赏,虽然没多少钱,但他还有布匹纸张等作坊的份例在,这些家用物品多给些,也能分担不少养家糊口的压力。
“多谢大人!”陈平又趁机要来一些肥料,决定缓慢给植物追肥,做对照实验。
江无眠给人写了个条子,去肥料作坊那边支取,年底时他会付钱。
“你这儿可是要招几个学徒来?最近官学里又有一批学生结课,有几人明确不去科举,去跟商队或是去报名参与水师又年龄太小。你这儿也需要人过来伺候,不若考核一二,也带带学徒如何?”
最好带出来几个农科生,包揽以后的育苗育种优化等物。
大周当前的教育很是偏科,大多以治经为主,下一代连武德都不怎么充沛。早些年不太平,出门还是要有武艺傍身,下一代人已经习惯了安逸生活,早没习武的心气,一心往圣贤书里钻,有的看也不看,摆明要做二世祖。
被归类在杂学中的东西,更是少有人研究。
农学嘛,倒不是朝廷不重视,反而是太过重视,吃钱颇多,但由于这一事耗时耗力也不一定得出结果,朝中便砍了农学用的经费。
也存在另一问题,官做久了,不下地了,都不知道当前的农业用工具更新到几代了,上层不知底层百姓疾苦,却记着分出的田地该上交多少税粮税银,以至农学中有些乌烟瘴气的东西冒了出来。
今年南康府没什么大洪灾,有阶梯堤坝的地方,水没漫过去。其他河流附近却是出了一点问题,湖水倒灌、河流蔓延到农田中,冲走不少稻苗,建元帝来时刚刚补好,今年定然会减收。
好在不是颗粒无收,日子还能过下去。
每逢此时,江无眠就颇为想念高产作物,然他手里只有提高效率的农具与暂时增产的肥料,物种还是原先那个物种。
陈平研究的稻苗遗传与突变,没有丝毫进展。江无眠也习惯了,育种嘛,总是这样的。一辈子投入进去都可能见不到希望,但不投入就永远见不到希望。
陈平近来也思考过此事,帮忙照顾这些种苗的人多半要听他的指示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还不如种地的百姓会做事。
他也选了几位擅长种地的老农,但是偶尔也会有点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