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220-2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220-230(第3/14页)

  这话也有两分道理,现在迁移还没结束,商道反而是借此稳定下来,朝中已有商队开拓了商业范围,好似完全不担心亏了钱。

    但是要建元帝错过这等时机也是不成,所以他仅是对太子点点头,又问其他人的主意。

    江无眠给了两个方法,“仍然是老计策,离间计。这事儿之前做过,朝中有经验,就不用臣班门弄斧了。”

    离间挑拨,就那么几样本事,反正建元帝使得利索着呢,不过这个有拖时间的意思,所以才说这是一时之计,根本不能治本。

    建元帝再问:“治标不如治本,要如何治本?”

    东西突厥是大周的心腹大患,建元帝不止一次想拔除他们,之前是有铁蹄,加之匈奴还在,三足鼎立。

    一旦有一方异动,另外两个都会联手逼退,不至于让一家独大。

    “老方法,放匈奴。”

    匈奴不是灭——哦,这是说再找个目标来,这能找谁?

    伍陵眼神一动:“东西突厥?”

    东突厥气候不足,西突厥想吞并一家,大周只要从中作梗,让两方各立朝政,在草原上撕扯就行了。

    这就需要大周敲敲边鼓,趁机摸清突厥情况,不让两边联手,还不能让人知道大周官方在这里面掺和的事儿。

    这话说的,朝中不少人开始琢磨有什么文章能做——起码先让突厥大汗死了才能挑动矛盾啊!

    这里面就没江无眠多大事儿了,他最多是给人掩护一二。北边事情说完就到南边靖海,近来倭寇侵袭大周越发频繁,人数船只越来越多。

    据靖海一趟回来的人讲,海上能见到的倭寇海船越来越多,这不是西南岛上来的人,也不是土民,更不是岭南的流民——岭南现在流民少了,因为粮食便宜活计多,还兴起了土人归化的风潮。

    岭南官员述职时,说得话还带口音,但建元帝没有一丝不耐烦,这都是民心,是稳固江山统治的体现,他乐得多听一点。

    既然不是上述的人,拿这些就是海对面来的倭寇。

    人多,这不是个好征兆。人靠土地而居,远离国土,漂洋过海来到大周做贼寇行径,说明国内乱了。

    扶桑内乱?

    江无眠心中算着时间,这会儿内乱什么?是他们的本土国主当不得主子还是有什么人造反起义?大周是不是能从中攫取好处?

    这就是海对面的坏处,要是人国土相接,这会儿就能立刻得知扶桑内部出现的岔子,好分一杯羹。

    不过很快就到诸国朝拜的时候,想必那时应能看出一二。

    不必等到那时,岭南捉的倭寇交代了不少,起因是扶桑国主驾鹤西去,无后代无遗言,这会儿国主的旁支兄弟皆要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大名幕府内乱,不少人流离失所,于是驾船入海做了倭寇。

    这会儿本土正乱着,没准哪天项上人头不保,本地人就分了两个方向跑路,北上或者西行,作为近邻的高句丽和大周就遭殃了。

    因此才有了前头谢砚行上书岭南靖海的事情,这事儿属实是无妄之灾。

    江无眠的意思是打回本土直接占了当地,毕竟扶桑虽属于不征之国,但眼下他们连个继承人都没有,还放任百姓落草为寇,打上宗主国的门前,这不给点教训说不过去。

    周边小国有学有样,挑起祸事,边境不稳,又是一桩官司。

    且眼下正有理由啊!

    扶桑那不是没继承人了,作为宗主国接手正好,以后也不必说没宗主国给他们做主了。

    建元帝:“……?”

    朕是想断了倭寇,你小子是来灭国是吧!

    伍陵眉头一跳,看着出列的江无眠,后者仍然沉稳道:“……国主已去,国内乱象四起,民不聊生。陛下为大周之主,是宗主国主,不征之国的百姓亦是您的子民,望陛下怜其悲苦。”

    这大义都出来了,建元帝还能说什么?

    群臣自然跟着喊着让建元帝做主,建元帝叹口气,像模像样地推脱一句,转而就接下了话茬。

    待朝会过后,便留江无眠,细问一两句情况。

    要为海对面的百姓做主,必然要发兵镇压,朝中哪儿来的船只人手银子?

    江无眠一摊手,这就要看当地到底多少乱象要人镇压了。

    不过那地方小,现在多半百姓又跑了,估计剩不下多少人,直接集结海边卫所,开上战船,带上武器,遇到战场,不分有理没理,强行压制就行了。

    最为关键的是,此行能否顺利将扶桑变成属地。

    第223章 准奏

    江无眠不是无的放矢, 他找来自岭南通商以来的诸多资料,向建元帝提出一个大胆假设——在建元帝看来堪称妄想的想法:扶桑存在大量白银。

    建元帝听罢,背后有了不想预感, 他不是质疑江无眠, 问题在于,当江无眠提出点什么的时候,户部一干人等就要和他辩驳一整个早朝。

    打是打不过, 可这说起来, 他们也说不过啊!

    户部只能捏着鼻子忍着不舍, 抠抠搜搜拨钱。

    “你给朕透个底,说法从何而来?”真是从资料里看出来的, 不是商队出去挖了扶桑的地吧?

    这事儿,这事儿放江无眠身上, 他还真能做出来。

    江无眠看了一眼左右, 齐总管让人退下,又命自己干儿子守好门外,以防有人来找建元帝,自己就在承重柱下站住。

    江无眠没干派人挖地的事儿,他只是让商队多往其他两个地方跑了跑, 这次商队没递出来消息, 结合岭南的消息, 他估计是因为当地战乱, 不敢乱走。

    在扶桑地盘上有护卫, 有船只,还有大周子民的身份, 附近的战乱少有波及他们。一旦到海上,谁管他们是谁, 一律当成贼寇,抢船杀人抛尸,这也没办法抓人。

    综合各方情报,再将往年里行商数据调出来,便有了这个大胆猜想——其实也不算猜想,毕竟前世结果显示扶桑国内有大批银矿,现在可能是被人发现,但应该没放出消息。

    他的推断证据是近些年来的交易往来,“扶桑国主应是不清楚此事,交易信息表明他们支付的全是大周流出去的铜钱。但有几个大名竟是用的白银支付。”

    大周所铸造的铜钱一直受欢迎,不仅民间有藏钱的传统,国外亦然,一度造成国内铜贵银贱的局面。

    开国初,大周的铜矿多半用于武器锻造,铸币上没多少盈余,但为发行建元通宝,熔炼部分武器勉强搭起框架。

    因此,建元前几年时,大周多半以物易物,铜板的购买力极高,现在铜钱不太缺,白银的缺口便暴露出来。

    大周本土上一向缺少白银,这儿就不是主要产地,怎么挖都稀缺。

    与其在本土劳民伤财,不如换个地方开垦,矿工选取本地人,从海外运白银回国,维持本国的经济。

    证据算不上充足,但江无眠用一点说服了他,“当地失其君父,上下哀思,地获其乱,百姓流离失所,正是需宗主安抚之时。”

    说是安抚,实际上是换了自家人当政,管控当地。

    有正当理由,岭南还有现成的出兵理由,只差粮草齐备,就能开船入扶桑了!

    相比于驱逐突厥需要的精力,扶桑只能算是热身而已,这地方的战力还不如匈奴。

    不过弹丸岛国,当地战斗还停留在刀剑时代,连骑兵都是寥寥无几,陆上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