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200-210(第7/14页)
敌,不过两年匈奴彻底退出战争,不得不令人警醒。
冯志一直戒备匈奴再起,此番战事正和他意,当即带兵对阵匈奴。历经一月之多,草原上轰鸣作响,伴随着战场哀鸣与盘桓不去的秃鹫鬣狗,战争落下帷幕。
五月为恶月,不宜出门,但镇西军一直在外追杀匈奴残部。此刻匈奴别部已是反叛,不少人丧命战争铁蹄之下,部分投降,本部残兵护卫大汗托儿骨朵北上,最终战死在匈奴突厥边境。
至六月,一代大敌终是落幕。大周将匈奴草原与商路一同收入版图之中!
快马加鞭,消息于六月底传到朝中,胸中憋着的那口气终是畅快吐出。
匈奴已亡,大周将兴!
接着便是忙碌。
新收获的版图格外广袤,按地形和当地情况能分出两道六省,这需要的官员百姓何其多!
时人讲究安土重迁,官员还能强令下去赴任,百姓不可,所以要想方设法填充当地人口。
冯志等人刮分战利品的时候,大周上下也忙碌起来,鸿胪寺忙着敷衍突厥的使者团,内阁六部忙着核算安置所需银钱。
当地能建城吗?
全是草场不能?那学匈奴圈地放羊,当地做移动王帐,跟随草场逐水而居。
不会?找曾经投降的别部来教!
边关考察一番再设羊毛作坊,先选几个好草场养马,马政需要兵部的人忙活。
石遥坐镇兵部指挥,安抚老将,右侍郎与镇西军对接,清点损失,核对抚恤,还要预备招新兵,于是相关事宜落在江无眠身上。
江无眠:“……”
马政,简单二字囊括的东西颇多。
先说马场选定,这要定在哪儿?荒野、戈壁、草场、鬼城、河床……什么算草场,什么算良田,圈定的地方水源如何,当地会不会因地雷发生地陷,地质如何,矿产怎样。
全是江无眠要核对的消息。
好在有个赵成,能远距离和江无眠通消息。
他将此事上报了建元帝,早在赵成大展身手时,建元帝已是得知此事,自然不会因此恼了他。
另外建元帝还在百忙之余问他何时写一期稿件投递给京报,将大败匈奴一事广而告之。
江无眠数了一数,木着脸道:“尚书、右侍郎以及诸多主事已有一旬未曾归家,大朝会、小朝会、御前决策、御书房决策更是接连不断,阁老年逾古稀之人更是被您拉着不放,一口气宿在宫中一旬之久!”
这哪有人写稿子啊!
建元帝本人别提了,他是主事人,哪儿都离不开。内阁六部现在忙得更是无一人清闲,宫中养的猫最近捉耗子都勤勉起来了!
——这么多人在殿上宫中吃吃喝喝,难免会有漏网之鼠想吞点糕点吃,猫房养的狸奴们大展身手,个个吃的油水光滑。有老大人喂小鱼干都吃不下了!
就拼命干活吧,有时间写个喜报大捷都还是林师爷等人代笔的。
朝廷上下也是光颁布了事情结果,大致一百来词,简单说明匈奴兵败、大周收纳版图之事。
其余的,谁都没那个空闲写稿子。
建元帝爽朗大笑,这次忙碌,朝堂上下都是心甘情愿。
以往这般,不是为了水灾就是雪灾不然就是天生异象需祭天祭太庙,忙得那是一个焦灼万分。
这回是喜事,是天大喜事啊!
一来一去沟通之中,朝中花了一月定下对新版图的处理,先设两道与六省之名,西北设西凉道,西南山区颇多设西山道。不要多文艺典故的,就这么根据地形方向简单粗暴命名。
西北有两省,根据当地两条大河情况定琼川和罗川两省。西南有四省,多是根据当地山脉命名,积石、白兰、宝博与赤谷四省。
其下也多半根据地势水文来定,包括草场命名也大多如此。
在花费大量时间摸清地图又传到京中后,经过内阁和六部反复琢磨商议,终于定下迁居人数与上任官员。
五品以上官员缺口大约有二百来人,其下配置完全将要有两千来人!
上任开乡试恩科,平均一省取七十五人,全大周上下约有两千不到,这些人中还要排除想继续读书的、外出游学的、不想做官的,已经上任的、满打满算只有一千人,这怎么办?
再开恩科?
眼看就要秋闱,开还是不开?开一科不够,起码要过三科,取个状元出来才行。
人是真的不够,但是到手的地是不可能放手的,只能“开源节流”。
何意?
朝中想告老还乡的不准,三年之内告老还乡的朝廷返聘,另外提拔部分干实事的副手,赶紧走马上任。
再连开三科恩科,选才取能,给大缺口补人!
第206章 玉米
六部忙于督促城池选建, 这事儿工部尚书取了个巧,学着江无眠当年起造岭南诸多民居的架势,“所需砖石木料砂浆灰浆一应建材, 运送至两道, 所需量甚大,非一时完工。依老臣之见,不若趁此时起工程队暂先测量绘制图纸, 好生有个定数。”
要动员百姓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 涉及到户籍核对勘验皆是要万分小心, 不能让人在这等紧要关头生出乱子,反倒不美。
另外是迁徙时间、路线, 到底走哪个地方,沿途留下多少人马, 全是问题。
且要送过去的人手与物件颇多, 需不需要专门修路,也是个议题。
照江无眠曾不计成本地修路,收取养护费的法子,不是不行,只是眼下要修的何止民路, 还有官道。
总不能这也让给商户, 有失体统不说, 还会让百姓看到朝中重商之行, 长此以往, 本末倒置,民不聊生, 大周何来安宁?
户部新上任的尚书琢磨着,“城中有工程队, 可雇佣熟手,趁秋收事毕,风雪尚未降下,前往边关教导。另一边仰仗边民,启用降伏别部,日以继夜,自边关起修整路途。冬日不好动工,暂做绘图也是好准备。”
建元帝颔首,允准此事。
便有翰林院奋笔疾书,落于纸上,写成皇命,交与底下众人。
提到修路,建元帝骤然想起一件事来,他记得江无眠造了一截轨道,此事就没了下文,这会儿运东西,该是能用上才对。
江无眠慢吞吞报了一段数据,“……陛下,便是用此精钢,使铁轨用到今日,便宜一些,诸如岭南木轨,已是换了几遭。”
那木轨说便宜也不便宜,需修整土地,夯实土壤,再做地基,然后才是铺成的灰路,镶嵌的轨道。
当年花了大价钱的东西,放在今天也是耗费颇多。得了一个匈奴的财富,大周虽然出得起,但也要看性价比不是?
若是能研制蒸气,使驱使动力更上一层楼,这铁轨铺造起来才不会心疼。
现在,还是省省吧,修路就挺好的,真的。
建元帝听完不吭声,他是有钱,但是大周却更能花钱,尤其是江无眠,给他三个大钱,他都能花干净再带回来六个大钱欠债,回头是能赚回来,可花出去时如同流水,是个人看着就心口疼。
此事毕,户部再提一事,“鱼鳞图册要按当前划分,一应粮种作物农具皆是不少。肥料之事,也要人重新衡量。”
匈奴不是不事生产,只是年开春种了一地,夏日就要北上避暑草场,秋日里避风赶路,顺便找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