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220-2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220-230(第11/14页)

总有人会的吧!

    于是,国子监中突然兴起来抄书浪潮,不明所以的夫子还抽查了几人的抄书工作,没有发现端倪,只是指出了几个错误便轻轻放过。

    但总觉得事情有诈,可摸不到底。

    武安营苑的夫子倒是先一步查证出来真相,谁让他们没收的报纸太多了,多到都能人手一份了!

    看到标点的时候他们便反应过来,近来为何总有人哀嚎纸不够了、错了重来,以为是人在帖经义,结果是在标句读。

    几位夫子对着说明,很快标注出一本书,确实方便教学,但不利于记忆。

    想到还在苦苦挣扎抄书的学生,摇了摇头,先让人多抄几遍长长记性吧。

    不过正经学习科举国子监学生还是莫要走此等捷径最好。

    收了报纸,当朝国子监祭酒的女婿唐文房散学后直奔李祭酒家,“泰山,泰山大人,您看看这个。”

    李祭酒正在纳闷,不年不节,朝中亦无大事,女婿为何慌慌张张上门,及至看到报纸,“……”

    李祭酒一甩袖子,此物好是好,能断句,能解其意,但用起来略难。科举文章中除文字外禁止考生留下任何标记,这标点符号很难说是不是其中一种。

    万一有人学的不标准,带有个人特色反而被认为是作弊,这算得上是冤案。

    若是约定好以哪几个符号用来作弊,岂不也是错放了科举作弊之人。

    因而此物仅是能用在普通刊印上罢了,科举是行不通的。

    李祭酒和文章打了一辈子交道,除了科举以外,就是圣人之言,他很快意识到这事儿最为紧要的是——学说之争。

    历来都有人强调自己学说对圣人之言的阐释是为正解,更加贴近圣人之说,所行更是圣人所坚守的道路。

    若是将标点用于此书上,学说之争、道统之争更加严重,朝廷上怕又要掀起一场党争,党同伐异……

    李祭酒好似看到一个又一个韩党崛起到下,金銮殿上浸满读书人的鲜血。

    他愣怔片刻,急忙唤人更衣入朝面圣,一时之间竟是忘了唐文房还在。

    及至半路,他又喊上女婿一块,极快地说道:“陛下近来一直安置扶桑道,设立都护府,隐约透出辖制商队的意思,对其他方面失了敏锐。你我一同入宫,向陛下阐明此事。”

    唐文房傻眼,看了一眼天色,急忙拉住性子急躁的老泰山,劝说道:“老泰山,这会儿赶去宫门下钥了,何必如此匆忙?事已至此,早一日晚一日有何区别?不若好生写个条陈奏折,明日殿上奏对,也好叫陛下知晓来龙去脉。”

    李祭酒到底听劝,叹口气又拐弯去了书房,“你且和我仔细道来,如何得知此事,又是何人掀起的,谁定下了标准?”

    唐文房翻开收来的报纸,指着最后一页的标点符号说明道:“小婿今日方才发现此事……”

    将武备学院的异常一一道来,又说过发现过程。

    李祭酒一听:“……”

    太学尚且不知,但国子监也是如此。

    只是他们忙着和鸿胪寺的人挑选教材,在教育上劝化扶桑,竟是叫人混迹过去!

    李祭酒倒是没对标点符号有不好的想法,他只是觉得国子监的作风最近是否太过散漫,只听他缓缓道:“今日尚是学习,我便不多言此事。来日若是换了杂书,移了性情,老夫岂能对得住圣人,对得住将国子监交与老夫手上的官家!”

    他想了想道:“回头要和其他夫子议一议,需要抓紧国子监风气。正好考验一番他们的抄书成果,若是这般努力能成才,可见平日里怠惰成风!”

    到时就必须改动一番国子监的课业,逼一逼学生的潜力。

    唐文房拱手,来日他也学着泰山大人去考验一番学生学问,到底是学没学进去。

    不过武安营苑以武科举为主,对学识的要求不像是国子监一般严格,需要将泰山大人的要求降低三成才是。

    唐文房想着,伸手拿出墨锭,替老泰山磨墨,后者在砚台处一舔笔,很快打好草稿,略一改动便成了奏折,只待来日早朝时上奏。

    第229章 争吵

    标点一事在朝上并未引起轩然大波, 反而是给翰林院添了麻烦。

    谁让编纂史书负责修史的人全在这儿,一些赠送给海外教化、教育扶桑道的也是以翰林院的版本为主。

    明面上好似小事一桩,事实上回头编辑部便接到飞书传信, 甭管是谁, 全都写信来要一份标点说明。

    京中岭南两地的报纸上不约而同报道此事,但一时之间没什么书公开使用标点,只因现在翰林院打得火热。

    此事能从报纸上窥得一角。

    江无眠看着署名是各个大儒的稿件, 一声不吭, 假装此事不是自己所为。

    他面色淡然地放下信, 又拿起一封编辑部发来的,信上言明, 有戏班子想将他的两篇故事合二为一,编出一出大戏。

    自从京中戏班子开始卷造景后, 各类唱腔有学有样, 不仅在造景、戏法、布局等方面狠下功夫,连故事都要特意约见有名马甲。

    小说报上的作者一旦出名,立刻得到戏班子哄抢,简直能被当成活佛请回去供起来。

    江无眠没想到自己这个新马甲也有人买账,甚至第一时间寄信过来, 且还是个熟人。

    不过两个故事太短, 还是要拼凑一番才能成折子戏, 这也就是说他需要再多加几倍的旁白和唱曲才行。

    事情麻烦, 不干。

    他正忙着查探北地情况, 还要注意标点的推广情形,另外还有学生要上课, 近来实在腾不出空闲。

    江无眠好生写了回信,言辞简单, 让人送回编辑部。

    至此,每日必看的信件已经结束,他派出去打听消息的管家也回来了。

    “都打起来了?”

    管家心有余悸地点头,“已有明确消息,翰林院的众位大人为了争夺注明标点的工作,每日必然要文辩一番,文辩上头……”这不就是打起来了!

    所为文辩,正是交流学问的一周方式,类似于武斗打擂台一样,不过表现形式有所区别罢了。

    江无眠想了想,换上衣服,去了八百年不去一趟的翰林院。

    ——他身上还有个侍讲职位,可直接入翰林院。

    只是这职位都默认他用不着,全等着他腾个空地上来,不是没有人有所异议,但建元帝就装作看不见。

    以前是因江无眠职位较低,不能随时被皇帝传唤,现在是因为建元帝还没想好要交给谁,索性一直装聋作哑,当作自己忘了。

    有职位在身,江无眠很快到了翰林院。他是翰林一员不假,但说实话,自打那次讲学后他真没什么时间待在这儿。尤其是赴任以后,更是忙得不见人影,更别提回忆翰林院风景了。

    在江无眠步入翰林院后,孙启才匆忙而来,面带歉意道:“江大人,实在对不住,翰林院近来较为忙碌,非是有意怠慢,恕罪恕罪。”

    如今江无眠是京中炙手可热的新贵官员,就算是手底下一群人盯着其他派系的人各种参本,还在找商队的麻烦,也有人格外看好他,试图找人联姻。

    奈何人根本不接茬,平日里下帖子邀请,只会礼到人不到,上门递帖子推脱人不在,不是去上课就是去做事,关键他还真有事儿可做。

    要是找事打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